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我看不懂"LOL"是啥意思耶.
我講解一下好了.
基本上NLE(非線性剪輯)的專業卡一般會有三個要素.
1. Analog-Video Capture, 用來擷取類比影像.(現在應該都用DV幹掉了, 所以通常還會給一個1394)
2. MPEG/DV CODEC(專業講求時效, 當然是要1:1時間進出才成)
3. General DSP(用來運算過場特效, 通常是撰寫close plug-in, 然後讓Primere去呼叫)
然後, 因為上頭三個東西搞下來, 卡上必定滿地的晶片, 所以PCI組態通常都複雜得要命, 相容性會非常糟糕, 比如說Matrox DigiSuite就要求G系列的卡, Canopus則友善一點, 還會吃Quadro, 但是ATi就好像會吐掉.(汗
DV-Rex RT(DVStrom更上一級的產品, 現在改版了, 下面是舊款的照片)

主卡

子卡

連結起來的狀態.

所有硬體零組件.
-----
不過, 如果他把NLE卡和顯示卡在一起呢?
目前 Ti 最強的DSP C6K系列的運算能力不過Fix-point 5760MFLOPs, floatpoint 1350MFLOPs的運算能力, 但是某FX5200就算是只有FX5800的1/2單元數量, 1/2時脈, 也是16GFLOPs x 1/2 x 1/2 = 4000MFLOPs floatpoint.(NV30 has 16GFLOPs的數據出自nVIDIA官方presentation, 指的是500MHz的NV30)
我們今天想像一下:
一張顯示卡上頭裝了有MPEG-Encoder/Decoder(雖說GPU內建VPE了, 不過聽說不太值得信任), HW DV-CODEC, 1394介面等晶片, 然後以GPIO-24pins介面雨GPU相連接, 透過VMR9介面把過場特效real-time壓進動畫裡面.... (各晶片的暫存用記憶體能不能用GPU的UMA處理我不太清楚, 何況GPIO有那麼快嗎? 可能有必要各自自備)
老實說, 這樣看下來, 一張高階NLE卡其實可以很簡單地解決掉呢.
使用FX5200為核心的原因有2.
1. 溫度低耗能少, 用散熱片即可處理的低發熱量.
2. 單價低但效能足夠, 作為DSP使用也是非常驚人的處理能力, 而且支援格式完整(FX32=IEEE754)
而且有很大的機會免除不少相容性問題, 弄得出來的話就會非常有競爭力.
總之, Canopus的卡都已經嫌老舊了, 而且遇上GPU開始支援VMR9, 可以用D3D API即時透過GPU運算過場特效, 老實說再繼續故步自封下去, 只怕就會被人取代了.
----
相容性問題, ATi 實在是弱項啊.... 玩遊戲的話還可以不玩就算了, 開發產品的時候問題多多就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