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當Ivy Bridge對上Sandy bridge之內顯3D效能大PK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65050)
|
---|
當Ivy Bridge對上Sandy bridge之內顯3D效能大PK
大家都知道即將上市的Ivy Bridge CPU除了製程進步以外,
另外的3D效能也是開始支援DX11的規格 台客兄這幾天稍微抽了點空,來測試看看前後兩代1155腳位CPU的內建3D效能到底進步多少! Ivy Bridge派出了3770K Sandy bridge派出了2700K 而主機板使用了ASUS ROG Maximus V GENE CPU時脈台客兄統一設定在4000MHz 記憶體礙於Sandy bridge除頻最高只能設定到2133所以在Ivy Bridge也是設定相同頻率! 好了..這樣基本設定值都一樣了就來直接看測試結果! 3Dmark 2006(DX9)2700K ![]() 3Dmark 2006(DX9)3770K ![]() 3DMark Vantage(DX10)2700K ![]() 3DMark Vantage(DX10)3770K ![]() 番外篇..由於2700K不支援DX11..所以只好3770K獨走! 3DMark 11(DX11)3770K ![]() 看的很亂吧..台客兄超裝會圖表又來啦! ![]() -------------------------------------------------------------------------- 結論:各自評斷吧..嘖嘖! ~END台客兄~ |
內顯是增強很多
但CPU同時脈下的效能似乎... 3DMark 06 2700K : 7516 (100.0%) 3770K : 7791 (103.7%) 3DMark Vantage 2700K : 27062 (100.0%) 3770K : 28547 (105.5%) 主要進步應該是在功耗與內顯 最重要的是不要凍結 :laugh: |
希望台客兄順便測試功耗,看相同條件下22nm是否比較省電
|
引用:
近期太多玩具要測試了..後面有時間在測吧 :jolin: |
看分數是有大進步,但要看跑3d遊戲是否能反映分數。
雖然可能悲劇的機率較大 :ase 看這分數也還是輸gt520,intel要用這效能進入平板電腦市場還有的拚呀…。 |
引用:
其實依照Intel的Tick-Tock策略 Tick階段(Die shrink階段)本來就不是以提昇效能為目標 Tick階段主要是提昇製程(相對就會降低功耗) 另外,在Ivy Bridge上 先前Sandy Bridge潛在凍結問題應該是不會了 在B3晶片組上,推測應該是CPU的記憶體控制器會挑記憶體顆粒(自己遇過的經驗) 但同一世代架構的Sandy Bridge-E就沒看到相類似情況了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31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