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效能極限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8)
- - 這種散熱膏 有可能是真的嗎?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90471)
|
---|
這種散熱膏 有可能是真的嗎?
http://goods.ruten.com.tw/item/show?21211027517683#auc
看內容寫得很神奇 轉檔六核全開100%最高工作溫度 45.5℃ 有點想買來實驗看看 可是後來想想還是來請問各位先進 有聽過這種東西嗎? 因為感覺效果太驚人有點質疑 |
想改文章內容 卻不能編輯了= =...
賣家寫產品名稱是 Rüstung R150+ 但是沒聽過 所以才想說問各位先進有沒人知道這東西是真是假 . |
真假問一下古狗兄就會告訴你的
只要是好東西古狗兄都知道 |
照它寫得內容
我看來很像是要開cpu鐵蓋 換掉裡面的散熱膏 不只是塗在cpu鐵蓋上 這樣玩好大 :shock: |
真要這樣玩不如就把散熱鰭片焊在die上 :unbelief:
|
引用:
如果你能發明 矽+散熱(厚)金屬 焊接技術 而且良率成本散熱效能皆優 一定可以賺很多錢 以前沒有鐵蓋 直接用晶片塗散熱膏 有很多cpu晶片被壓壞 (特別是組裝廠抱怨 一般diy 消費者根本影響不了設計) cpu廠 對保固問題感到困擾 而且影響利潤 才會把鐵蓋(金屬蓋)加回去 |
引用:
45.5是說鰭片溫度,不是cpu核心溫度 |
玩得起3g 300元的散熱膏
還在量鰭片溫度? :jolin: :jolin: :jolin: |
評價0,樓主衝吧
|
引用:
應該賺不了什麼錢吧...... 印象中看過之前intel的i系列CPU是你所說的方式呀....直接焊死在鐵蓋上... 直到ivy才改成塗散熱膏加蓋方式.... ============= 根據外媒Overclockers的報導,他們秉持追根究底的精神而實際把Ivy Bridge CPU的上蓋(Integrated Heat Spreader, IHS)打開,結果發現Intel在CPU Die與上蓋之間所採用的介質竟然改為TIM散熱膏(Thermal Interface Materials ),而不是如Sandy Bridge所採用的無助焊劑焊接(fluxless solder)。而看到這裡我們基本上就已經可以把問題點抓出來了,也就是IVB、SNB兩者所採用介質的散熱係數差異導致溫度有高有低,因此IVB CPU的散熱過程中會變成:CPU Die -> 5 W/mK TIM -> IHS -> 5 W/mK TIM -> Heatsink,從CPU核心到散熱器之間總共會接觸三次散熱係數的轉變,相信這就是散熱效率低下的主因。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1:10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