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_yongching
[B]說到考證用心…我只能說…應該沒幾個人能比日本仔的考證還用心啦。
簡單的說明北傳與南傳過世之時的分別,一個是認為阿育王的孔雀王朝前一百年「左右」(北),一個是認為前二百年「左右」(南)。
|
日本人用心,那也只是您的看法。難道空海就不用心,你話是否說得太滿了點,空海渡海考證印度佛教史。難道只有你的資料是正確的,別人考證資料都是錯的?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_yongching
當然,一般是認為在佛滅百年之內(是的,也是由佛滅年算起,是以確切年代也是個疑問。)阿含部諸經即由其弟子集結討論而成。
|
我的資料顯示佛陀滅後百年陸續結集出經典,以雜阿含(相應部)最早完成。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_yongching
這一點現代多數人都有這樣的認知,但不表示過去時代的人就該如此認為,竟畢他們也是有其信念的。
|
佛教的質變量變是在佛滅後數百年後,也如您所說大乘把阿含列為小乘經典在內,至於信念的事,您不是古代人,您也無法論斷,但初期的阿含經確為最勝,最接近佛的原始經典啊。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_yongching
魏晉六朝的譯經風起,可沒有說只譯大乘教經典或小乘教經典。
西元148年安息國的安世高至中國共譯出三十四部四十卷(也有三十五部四十一卷之說),當中包含了阿含部的四諦經、八正道經、十二因緣經、輔法輪經等,何來沒有取得阿含經之說?
|
佛紀928 西元384年才開始譯中阿含經,此後七十年間陸續譯出增一阿含,長阿含,及雜阿含經。
漢及三國220 B.C.-280 A.D.
晉 265-420
西晉 265-317
東晉 316-420
五胡十六國
南北朝
南朝
劉宋 420-479
南齊 479-502
梁 502-557
陳 557-589
北朝
後魏 386-534
東魏 534-550
西魏 535-557
北齊 550-577
北周 557-580
隋 581-618
隋文帝 581-604
隋煬帝(大業) 604-618
敢情您的魏朝比漢朝早。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_yongching
我所說的是「但自原始佛教分裂為上座部與大眾部以來,各部派就對悉達多的教義都存有相當大的歧見,因此這是必然產生的結果」,並沒有說是在悉達多在世之時,請看清楚。
|
也請您看清楚,提說悉達多尊者過世,佛紀265年西元-280年佛教教團分裂為上座部跟大眾部,阿含經是在一百年間著成,阿育王朝為佛紀277西元-268年,若如您北傳所說,那不就佛剛涅盤,經典一併OK?不到百年間一併分裂?
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the_yongching
即然如此,那您們為何不看開一點呢?
你們何必在乎那些歷史學家的考證呢?
對於歷史學家而言,查證歷史事件是他們的志業,他們關注的只是發現真實,並不會特別的想打擊那些宗教,因此對於學習宗教教義與精神的您們應當要作的是鼓勵他們,竟畢您們的信念與他們是相通的。
|
在乎考證的人,似乎不是我,是您先提起,達摩此人是在真實,並非本人刻意提起,是您先看不開提起的,引用學者大部份的認定不存在,也是您,並不是在下。至於信念是否相通,我不是他們,我不確定。是否真實只靠自己去懷疑去判斷。
抱歉,這種論辯,已經近乎在上歷史課了,已非當初我所想談論的東西了。
過去的歷史,都已過去,再論也無用,the_yongching兄我們這種論辯到此結束吧。
這種論辯已落入知識上的爭辯,對實質上的心靈提升無用。
至於阿含經,是現在佛學院的研究所在讀的,
希望各位對阿含經對原始佛教有所認識。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