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測試】USB 3.0擴充卡控制晶片-七雄(非Z77/AMD系)擂台賽,生死決鬥誰能勝出 ~~(圖多,不喜勿入)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72926)
|
---|
【測試】USB 3.0擴充卡控制晶片-七雄(非Z77/AMD系)擂台賽,生死決鬥誰能勝出 ~~(圖多,不喜勿入)
上次PO完外接盒篇時,心想改天再來測試市面可見到的USB 3.0控制晶片,看看那個
效能比較強。無奈事忙一直無法找時間測,加上搜尋合宜的卡片也要時間,終於最近 把擴充卡搜集完畢並作了一次較完整的測試。 2012年因Intel Z77的加入,似乎有機會讓USB 3.0前途順勢看漲,考量大多數人的主 機不一定是最新的Z77,對於USB 3.0躍躍欲試者只要您的主機板有閒置的PCI-E擴充 槽,花點小錢就可升級至USB 3.0傳輸規格,何樂而不為,因此本篇測試將把Intel Z77及AMD USB 3.0內建的主機板全剔除(主要是我也沒錢買Z77或AMD USB 3.0系列 新板來玩)。 各家USB 3.0擴充晶片支援的xHCI規格不一,有興趣了解者請自行找答案,以下依晶 片型號的英文順序,依序介紹上場參賽的各選手代表商品進場: Asmedia ASM1042,台灣祥碩研發,符合xHCI 0.96,目前幾乎內建於多數國產廠商 主機板,特別是ASUS或ASrock之類的,現在有些USB 3.0擴充卡甚至High Port高階 USB 3.0卡也採用此家晶片,產品規格為: http://www.asmedia.com.tw/eng/e_sho...0&cate_index=98 本次代表出賽的是ASUS Rampage IV Extreme 主機板,內建3組Asmedia ASM 1042晶片 ![]() Etron EJ168A,台灣鈺創研發,符合xHCI 1.0,只有幾家特定主機板廠商有內建,擴 充卡較難買到,目前看到的Upmost PCI版,但這樣又浪費了這張好卡的頻寬,產品 規格為: http://www.etron.com/SystemICs-detal.php?ID=1 代表出賽的為網拍購入的拆機卡,無附Driver,上Entron抓Driver還發現跟Windows 7不太麻吉,需手動安裝才能掛上Drivers。 ![]() Fresco Logic FL1009/1000/1100,美商睿思科技研發,符合xHCI 1.0,之前常見於 NB擴充卡片,PC擴充卡較少見,近日有國內廠商準備推出此類晶片的相關擴充卡, 產品規格為: http://www.frescologic.com/big5/products_show.php?ms=2 代表出賽的為網拍購入的4ports FL1100晶片擴充卡盒裝,附Driver。 ![]() Renesas/NEC 是第一家推出USB 3.0擴充晶片,當時的代表作為符合xHCI 0.96的 uPD720200系列,目前市售Renesas/NEC擴充卡仍以此版為較常見,代表出賽的選手 為ASUS Rampage III Extreme 內建的uPD720200F1 (MIJ),附圖為網站抓取,若有 不妥隨時會移除此圖檔 ![]() 因為uPD720200並未符合xHCI 1.0規範,Renesas於2011下半年推出 uPD720201/uPD720202,台灣遲至2012第二季才有相關的產品,目前市面可找到的 有銀欣或登昌恆製作的uPD720202擴充卡,本次代表選手為登昌恆UTB222,原廠規 格如下: http://www.upmostgroup.com/product_...php?prod_id=806 ![]() Ti TUSB7340,美商德儀研發,未符合xHCI 1.0規範,僅達xHCI 0.96,原廠規格如 下: http://www.ti.com/lit/ds/symlink/tusb7340.pdf 本次代表選手為Teratrend TA04,原廠規格如下: ![]() http://www.teratrend.com/product_2_3.php?ids=5&gid=11 VIA VL800,台灣威鋒電子研發,符合xHCI 0.96,偶見於特定廠商主機板,原廠規 格如下: http://www.via-labs.com/en/products/vl800/index.jsp 代表出賽的為網拍購入的4ports 擴充卡盒裝,附Driver。 ![]() 守關的關主仍是Intel ICH10R,藉此可以看看透過USB 3.0傳輸的效能會比內接 ICH10R傳輸效能損耗度差多少?