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Originally posted by Shade
(1) 要看你說的色塊是哪種色塊。
如果是淡入淡出時的色塊,
a) 用最新版的 XviD,開啟 VHQ,強迫 XviD 判斷最有效率的壓縮方式,避免淡入淡出時動作搜尋效能不佳的現象
b) 觀察那一段,是否被密集壓成連續多個 I-frame?用 VirtualDub 開啟壓好的檔案,按 shift + 方向右鍵,以 keyframe 為單位前進,看看淡入淡出那一段是否都是 keyframe(VirtualDub 的狀態列也會顯示 [K] 代表 keyframe)。如果都是 keyframe,如同上面 LOCK.LAI 兄說的,改變 "Below i-frame distance", "I-frame bitrate reduction %" 設定
"Below i-frame distance" 是設定 I-frame 間距在多少以下,視為太過密集的 I-frame
"I-frame bitrate reduction %" 是設定,太過密集的 I-frame 要減少多少分配 bitrate
這兩個設定是連動的
例如
I P P P I P I I P P P P P P.....
"Below i-frame distance" 設 4,間距不到 4 就視為太過密集,上面所有的 I 都判斷為太過密集
"I-frame bitrate reduction %" 設 30%,則第一個 I 會被減少分配的 bitrate 30%,後面的 I 會逐漸回升,到最後一個回復為原本的 bitrate
c) 如果你是用 api-4 版的 XviD,可以設定 Zone,把那一段設為一個 Zone,設定這個 Zone 的權重(Weight),將這一段的相對品質提高,或者這一段固定用較低的 quantizer 壓縮
d) 提高整體的流量,也就是提高目標檔案大小,或者固定用 quality 100 or q=2 壓縮。
e) 2-pass 可用 Curve compression,給高動態畫面多一點流量,不過不好控制,不建議使用
如果你說的是暗部的色塊....
最好的方法,用 MPEG quantization。
或者是用一些 filter 對畫面加工。
(2) Koepi http://roeder.goe.net/%7Ekoepi/
善用 www.google.com 大神搜尋
(3) 各有優缺點
(4) 最佳畫質.... 不同訊源會有不同設定,最基本的,Doom9 的 "Newbie" Settings
a) 按 Load Defaults
b) Motion Search Precision 6
c) 不要用 Modulated Quant,當然也不要合併使用 Modulated Quant + B-frame
d) 動畫類訊源通常不適合使用 B-frame,不過也有例外。Maximum B-frame 不要設超過 2 個
e) 使用 B-frame 時要勾 DX50 B-VOP Compatibility
f) 不要用 Packed Bitstream
g) 開啟 VHQ,VHQ 越高品質越好,壓縮時間越久
h) 不要合併使用 VHQ + GMC,事實上不建議使用目前的 GMC
i) Quarter Pixel 會增加畫面的銳利度,不過對不同訊源,Quarter Pixel 有時會降低壓縮率
j) 勾選 Chroma Motion
k) 不要用 Lumi Masking
l) 不要用 Alt. Curve
m) Chroma Optimizer 會降低 Chroma 的 PSNR,對於視覺的效果目前尚未有定論,您可以自行斟酌要不要使用
|
多謝大大詳細的指導
不過小弟還有4個問題
1.
(d) 動畫類訊源通常不適合使用 B-frame,不過也有例外。Maximum B-frame 不要設超過 2 個
xvid的預設值是-1,沒有超過2,那是不是說壓動畫的話就不用管他了?
另外假如壓的是電影的話,設定值要多少?
2.
(i) Quarter Pixel 會增加畫面的銳利度,不過對不同訊源,Quarter Pixel 有時會降低壓縮率
是說勾這個的話,畫面會較好,只是檔案有時會變的較大嗎?
3.
請問要怎麼判斷DVD的FPS是多少?
因為我都是整片壓完時,發現動態場景會頓,就重新再壓,很浪費時間
4.
有什麼辦法可以再壓影片前,就可以先測試字幕跟影音有沒有同步?
因為我常常在壓完片子後,發現字幕跟影音不同
只好把字幕調整完後又再把影片壓一次,真的很費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