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傳統觀點,潛艦無法以一般的目視接觸或雷達偵測,是水下的無聲殺手,但傳統潛艦潛航時間有限,近海反潛若非絕氣推進系統出現,或許Kilo真的就是最後的少數經典,有興趣的同好應該對209型.春潮(在下認為親潮級應列入下一類).旗魚級.R級都很熟悉,以上順序不代表任何評價,不過在國內相關報導不少,應該很好收集資料
2.絕氣推進系統
水面下的世界,比較傳統動力潛艦與SSN,反應爐的循環水泵浦是重要噪音源之一,傳統動力潛艦沒有這個包袱,但有潛航時間限制,絕氣推進系統與大型電池相比,可在水面下持續提供更多與更長時間的電力,而此舉除提升戰力,並可能改寫反潛教則
3.SSN
阿爾發.洛杉磯.海狼,以上三級應該是一般大眾會知道的SSN,西方(特別是美國海軍)首次接觸前蘇聯阿爾發級的震撼(航速.最大潛深),才會有688-i級..海狼級的發展又是另一個傳奇,要求長期潛伏敵後,故海狼級很大一條,成本也是,大環境的改變讓美國更加沒有理由持續建造新海狼,故只造三艘,而後續艦種則依據沒有那麼嚴苛的作戰環境假設與戰略,發展成本較低的維吉尼亞級..海狼的特例,命名與舷號都有,命名部分反正惡搞由來已久,但一開始SSN-21意思是21世紀的SSN,但SSN-xxx也可以解釋成美軍潛艦第xxx號,結果SSN-21用的太習慣,變成正式的舷號,從洛杉磯級最後一艘SSN-773跳到SSN-21~23,所幸自維吉尼亞級開始會再接回SSN-774
以上資料引用自軍武狂人夢 http://mbox.hchs.hc.edu.tw/~military/index2.htm
4.SSBN
論火力,還是以美國海軍俄亥俄級居冠,原因在於美國可以造出小型核彈頭,故一樣空間.重量的籌載量,美國的火箭送上去的火力比颱風(沒記錯的話,蘇聯自己是叫做勝利二型還是鯊魚二型忘了)強,但以抗戰損(生存性)而言颱風級以其排水量.雙船殼設計,那又超過俄亥俄級潛艦,車葉的噪音在下沒去找資料;最後強調一點,講SSBN千萬別忘了名氣最大的"紅色十月"
5.傳統上,SSGN是USSR的專利,專門用以攻擊西方的航艦戰鬥群,但美國現在也要把部分SSBN改裝為SSGN..與航艦.SSBN相比,SSGN或許更有資格繼承戰鬥艦的大艦巨砲浪漫風情浪漫---火力艦很可觀,但發展終止,願他們的靈魂安息,他們與航艦一樣能夠宣揚國威,不過就經濟成本觀點,他們不是好的繼承者
引用一句天龍八部中的格言,"武功無高下,功力有高低"..
武器的開發是基於戰略.戰術需求,武器性能有"門檻"的需求,低於門檻,幾乎不要想用數量換取勝利,門檻以上,還要看搭配的戰術與整個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