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意中在網路上找到國立東華大學歷史系的一份課程簡介資料
發現老師竟然用中國大陸電影當輔助教材!!!! 很有意思!!
唉 如果時空因素都允許 我一定會去旁聽!!!
以下是剪來的資料:
http://www.ndhu.edu.tw/~ymhsu/hist20thcen.htm
=========================================
一、課程名稱:二十世紀中國(一)(二)
二、學分數:二學分,全年共計四學分
三、每週上課時間:二小時
四、適合修課年級:本系二、三年級同學為主
五、課程目標:
以往的二十世紀中國研究的構成,大都以1949年的「革命」分成二個部分,前者以歷史學為對象(中國現代史),之後的部分列入中國大陸的現況研究(大陸問題研究)。本課程則著重前後的連貫,統合不同的觀點,以戰爭、社會主義体制、文化變遷等角度,使學生瞭解多元的歷史圖象,並輔以影視史學進行專題討論,進而掌握二十世紀中國歷史發展脈絡。
六、授課進度:
每一單元包含授講及專題討論兩部分,以二至三週時間進行
王朝的輓歌1900-1910 專題-西洋鏡
革命的年代1911-1918 專題-茶館
新文化的衝擊1918-1927 專題-阿Q正傳
內戰與外患1927-1937 專題-西安事變
民族存亡的時刻1937-1945 專題-血戰台兒莊
國共決戰1975-1949 專題-大決戰
短暫的春天1949-1959 專題-開國大典
極左的泥淖1957-1966 專題-周恩來
紅色風暴1966-1976 專題-芙蓉鎮
解凍年代1977-1989 專題-鄧小平的三起三落
停滯與再啟動1989-1999 專題-背靠背臉對臉
七、課程要求與評分方式:
老師除講授主要內容之外,並輔以影片觀賞等方式,進行專題討論。
平常成績:20%;學期報告:30%;期末考試:50%
八、主要閱讀書籍或論文:
時報文化編輯委員會編《珍藏20世紀中國》(台北:時報,2000)
史景遷著,溫洽溢譯《追尋現代中國》(上)(中)(下)(台北:時報,2201)
林能士、胡平生編《中國現代史論文選輯》(台北:華世,1987)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台北:曉園,1994)
張玉法《中華民國史稿》(台北:聯經,1998)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台北:聯經,1998)
Kenneth Lieberthal著,楊淑娟譯《治理中國》(台北:國立編譯館,1998)
陳晉主編《新中國圖文讀本》(香港:三聯書店,2000)
另有指定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