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影片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7)
- - 英國衛報:影史十大賠錢電影 其中有兩部把電影公司拍垮了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62456)
|
---|
英國衛報:影史十大賠錢電影 其中有兩部把電影公司拍垮了
今年第一部高成本大片異星戰場:強卡特戰記(John Carter),首映以來全球票房如預期低迷,國外媒體對於迪士尼虧損數字的猜測不斷(國內娛樂媒體只會報導明星八卦)。迪士尼週一發佈簡短聲明,承認預期將會有約2億美元的財務損失(operating loss)後,英國的衛報(The Guardian)在報導這則新聞的同時,也發了一則特稿,標題是「影史10大票房失敗電影(The 10 biggest box office flops of all time – in pictures)」。衛報在報導中除了簡短介紹這10大賠錢貨之外,也列出了每部電影將通貨膨脹列入考量調整(adjusted for inflation)為現今幣值的淨虧損(Net loss)金額。
以下就依照虧損金額的高低,列出這10大影史賠錢貨:(相關北美、海外票房數字以及拍片成本,係參考Box Office Mojo網站的資料,都是當時的原始票房數字,並未調整為現今的幣值) 一、割喉島(Cutthroat Island,1995),卡洛可出品,成本9800萬美元,北美票房1001萬美元,沒有海外票房的數字,虧損金額1.47億美元。這部電影後來成為壓垮Carolco公司的最後一根稻草,讓這家公司關門大吉,與天門之門讓聯美公司被米高梅購併的情形差不多。Carolco曾經拍過魔鬼總動員(Total Recall)、第一滴血第三集(Rambo III)、魔鬼終結者第二集(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巔峰戰士(Cliffhanger)、第六感追緝令(Basic Instinct)...等當時的票房與話題大片,這些電影當時也讓台灣的片商花了天價買進台灣的發行權。 二、圍城13天:阿拉莫戰役(The Alamo,2004),迪士尼出品,拍片成本一億美元,北美票房2241萬美元,海外票房340.5萬美元,虧損金額1.46億美元。本片導演John Lee Hancock在這部電影票房失敗之後,一直到2009年才以攻其不備(The Blind Side,成本2900萬美元,北美票房2.55億美元)再度站穩腳步。 三、星際冒險王(The Adventures of Pluto Nash,2002),華納出品,拍片成本一億美元,北美票房442萬美元,海外票房268萬美元,虧損金額1.45億美元。本片男主角艾迪墨菲(Eddie Murphy)在這部電影之後,仍然拍了好幾部電影,但是擔任主角演出的片子票房都不佳,而且近年的情形是愈來愈差,這個月推出4年前就拍好的A Thousand Words之後,已經到了事業的瓶頸,國外已有媒體建議他重回電視圈發展。 四、撒哈拉(Sahara,2005),北美派拉蒙出品,拍片成本1.3億美元,北美票房6867萬美元,海外票房5059萬美元,虧損金額1.45億美元。本片雖然賠很大,口碑也不佳,但是對男女主角馬修麥康納(Matthew McConaughey)與潘妮洛普克魯茲(Penélope Cruz)的影響不太大,後者甚至還得了一座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女配角,導演Breck Eisner至少也拍了兩部電視影集與一部恐怖片。 五、Mars Needs Moms(3D,2011),迪士尼出品,拍片成本1.5億美元,北美票房2139萬美元,海外票房1760萬美元,虧損金額1.4億美元。這部由北極特快車(The Polar Express)導演Robert Zemeckis監製的3D動畫電影,由於成本太高但票房太差,也讓迪士尼終止與Zemeckis合作。 六、終極奇兵(The 13th Warrior,1999),迪士尼出品,拍片成本1.6億美元,北美票房3269萬美元,海外票房2900萬美元,虧損金額1.37億美元。本片是由終極警探(Die Hard)與終極戰士(Predator)的導演John McTiernan執導,他接下來又拍了兩部票房不佳的電影,之後迄今沒有再推出新片。 