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Rampage III Extreme (ICH10R) +i7-920 D0 Drivers:Intel RST Driver 10.6.0.1022 USB 3.0 控制器:R3E內建NEC uPD720200F1韌體更新至最新版並搭配Driver v2.1.36.0 M/B: ASUS Rampage IV Extreme + i7 3930K USB 3.0 控制器:內建Asmedia ASM1042更新至新版韌體並搭配Driver v1.14.8.0 以下USB 3.0擴充卡均裝於R4E PCI-e x16插槽中 Fressco Logic FL1100 搭載v3.5.36.0 drivers、EJ168A with v1.0.0.112 drivers 、 VL800 with v1.90a drivers、TSUB7340 with v1.12.20.0 drivers、UTB222更新至 最新韌體並安裝v3.0.20.0 drivers 不見得每個人都有SSD,此測試捨棄SSD改採傳統機械式SATA III 6Gb/s HD HD:Hitachi HDS723020BLA642 3.5" 2TB 7200rpm HD 3.5" HD外接盒: 銳銨i310SB3(內建Asmedia AS1051 USB 3.0橋接晶片) USB 3.0串接法:能直接串接於主機板背板上的USB 3.0孔,減少其它變數 OS: Windows 7 Ultimate x64 以下測試數據係基於上述個人平台所作之整理,不同平台間數據或許會略有差異 AIDA64 Read Test Suite 測試結果,各家橋接晶片擅長之處不一,持平而言多數項 目關主(ICH10R)還是最強,Buffered Read強項立下可見。此軟體測試的結果以 uPD720200F1平均損耗率最少而暫獲冠軍,第二名是ASM1042,第三名為FL1100 (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表圖)。 ![]() AJA Video System這套軟體測試參數分別設定檔案大小從最小的128MB到最大16G, 並設定最大解析度,除了uPD720200F1能與ICH10R互有所長,其餘各家效能均不及 uPD720200F1,甚至於同樣是內建的ASM1042也無法比得上。此軟體測試結果是 uPD720200F1大幅領先其它競爭者,FL1100還是第二名,第三名為ASM1042, (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表圖)。 ![]() ATTO Diskbenchmark v2.47這套是常見被拿來測試的軟體,針對了64K、64MB、 256MB、512MB、1GB及2GB分別測試、考量版面簡潔性,僅抓64MB、512MB及2GB 的部分數值摘要作成Excel簡圖來比較,完整數據比較可參考文末最後總表。 ATTO 64MB測試,可發現多數情況ICH10R與uPD720200F1相競爭,多數項目是 EJ168A、FL1100在爭排名前後,這輪比賽結果恭喜uPD720200F1以壓倒性的較低損 率技壓群雄,EJ168A及FL1100分別屈居第二及第三名(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表圖)。 ![]() ATTO 512MB測試結果與64MB環境一樣,uPD720200F1壓倒性獲勝,EJ168A及 FL1100分別屈居第二及第三名(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表圖)。 ![]() ATTO 2GB測試,小檔4K似乎EJ168A較強,結果仍是uPD720200F1獲勝、EJ168A維 持亞軍,FL1100僅能得第三名(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表圖) ![]() Crystal DiskMark採Default分別測試50MB~4000MB的全數容量測試 CDM-50MB測試,uPD720200F1無與倫比的能力而奪得冠軍,EJ168A維持亞軍, VL800黑馬竄出得到第三名(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表圖) ![]() CDM-100MB測試,uPD720202鴨子划水以平均較低的損耗率獲得亞軍,ASM1042 得到第三名(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表圖)。 ![]() CDM-500MB測試,FL1100這回不敢大意,終於順利奪回亞軍,uPD720202得到 第三名(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表圖)。 ![]() CDM-1000MB測試,ASM1042迎頭趕上,終於有點主機板內建的主場優勢Fu, AS1042獲得亞軍,VL800些微差距擊退FL1100得到第三名(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 表圖)。 ![]() CDM-2000MB測試,這邊戰況略顯膠著,最後是ASM1042與FL1100併列第二, 化解了二、三名之爭(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表圖)。 ![]() CDM-4000MB測試,AS1042在循序寫入及4K讀取表現突出而獲得亞軍,uPD720202 得到第三名(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表圖)。 ![]() HDTune v5.0同樣只拿循序讀取/寫入作Excel比較圖檔,雖說隨機存取/額外存取 及檔案基準測試這類的項目對機械式硬碟沒太大意義,本段最後還是把圖檔擺上。 HDTune 讀寫效能測試,這個項目很詭異,除了uPD720200的讀取上限可比照SATA 到15x MB/s外,其餘控制晶片的傳輸上限約130MB/s以下。以下抓個uPD720200F1 及uPD720202的比較讀寫就可看出端倪,其它控制卡甚至於R4E內建的ASM1042也有 類似uPD720202頻寬上限被鎖住的情況,已跟ASUS反映過但遲遲都未解。 uPD720200F1的HDTune讀寫測試曲線圖 ![]() ![]() uPD720202的HDTune讀寫測試曲線圖 ![]() ![]() HDTune 讀取效能測試,uPD720202不負Renesas/NEC的優秀血統獲得亞軍, ASM1042分別獲得第三名(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表圖) ![]() HDTune 寫入效能測試,uPD720200多數項目還打敗ICH10R,真令人意外, uPD720202再度奪的亞軍雙冠王,Asmedia 1042獲得第三名(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 總表圖)。 ![]() HDTune 隨機讀寫(Random Read/Write)測試圖 ASM1042圖 ![]() ![]() EJ168A圖 ![]() ![]() FL1100圖 ![]() ![]() uPD720200F1圖 ![]() ![]() uPD720202圖 ![]() ![]() Ti TUSB7340圖 ![]() ![]() VL800圖 ![]() ![]() HDTune 額外讀寫(Extra Read/Write)測試圖 ASM1042圖 ![]() ![]() EJ168A圖 ![]() ![]() FL1100圖 ![]() ![]() uPD720200F1圖 ![]() ![]() uPD720202圖 ![]() ![]() Ti TUSB7340圖 ![]() ![]() VL800圖 ![]() ![]() HDTune 檔案基準測試(File Benchmark)測試圖,分別測試32KB、64KB、64MB及256MB ASM1042圖 ![]() EJ168A圖 ![]() FL1100圖 ![]() uPD720200F1圖 ![]() uPD720202圖 ![]() Ti TUSB7340圖 ![]() VL800圖 ![]() HD-Tach 讀取效能測試,分別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Long Zone)測試 先看8mb Quick測試,除uPD720200外,Burst Speed是USB 3.0各家橋接晶片的 弱點,uPD720202奪得第三座亞軍獎座,ASM1042獲得第二名,JMS539得到第三 名(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表圖)。 ![]() 32mb Long測試,Burst Speed仍是USB 3.0各家橋接晶片的弱點,ASM1042因平 均損耗率較低,意外在這場擂台賽奪亞軍,VL800得到第三名(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 總表圖)。 ![]() HD-Tach R/W讀寫效能測試,分別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Long Zone)測試 8mb Quick測試,Burst Speed仍是USB 3.0各家橋接晶片的弱點,AS1042順利奪下 亞軍,uPD720202獲得第三名(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表圖)。 ![]() PCMark07 這套軟體,部分可以測出平常實用性的表現,整體分數前三名分別是 uPD720200F1、FL1100及uPD7202002,FL1100能以些微差距擊敗uPD7202002 而勝出在於遊戲選項,各細項表現在另一張圖表中可看出。 ![]() ![]() PCWizard 2012測試軟體看得出uPD720200F1有三個測驗項目還勝過ICH10R而奪 冠,EJ168A除了Buffered Reading一項輸給FL1100,其餘多小贏FL1100,因此 FL1100輸得心甘口服地落於第三名(詳細數據請參考文末總表圖)。 ![]() 測了那麼久,該有個結局,依照各測試項目作個平均值,和內接ICH10R相比, uPD720200F1的平均損耗是所有參賽選手最少的,因此本次盟主非uPD720200F1莫 屬,至於其它USB 3.0擴充卡於R4E表現,其實是在伯仲之間,比賽總是殘酷的,總 不能花了錢卻得不到答案,在R4E平台中,EJ168A以最低21.40%損耗率獲得亞軍, FL1100真的輸的很少,但還是輸了,也只能屈居第三名,相對地,R4E內建的 ASM1042未有地主優勢(內建)而討到任何便宜。 ![]() 後記:以上測試雖基於個人現有設備所作之測試,或許不像其它專業機構的評測,也 可能會有誤差值,每家橋接晶片韌體調教的情況都可能影響上述的測試值,若有冒犯 各廠商敬請見諒。 另外R4E本身設計似乎有問題,照理說即使X79環境所有卡片都插滿,PCI-e x16的插 槽使用上最少也有PCI-e x4的頻寬可讓所有PCI-e General II USB 3.0卡不致於會有 HDTune卡頻寬上限的問題,很不幸的R4E卻發生了,頻寬比較少的X58 R3E上插 PCI-e Gen II卡時搭配這顆Hitachi HD最高速率都可以跑到15x MB/s,真的是無解的 奇怪。 平心而論,除了TI TUSB7340真的落後較多,其它的PCI-e USB 3.0擴充卡效能差異 不會太大,User選購時可以選擇是要2ports還是4ports,或是要內建19pin接頭或是 後接擋板接頭,也要注意擴充卡本身的用料及保固才是王道。單接一組USB 3.0周邊 時,應該都有足夠的頻寬,但若同時使用2組或更多USB 3.0周邊時,卡的用料及穩定 性就不在本篇討論中。 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商能見諒,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
GREAT .
五分奉上. :laugh: 阿更正, 這不是勸敗OI .. 但是也估得出內建的ICH10R 比插卡的約快一倍, 把頻寬塞飽大概是120: 230 (MB/s) |
好久沒看到這麼大陣仗的測試@@, 先說句辛苦了!!!
雖然說在下使用USB 3.0的device很少但是還是很有參考價值GJ! 不過在下最在意的反而是X79那個PCI-E頻寬問題Orz, 這樣搞的話看來在下的X58平台 PC還可以繼續撐下去,因為在下使用PCI-E卡吃重一直觀望中... |
辛苦了,真是不容易的測試。
看結果,似乎全亞軍的Renesas是現在不錯的選擇。 |
樓主
我已經有看到NEC 3.0 uPD720201 且含有19pin 售價 當然比台灣 目前那片好 用料 也滿滿 :D 現在驅動程式已經更新到Version 3.0.20.0 Release Note May 31.2012 Renesas Electronics uPD720201 & uPD720202 USB 3.0 Host Controller Driver Kit (x86 and x64) for Windows XP, VISTA, 7 and Server 2008 Release 2 Kit Version : 3.0.20.0 : May 31th, 2012 Copyright (C) 2011-2012 Renesas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MIC |
我測試UTB222 (uPD720202)是裝v3.0.20.0在測 :agree:
|
請問樓主...德儀TI的USB3.0晶片真的有那麼差嗎??
我上星期為了買一張四埠的USB3.0介面卡... 就VIA跟TI之間做選擇.. 我是基於以前用1394A的經驗,所以選TI晶片.. 結果看了樓主的測試,沒想到我選錯了.. :jolin: |
學長辛苦了。
測試數據有點技術性我看不太懂,能不能直接告訴我哪張卡最棒? 感謝!! |
ASM1042 USB3.0 有韌體更新....
Version 12220E http://www.station-drivers.com/page/asmedia.htm 可以用ASUS USB3.0 Boost 底下的 U3Setup V1.00.05\U3Firmware 來Windows底下刷韌體. ASUS附的是 Version 110914 , xHCI_v110914_00_02_51.bin ASUS主機板 ASM1042 ROM並沒有跟BIOS寫在一起 有獨立的ROM , 只要把 12220E版本的 BIN 改名成xHCI_v110914_00_02_51.bin , 放在U3Firmware底下執行 Firmware.exe 即可更新.... (更新程式認的出1220e版本號,Rampage IV Extreme刷新成功,運作正常) 效能有沒有差異 目前手上沒有USB3.0周邊可以試.... |
所有的USB 3.0擴充卡都安裝在CPU原生的PCIE 3.0 x16上,應該是翹著腳也可以輕鬆幹掉被接在PCH原生PCIE 2.0 x1的ASM1042...。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43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