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單個文章
新天堂樂園
Advance Member
 
新天堂樂園的大頭照
 

加入日期: Sep 2001
文章: 457
三、「工作(作品)限制」

2002年的《雙瞳》,是循著《臥虎藏龍》模式,但相較之下,《雙瞳》接近承包,是由美商哥倫比亞公司「出資」,在資金全由外國提供的情形之下,《雙瞳》的工作團隊除了有台灣本土,還外加了香港、澳洲的特效人員,主角也加入了好萊塢的明星大衛摩斯(David Moss),《雙瞳》儼然成為一部台灣前所未見的高投資電影。其中也請紀錄片工作者楊力州拍攝幕後製作的花絮,即《過境》;當中內容除了影片的製作過程之外,對於各國間的工作團隊情形也有著墨,其中工作上的衝突與磨擦,不外乎是來自於國情與文化上的差異。出錢的當然是處於主導者的角色,也因此《雙瞳》必須夾雜著多方考量與跨文化的內涵,生產出令片商滿意的「商品」。究竟美國好萊塢片商所投注的資金,會是深植台灣電影界的一顆種子,還是就如颱風般的過境,《雙瞳》在票房成績出色的同時,是否為台灣電影目前的窘境打上一劑強心針,只怕誰也沒有正確的答案。

四、「影片主導權」

多次奪得金馬獎的導演楊德昌,2000年的作品《一一》不僅在國際間獲得好評,也是是法國影評人的年度最佳外語片,更在坎城影展榮獲最佳導演大獎,然而至今台灣觀眾仍無法上戲院窺見此片,只曾在交大頒予楊德昌傑出校友時,在新竹特映了一次、台北光點特別放映與台北電影節閉幕片。《一一》由日本波麗佳音公司投資,版權屬於日本,楊德昌只管拍電影,其餘行銷等事,皆由日本公司負責,給與創作人最大的自由。《一一》沒有在台放映,看出了跨國合作其中的一個問題,出資者與創作者,誰才是影片的主導人?尤其又是在跨國的情形之下,這種情形越來越難界定,或也許《一一》的情形,是對台灣電影環境一種無言的抗議。《一一》在台上映的打算,似乎也在時間的消磨下而打消念頭了。

五、「進軍國際」

李安的「臥虎藏龍」(美資)、楊德昌的「一一」(日資)、侯孝賢的「海上花」(日資)、蔡明亮的「你那邊幾點」(法資)、陳國富的「雙瞳」(美資)、張作驥的「美麗時光」(日資)、易智言的「藍色大門」(法資),上述幾部跨國合作的電影,都不約而同的選擇在諸多國際影展中露相,這類電影在國際間的曝光率比傳統電影高得許多,確實也能在諸多國家上映,譬如一向以歐洲市場為主的蔡明亮電影,「你那邊幾點」卻也成為他在美國上映的第一部影片;「藍色大門」在今年也在泰國與日本上映。跨國合作的電影因為「血統」或是地緣取景的原因,往往較能獲得他國觀眾的認同與期望,而在進軍國際影展的同時,出資的片商也會盡可能的進行宣傳與協助,這些都是極具優勢的面向。

《結論》
上述所有的跨國合作電影,在近年來,幾乎是成為「成功」的代名詞,在國片產量日益減少的情形之下,資金的來源顯得格外重要;然而跨國合作模式固然有利有弊,但仍不失為一種尋找新出路的辦法,只是創作者有能力能獲得國外片商的認同,更應該想想如何利用此資源,盡可能的改善目前國內的環境,而非只是利用資金,成為自我創作慾發洩的出口,或者是淪為替片商賺錢的金雞,縱然台灣電影界的問題多多,如何在商業與文化作出平衡,仍是值得持續關注的議題。在跨國合作蔚為風潮的同時,台灣電影的困境究竟要如何改善,只怕仍是個難解的課題。

參考書目:
一、張靚蓓編著,《十年一覺電影夢》,時報出版
二、《電影欣賞季刊》116期,國家電影資料館出版
三、《新世紀台灣電影活水藍圖》

參考網站:
《行政院新聞局》:http://www.gio.gov.tw/info/index_c.html
《台灣電影筆記》:http://www4.cca.gov.tw/movie/index.asp
《番薯藤新聞網》:http://news.yam.com/entertain/cannes/200005/22/16044800.html
__________________
電影•人生•夢!
http://www.wretch.cc/blog/fansss
小弟的個人BLOG,歡迎光臨指教!

強力推薦一份關於紀錄片的電子報:《紀錄片映像報》
http://maillist.to/documentary
歡迎訂閱!
舊 2003-11-20, 12:01 AM #3
回應時引用此文章
新天堂樂園離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