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bobonert
沒錯!我完全認同,如果華碩被代工廠把成品拿出去賣,他必須概括承受,這是必然的,所以才會有今天引發紛爭的討論標題,"沒有保固序號標籤就不維修"。
我想工程樣品或是代工廠製作的產品,若沒有正常出貨程序是不應該會有所謂的保固序號標籤。但是代工廠商或是自家的工程師依然有可能把樣品或未經正常出貨程序的半成品拿到市面上賣,這些東西在公司的角度就是仿冒品,認定的標準在哪? 就是保固序號貼紙。
若有人要求以料號或是料件批號作為查核標準,那請您去問一問貴公司在做工程樣品或是代工廠在製作產品的時候會不會有料號這種東西在資料庫? 當然會有!不然怎麼追查產品瑕疵或是控制成本? 但是有料號只是代表這是他們公司做的,不代表他有正式出貨!
基本上,沒有正式出貨的東西會流落到妳的手上,在公司角度來看,一是工程師偷賣樣品,二是代工廠偷賣產品。你覺得公司可能為被偷出去的東西做保固嘛?
其實呢,買不買還是在消費者,或許這種要求看起來不合理,但是我相信所有的廠商絕對都是以這種方式在運作的。如果因為這樣就認定廠商客服不佳,或許台灣沒有一家符合各位要求的廠商了。
|
user將他送回來,因為沒認證標籤,所以你發現這非正常程序流出品,所以不修.但就如你所說,這些版子上的ic零件有很多都有料號,你既然資料庫有零件的料號,那是不是可以查了,第一個一定是查品管報廢件,那負責任的是誰?不就可以查出來了嗎?查不出來這是被偷的,有可能你老是被偷嗎?你以為是一般民家?為什麼不加強保全;如是代工廠商流出,馬上就可要求索賠,索賠金可不少,沒有一家廠商會輕易放你一馬.而結果卻只用一紙標籤認定,而將這原本自己責任丟給的enduser,這就是最可議的地方.
今天台灣民,刑事訴訟制度非常冗長耗時,花費昂貴,賠償卻非常的低廉,根本就不重視被害者,所以大部分廠商都順應潮流,將消費者吃的死死的,因為他才不怕.上次東森購物假品風波他有付出甚麼代價?所以我之前才會說台灣消費者真悲哀,你說的台灣廠商大概沒一家能符合要求,確實我也這麼認為,所以我儘可能有些東西都從美國購入,要不然就是有認識的人可以處理在買,沒的話有需要還是得買,得用,因為我住在台灣啊,不過在網上看到三隻鳥的處理態度,覺得台灣還是有肯負責任的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