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最近看到林毅夫話題,我想問一下關於工作升遷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62812)

老柏(第四) 2012-03-24 07:22 PM

最近看到林毅夫話題,我想問一下關於工作升遷
 
最近板上有兩天提到林毅夫這個名子,我就去維基查了一下這是什麼事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E...%AF%85%E5%A4%AB


----------------------------------
我想問一下工作撇除道德不談,是不是跳槽升遷比較快:confused::confused:

比如說你是蘋果新進人員,因為表現卓越被提拔成A6處理器設計團隊之一,然後你加入A6處理器設計團隊後不久你就帶著處理器的資料投靠三星,這樣到時候連蘋果都要看三星的臉色(除非被告);比起你跟那些菁英合作一起競爭一起成長,不如跳槽當另一個公司的開國功臣升遷比較快

Tatebayashi 2012-03-24 08:05 PM

你說得那種應該是所謂的"帶槍投靠"

Godzilla chyx 2012-03-24 08:10 PM

就算跳槽也不能帶走原公司的資產吧...

老柏(第四) 2012-03-24 08:17 PM

引用:
作者Godzilla chyx
就算跳槽也不能帶走原公司的資產吧...

在我看到幾個案例,本身沒什麼才能的人,利用職務之便把資料帶去對手公司換取高職位或高獎金

hina0084 2012-03-24 08:22 PM

沒有競業條款好治?

怎麼跳的? :confused:

blair 2012-03-24 08:23 PM

引用:
作者老柏(第四)
在我看到幾個案例,本身沒什麼才能的人,利用職務之便把資料帶去對手公司換取高職位或高獎金

在科技業,你能帶走的只有你頭腦裡的資料,
任何書面資料你想帶走,是想被公司告到家破人亡?(競業條款)

至於傳產,那就沒甚麼差了,人頭腦裡的東西比較重要(也就是經驗)

老柏(第四) 2012-03-24 08:26 PM

引用:
作者blair
在科技業,你能帶走的只有你頭腦裡的資料,
任何書面資料你想帶走,是想被公司告到家破人亡?(競業條款)

至於傳產,那就沒甚麼差了,人頭腦裡的東西比較重要(也就是經驗)

我看過設備廠把設計圖帶走,反正機器抄來抄去,只是很多細部問題要做出來時才能解決,但是有設計圖幾乎可以少走很多不必要的路



另一種是大陸廠發生的事,直接把計畫內的電路圖和機構圖帶去賣

d9423196 2012-03-24 08:28 PM

引用:
作者blair
在科技業,你能帶走的只有你頭腦裡的資料,
任何書面資料你想帶走,是想被公司告到家破人亡?(競業條款)

至於傳產,那就沒甚麼差了,人頭腦裡的東西比較重要(也就是經驗)


別怕別怕 從蘋果(美國) 跑到三星(韓國)

被告也抓不到= =+...

金正銀 2012-03-24 08:29 PM

引用:
作者老柏(第四)
在我看到幾個案例,本身沒什麼才能的人,利用職務之便把資料帶去對手公司換取高職位或高獎金

這種是犯法的。原先的公司一定會跟你簽禁止你帶機密資料出去的約。有些更會簽你假如辭職在幾年內禁止到性質相同的公司的約。簡單來說你有很大的可能會吃官司。

再來、本身沒才能的人你的新老闆只要一拿到你手上的東西就有很大的可能會把你踢掉。一來是因為他們自己也不想惹麻煩、加上因為你之前已經有過一次案例、這次受益的是們、但是下一次說不定就是換他們吃虧、要的東西拿到的見好就收。

之前看過NHK的節目、有提到韓國曾經用過這招、用超高薪去挖角日本的一流工程師、順便要他們偷帶點東西過去。但是那些工程師到了韓國沒有幾個人可以待超過一年。大多是東西到手、幾個月不到就被新公司趕走、最後兩頭空。

blair 2012-03-24 08:37 PM

引用:
作者老柏(第四)
我看過設備廠把設計圖帶走,反正機器抄來抄去,只是很多細部問題要做出來時才能解決,但是有設計圖幾乎可以少走很多不必要的路



另一種是大陸廠發生的事,直接把計畫內的電路圖和機構圖帶去賣

大部分的設備廠屬於傳產業,沒甚麼機密可言
如果是美商設備廠,敢帶走資料就要有吃官司的準備
也曾經有客戶copy美商設備廠的設備,馬上就被告的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00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