瀏覽單個文章
Shade
Senior Member
 
Shade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Oct 2002
您的住址: El's room
文章: 1,046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kouyoumin
一直在想...jitter如果能改變音質, 照理應該也可以改變畫質呀?
例如: 時基誤差讓像素位置不穩定而使得影像看起來較糊之類(?)

好像.....

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根據過去站上幾位大大的討論,例如 adelies 兄,認為是 jitter 過大會導致 C1C2 錯誤,如果錯誤大到 C2 無法修正,那麼就會導致 data 錯誤,使得播放出來的聲音不一樣。
這個是在討論不同光碟片為什麼燒出來聲音不一樣。
線材傳輸引入的 jitter,ADC/DAC 的 jitter 是各大公司、研究單位已經實驗證明過,並且確定確實會對聲音造成影響,這個無庸置疑。
但是為什麼不同光碟片,上面的 data 都一樣,放出來的聲音卻不一樣,這個謎卻一直沒有解決。
解釋之一是如上所說,碟片的 jitter 會造成 C1C2 錯誤,C1C2 錯誤大到無法修正,就會導致資料錯誤,使得放出來的聲音不一樣。
但是資料錯誤造成的瑕疵和一般我們聽到的不同 CD 光碟片所造成的音色變化兩者不同,與聽覺經驗不符。而且經實驗,兩張光碟輸出的 bit 經數位錄音之後比對,完全一樣,但是聽起來就是不一樣。
所以這個現象似乎無法用 data 錯誤的觀點來解釋。
由於這個經驗不是少數人有,而是很多人都有這種經驗,包括在錄音工業界工作的,受過訓練,耳力很好的許多專業人士,他們都認為不同碟片、不同燒錄片的音色不一樣,許多人都說他們可以明顯分辨出來。
於是又有另一個解釋,這個解釋普遍存在於音響界,製造廠商,甚至是發表在 AES 協會的論文上,這個解釋成為普遍接受的定論,那就是:數位音樂再生需要兩種資料,一個是音樂的 sample 數值資料,另一個是這個 sample 再生的正確時間點資料,也就是 sample 必須在正確的 timing 上重建。而從 CD 光碟上讀出來的 RF 訊號中擷取出來的 clock 會成為 DAC 工作的 reference clock,所以不同光碟片的 jitter 會對聲音造成影響。
不過問題又來了,首先在 AES 上發表這種說法論文的 Ian Dennis 和 Julian Dunn 兩位,這兩位是來自 Prism Sound,有名的工程師,卻在 1996 年的時候又在 AES 年會上發表一篇論文,推翻自己原先的說法。這篇論文中提到,現在大部分的 CD Player 都是用另外獨立運作的,穩定的 crystal oscillator 來產生 clock,而不會去用 EFM data 的 timing,所以上述的理由又不成立。
於是他們兩位做了一系列的測試,想要找出不同 CD 片聲音不一樣的謎,結果尚未有定論,這是 1996 年的事情,後來怎麼樣,實驗有沒有重大突破,我就沒研究了,因為這個實在不是我的守備範圍
有興趣的人可以接下去查 AES 發表的論文,其他也有很多篇,關於心理聲學、生理聲學的有趣文章可以讀(我只看這些部分,太硬的東西看不懂... ^^;)。

所以你說的像素浮動.... 我也不敢打包票說一定沒有這種情況,只是好像不太可能(?).....
舊 2003-11-22, 11:10 AM #28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Shade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