七、老爸老媽愛出牆(Town & Country,2001),新線出品,拍片成本9000萬美元,北美票房671萬美元,海外票房365萬美元,虧損金額1.24億美元。本片可以算是讓華倫比提(Warren Beatty)息影的作品,由於票房實在太差,讓這位上個世紀的好萊塢花花公子告老還鄉。 八、駭速快手(Speed Racer,2008),華納出品,拍片成本1.2億美元,北美票房4394萬美元,海外票房5000萬美元,虧損金額1.14億美元。本片是駭客任務(The Matrix)導演在拍完二、三集之後推出的電影,票房表現讓他們元氣大傷,至今仍無新片上映。 九、天國之門(Heaven's Gate,1980),聯美出品,拍片成本4400萬美元,北美票房348萬美元,沒有海外票房的資料,虧損金額1.14億美元。本片是導演Michael Cimino於1978年以越戰獵鹿人(The Deer Hunter)一片獲得最佳影片與最佳導演獎之後的作品,野心太大,評價不佳,更把聯美公司拍垮了,導致後來被米高梅併購。 十、機戰未來(Stealth,2005),Sony出品,拍片成本1.35億美元,北美票房3211萬美元,海外票房4481萬美元,虧損金額1.11億美元。本片導演Rob Cohen在這部之前曾經執導過玩命關頭(The Fast and the Furious )與限制級戰警(xXx)兩部賣座大片,本片票房失敗之後,至今還沒有突出的表現。 以上這10部電影的拍片成本,個人建議當成參考就好,不要當真。一部電影的真正拍片成本,大概只有電影公司高層與國稅局知道,對外公佈的數字,比實際數字低的機率很高。以最近的北美票房冠軍電影羅雷司(Dr. Seuss' The Lorax)來說,週五首映日票房數字出爐的新聞中提到,成本低於7000萬美元。大概因為北美票房優於預期,到了上映第二個週末,國外新聞內容就變為成本7500萬美元。上個月中上映的3D惡靈戰警:復仇時刻(Ghost Rider: Spirit of Vengeance),上片前的國外新聞提到成本是7500萬美元,但大概是票房不如預期,相關消息來源指稱不小心將5與7兩個數字顛倒了,成本應該是5700萬美元。這個消息來源大概是電影公司的公關,把數字弄低一點,電影公司的面子上比較好看。而異星戰場的虧損金額估出來之後,衛報的新聞也提到,原本迪士尼方面宣稱成本2.5億美元(國外媒體是大多認為絕對超過這個數字,上個月一度有報導出現3億美元的數字),現在這個2億美元的虧損,反而顯示實際成本比較可能是3億美元,另外還要加上至少1億美元的行銷費用。 以下是衛報這則特稿的網路連結,有興趣的朋友請自行前往閱讀。 http://www.guardian.co.uk/film/gall...7589978&index=0 |
引用:
![]() 當年好多大片都是 CAROLCO 拍的,好懷念這個mark 印象中 CAROLCO 在割喉島上映之前就被這部片的拍片成本給壓到宣佈破產了,所以,以「帶賽」指數而言,割喉島的威力絕對是其他電影所望塵莫及的 :D 割喉島在美國的票房不好,聽說是老美不愛這種女主角威過一票臭男生的劇情,不過台灣觀眾倒是很捧場,包括吉娜黛薇絲和雷尼哈林再度合作的奪命總動員,也是一樣有這種老美不愛,但台灣觀眾超捧場的現象 |
迪士尼就佔了三部.... :jolin:
|
割喉島在個人感覺挺好看的...
|
引用:
十幾年前就有人在呼籲,迪士尼應該乖乖回去搞他們擅長的動畫片,不要再搞啥真人電影了....... |
引用:
五、Mars Needs Moms(3D,2011),迪士尼出品,拍片成本1.5億美元,北美票房2139萬美元,海外票房1760萬美元,虧損金額1.4億美元。這部由北極特快車(The Polar Express)導演Robert Zemeckis監製的3D動畫電影,由於成本太高但票房太差,也讓迪士尼終止與Zemeckis合作。 最近在StarHD台看過此片,會大賠是理所當然。 |
駭速快手對華卓斯基姊弟其實影響也不大
這幾年一直在準備雲圖,去年開拍了 |
引用:
嚴格來說是四部~ 還有一開頭所提的異星戰場:強卡特戰記(John Carter)~ :laugh: :D |
引用:
其實那是因為迪士尼老用闔家觀賞這種大方向約束住電影的走向 以至於旗下的作品實在有點揮灑不開的感覺 |
引用:
這年頭連夢工廠的動畫片都比迪士尼的還有賺頭,迪士尼還能製作啥來吸引人?........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8:26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