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測試】USB 3.0擴充卡控制晶片擂台賽第二回-Z77 vs ASM1042 及NEC 各代USB 3.0 晶片 (圖多,不喜勿入)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85577)
|
---|
【測試】USB 3.0擴充卡控制晶片擂台賽第二回-Z77 vs ASM1042 及NEC 各代USB 3.0 晶片 (圖多,不喜勿入)
三個月前曾經寫了篇USB 3.0控制晶片的評比測試報告,當時沒有入手Intel Z77系列主機板,無緣在當時作份完整的比較,剛好最近藉主機升級,也入手了張Z77主機
板,而且原本不預期NEC新一代4埠的USB 3.0控制卡竟然也在2012第三季於網拍平 台找得到,本篇應該算是前篇的補遺之作,由於部分USB 3.0擴充卡已賣出,可能有 需要的只好自己相互比較。 USB-3-0擴充卡控制晶片-七雄(非Z77-AMD系)擂台賽,生死決鬥誰能勝出-(圖多-不喜勿入) 各家USB 3.0擴充晶片支援的xHCI規格不一,有興趣了解者請自行找答案,以下依晶 片型號的英文順序,依序介紹上場參賽的各選手代表商品進場: 本篇測試的幾家晶片 Asmedia ASM1042,台灣祥碩研發,符合xHCI 0.96,目前幾乎內建於多數國產廠商 主機板,特別是ASUS或ASrock之類的,現在有些USB 3.0擴充卡甚至High Port高階 USB 3.0卡也採用此家晶片,產品規格為: http://www.asmedia.com.tw/eng/e_show...&cate_index=98 本次代表出賽的是ASUS Rampage IV Extreme 主機板,內建3組Asmedia ASM 1042晶片。 ![]() Renesas/NEC 是第一家推出USB 3.0擴充晶片,當時的代表作為符合xHCI 0.96的 uPD720200系列,目前市售Renesas/NEC擴充卡仍以此版為較常見,代表出賽的選 手為ASUS Rampage III Extreme 內建的uPD720200F1 (MIJ),附圖為網站抓取, 若有不妥隨時會移除此圖檔。 ![]() uPD720200並未符合xHCI 1.0規範,Renesas於2011下半年推出 uPD720201/uPD720202台灣遲至2012第二季才有相關2 Ports的產品,目前市面 可找到的有銀欣或登昌恆製作的uPD720202擴充卡,本次代表選手為登昌恆 UTB222,原廠規格如下: http://www.upmostgroup.com/product_...php?prod_id=806 ![]() 2012第三季底於網拍市場先出現uPD720201晶片的4 Ports產品,隨後零售店面也開 始有些商家推出對應產品,考量自身需求,於網拍市場找了張內建19 pin 及後擋 2Port的產品 ![]() 2012年中Intel推出Z77搭載Native USB 3.0,這是Intel首度家入USB 3.0,但僅支 援Windows 7以上的作業系統,連Vista也不支援,本次是以ASUS P8Z77-V Deluxe 做參賽平台。 守關的關主改以Rampage III Extreme內建的uPD720200F1當測試基準,藉此可以看 看這幾年USB 3.0的發展,後起之秀是否能大幅超越USB 3.0開國元老?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Rampage III Extreme (ICH10R) +i7-920 D0 USB 3.0 控制器:R3E內建NEC uPD720200F1韌體更新至最新版並搭配Driver v2.1.36.0 M/B: ASUS P8Z77-V Deluxe + i7-3770K USB 3.0 控制器:Z77內建並搭配Driver v1.0.5.235 M/B: ASUS Rampage IV Extreme + i7 3930K USB 3.0 控制器:內建Asmedia ASM1042更新至新版韌體並搭配Driver v1.14.8.0 以下USB 3.0擴充卡均裝於R4E PCI-e x16插槽中 UTB222 with 3.0.20.0 drivers並更新至v2.0.1.7最新韌體 uPD720201晶片 with 3.0.20.0 drivers並更新至v2.0.1.7最新韌體 這回改以Sharkoon 32GB USB 3.0 SLC隨身碟當測試,暫不採HD為測試 USB 3.0串接法:能直接串接於主機板背板上的USB 3.0孔,減少其它變數 OS: Windows 7 Ultimate x64 以下測試數據係基於上述個人平台所作之整理,不同平台間數據或許會略有差異 AIDA64 Read Test Suite 測試結果,Z77似乎只有在存取時間及緩衝讀取表現較 佳,在隨機讀取比關主或ASM1042,此軟體測試的結果以Z77平均損耗率最少而暫 獲冠軍,第二名是uPD720201,第三名為uPD720202 (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表 圖)。 ![]() AIDA64 Linar Read/Write (線性讀寫)測試,是測試隨身碟讀寫的好工具,在寫入多 數測試項目裡Z77大多獨佔螯頭。此軟體測試的結果分兩方面-若依線性讀取, uPD720201讀取效能略優於關主而擊敗Z77獲得冠軍,Z77表現和關主一樣而無損耗 率獲第二名,第三名則為uPD720202及ASM1042並列;若依線性寫入,Z77以優於 關主約13%的效能居冠,第二名的uPD720202比前輩快約8.9%的寫入效能,第三名 則是ASM1042快約8.89% (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表圖)。 ![]() AIDA64 Random Read/Write (隨機讀寫)測試,雖然這是隨身碟較弱的地方,不過也 可以看出各家晶片的差異。同樣分為兩方面看,若依隨機讀取,uPD720201讀取效能 比關主快了約22.2%實至名歸獲得冠軍,第二名的uPD720201比前輩快約18.2%的寫 入效能,第三名ASM1042則是快約12%,Z77意外出現些微的衰竭;若依隨機寫入, ASM1042因為寫入的最小值都明顯優於其它人,以隨機寫入效能快了約55%獲得冠 軍,uPD720201寫入快約18.2%居於亞軍,uPD720202獲得第三名 (詳細數據請參考 文末總表圖)。 ![]() ATTO Diskbenchmark v2.47這套是常見被拿來測試的軟體,針對了64K、64MB、 256MB、512MB、1GB及2GB分別測試、考量版面簡潔性,僅抓64MB、512MB及2GB 的部分數值摘要作成Excel簡圖來比較,完整數據比較可參考文末最後總表。 ATTO 64MB測試,似乎ASM1042小檔寫入表現較佳,使得ASM1042比關主快了約 16%而獲勝,第二名則是uPD720202快了約2.7%,Z77則是獲得第三名(詳細數據請 參考文末總表圖)。 ![]() ATTO 512MB測試結果則是大逆轉,Z77一馬當先以快了約21%而獲得冠軍, uPD720201僅快了約18%而屈居亞軍,uPD720202則是擋住ASM1042而獲得第三名 (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表圖)。 ![]() ATTO 2GB測試,Z77仍是快了約8.96%而表現最佳,第二名改為uPD720202, uPD720201獲得第三名(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表圖)。 ![]() Crystal DiskMark採Default分別測試50MB~4000MB的全數容量測試 CDM-50MB測試,大多數控制晶片表現多輸給關主,僅uPD720202以快約4.8%奪得 冠軍,uPD720201以最少的損耗率0.9%獲得亞軍,ASM1042的損耗率比Z77更少而 取得第三名(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表圖)。 ![]() CDM-100MB測試,uPD720202仍是以快於關主約0.7%獲勝,uPD720201以最少的 損耗率3.28%獲得亞軍,第三名則是換Z77(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表圖)。 ![]() CDM-500MB測試,還是uPD720202奪冠(快約5.5%),第二三名之爭則是大風吹,改 由Z77拿到亞軍,uPD720201得到第三名(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表圖)。 ![]() CDM-1000MB測試,uPD720201以快了5%擊敗群雄獲冠,Z77仍是本場的亞軍, uPD720202得到第三名(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表圖)。 ![]() CDM-2000MB測試,uPD720202再奪回冠軍寶座,uPD720201以些許差距勝過 ASM1042而獲得第二名,ASM1042飲恨獲得第三名(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表圖)。 ![]() CDM-4000MB測試,Z77以最小損耗率1.7%獲得冠軍,uPD720202及uPD720201 表現在伯仲之間,最後是uPD720202獲得亞軍,uPD720201得到第三名(詳細數據 請參考文末總表圖)。 ![]() FDBench是一套很古早的隨身碟讀寫效能測試軟體,本篇分別針對讀/寫參數設定了兩組來作比較。 在100M/1M或是2000M/40M的讀寫參數中,uPD720202及uPD720201表現分別居 第一及第二名,遠遠拋開ASM1042,Z77還出現損耗衰退。 ![]() ![]() Flash Memory ToolKit v2.0也是套常見的隨身碟測試軟體,先就其最快測試的File Benchmark,僅靠ASM1042 而獲勝,Z77顯示僅少量損耗率而獲得亞軍,第三名則 是,uPD720202獲得(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表圖)。 ![]() 低階效能測試,ASM1042發揮韌性獲得冠軍,uPD720201獲得亞軍,Z77僅得到第 三名(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表圖)。 ![]() HDTune 讀取效能測試,這次不貼傳輸圖,僅把各環境得到的值匯整壹份共用。Z77 在此表現最佳而獲勝,uPD720202及uPD720201分居第二、三名,(詳細數據請參考 文末總表圖)。 ![]() HDTune 額外讀取(Extra Read)測試項目,仍然不貼傳輸圖,僅把各環境得到的值匯 整壹份共用。Z77還是表現最佳而獲勝,uPD720201及uPD720202分居第二、三名, (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表圖)。 ![]() HDTune 隨機讀取(Random Read)測試項目,仍然不貼傳輸圖,僅把各環境得到的值 匯整壹份共用。Z77還是表現最佳而獲勝,第二名雖是uPD720202,但第三名換為 ASM1042,(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表圖)。 ![]() HDTune 檔案基準測試(File Benchmark)測試圖,分別測試32KB、64KB、64MB及 256MB不同參數,Z77除了64KB平均效能略低於關主外,多數測試項目Z77多以壓倒 性優勢勝過關主,冠軍地位沒人可以質疑;NEC第二代的USB 3.0控制晶片或是 ASM1042在這個項目表現都遜於關主,最後uPD720201以些許的差異(略低點的損耗 率)勝過uPD720202獲得第二名,uPD720202僅能獲得第三名,(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 總表圖)。 ![]() ![]() ![]() ![]() HD-Tach 讀取效能測試,分別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Long Zone)測試 先看8mb Quick測試,全部控制晶片效能都低於關主,Z77以最少的損耗率獲勝, uPD720202獲得第二名,uPD720201得到第三名(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表圖)。 ![]() 32mb Long測試,Z77的損耗率雖較Quick測試放大,但因平均損耗率較少,再度獲 得冠軍,uPD720201這回表現優於兄弟uPD720202而獲得亞軍,ASM1042因Burst Speed表現優於uPD720202而拿到第三名(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表圖)。 ![]() PCMark07 這套軟體,部分可以測出平常實用性的表現,由於Windows Defender及 Add Music兩項測試裡uPD720201明顯優於其它家晶片而獲得總積分的冠軍, uPD720202總得分居亞軍,第三名則是Z77,各細項表現在另一張圖表中可看出。 ![]() ![]() 廝殺了這麼久,儘管有再多的不捨還是要給個結局,依照各測試項目作個平均值,和 uPD720200F1相比,原本以為Z77會大獲全勝,結果出乎意外的NEC第二代xHCI 1.0 USB 3.0控制晶片不僅贏過uPD720200F1,也勝了Z77,本場比賽冠軍頒給2 ports的 uPD720202,uPD720201只以些微的差距輸給其同門師兄,Z77或許因Driver有待加 強而屈居第三名,ASM1042原本期望它至少可以打進三名內的,最後還是輸了,值得 欣慰的是ASM1042更新了韌體及Driver後,表現比前一次擂台賽中慘敗給 uPD720200F1好了很多,本次效能測試中終於一雪前恥以些微差距表現略優於uPD720200F1。 ![]() 後記:以上測試雖基於個人現有設備所作之測試,或許不像其它專業機構的評測,也 可能會有誤差值,每家橋接晶片韌體調教的情況都可能影響上述的測試值,若有冒犯 各廠商敬請見諒。 平心而論,經過了一季的演變,可以看得出Renesas/NEC USB 3.0效能的改善,值 得嘉許,相較於其它廠商(即使是大廠如Intel),Renesas/NEC不斷地釋出新版的韌 體及Drivers來縮小與Native USB 3.0廠商的差異,Intel Z77 USB 3.0通常也只提供 內2/外2的接頭方式,與Renesas/NEC好像差異不大,User選購時還是可以選擇要 2ports還是4ports,或是要內建19pin接頭或是後接擋板接頭,也要注意擴充卡本身 的用料及保固才是王道。單接一組USB 3.0周邊時,應該都有足夠的頻寬,但若同時 使用2組或更多USB 3.0周邊時,卡的用料及穩定性就不在本篇討論中。 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商能見諒,本文不作筆戰用, 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
感謝巫佚大
花了那麼多時間來測不同家的USB 3晶片 可以讓想購買的人做個比較 |
不錯,推~~~~~~~~~
|
真是有夠讚的測試啦! :like: :like:
大大真是熱心辛苦又專業 我當初就是追求原生USB3.0 想說原生的效能應該最好最快 才把整個系統都換成ASUS Z77-V DELUXE 沒想到原生的還輸給外加的 :eek: 真是顛覆我原有的認知 :stupefy: |
Renesas/NEC 晶片效能果然不負眾望,但不知是否因其成本較高的緣故,最近只見於中高階主機板 :) 低階板幾乎快被 AsMedia 一統天下,效能也只是還可以的等級,優點大概是便宜吧 :laugh:
突然想到還有一家 Fresco Logic,當初嗆說它家的晶片是純硬體設計,沒有韌體調校的問題,靠驅動優化就好。結果友人的 ASUS U46SV 上的 FL1000 在更新驅動後,不是抓不到裝置,就是連線到一半突然斷線重連,最後退回最舊版驅動才解決 :jolin: |
感謝測試~
不過這回R4E 內建的ASM 1042 與擴充卡的 uPD720202 120~130MB/S的瓶頸突破了?! 韌體&驅動更新之後就突破了? 後來發現目前的晶片"實際傳輸"上大概會有兩種常見的區間 (該裝置讀取能力超過150MB/S的情況下,擴充卡確定使用PCI-E Gen2) 120~13X MB/S or 150~200+ MB/S |
要編輯超過時間XD
還是說Sharkoon 32GB USB 3.0 SLC 測出來是如此,HDD 經過Device Controller還是卡130MB/S ? 謝謝!! |
是的, NEC/ASM1042更新韌體及Drivers後在我的周邊是可以突破
120~130MB/s,這也是為什麼這回不測HD,直接看Flash Disk (SSD 太傷本,不敢那樣玩) HD等改天有拿到外圈可以上到180MB/s的新碟再試,目前暫無法試喔 引用:
:agree: :agree: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11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