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測試報告專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80)
- - 非獨顯不可 內顯轉檔照樣用的頂級Z68主機板 ASUS P8Z68 DELUXE評測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34283)
|
---|
非獨顯不可 內顯轉檔照樣用的頂級Z68主機板 ASUS P8Z68 DELUXE評測
搭配Intel新一代Sandy Bridge處理器,Intel 6系列晶片組中最高階的產品為“Z68”(基本上可以視為P67+H67合體),一樣有P67晶片組的 PCI Express 2.0以及原生2組高速 SATA 3.0,但USB 3.0能需外加控制晶片(Intel也表示未來會增加對USB3.0的支援能力)。 Intel Z68 晶片組於5月發表上市(不過發表前當時早可以買到現貨),各家廠商採用Z68晶片組的主機板也準備搶佔市場。P67無法使用已整合GPU的Intel Sandy Bridge處理器其中的內建顯示功能,但H67卻無法調整K系列CPU的倍頻功能,選擇其依都會有些許缺憾,故Intel推出Z68 Express晶片組上市,讓Z68與H67同樣支援內部整合顯示核心輸出以外(可開啟編解碼加速引擎),也能完整提供P67晶片組調整倍頻的功能,解決玩家在超頻方面的需求,另外也支援新版的Intel Rapid Sotrage Technology 10.5,能提供使用者建立容量大於2.2TB硬碟的RAID陣列及RST SSD Caching(SSD+HDD的混搭加速模式)這兩項新特性。
主機板大廠-ASUS 推出以Intel Z68晶片組打造規格、功能及用料都為頂峰的主機板P8Z68 DELUXE,支援INTEL於2011年1月初所推出的LGA1155腳位Sandy Bridge CPU產品線,1155腳位目前將是未來1年晶片組主流&效能(提供2組SATA 6G及PCI-E 2.0,USB3.0還是需要外加控制晶片),Z68系列主機板在INTEL一代CPU(Sandy Bridge)上市後,中高階市場的主推晶片組,各板卡廠也準備除了剛面市時推出了相對應的主機板外,依據主流市場的需求的推出更具特色的主機板,搶攻各位玩家口袋中的小朋友。Z68為搭配LGA1155新腳位i7/i5/i3 CPU,一樣屬於第2代Core i架構,Sandy Bridge核心的i3/i5/i7多數CPU具備HT超線程技術,主要目標當然是取代市面上原有Clarkdale以及Pentium系列產品(也取代的蠻成功的,G620及G840推出之後,入門PC整機裝機價格降低不少),Nehalem後繼者要等2011年底的Sandy Bridge-E。另外Sandy Bridge CPU已經把運算核心、PCI-E 2.0控制器及記憶體控制器整合在一起,所以內建新的繪圖核心,透過搭配Z68晶片組就能直接使用,當然也要有輸出接頭也能用,某些主機板不見得會將Z68/H67/H61的輸出接頭做出來,例如本篇測試這張就是,不過一樣可以有條件支援Intel的最新轉檔加速技術,就是透過Lucid的VIRTU技術,以下介紹ASUS在Z68晶片組的主打產品P8Z68 DELUXE的面貌。 ASUS P8Z68 DELUXE外盒正面 ![]() 產品的設計外包裝,與上一代P7系列主機板外盒不同的風格,相當平實科技感。 ASUS P8Z68 DELUXE支援的技術 ![]() 第2代數位供電設計(DIGI+VRM)及TPU雙智慧處理器。 主打的功能 ![]() ![]() 採用Z68晶片組屬於LGA1155腳位,記憶體控制器一樣使用DDR3之規格,可支援新一代LGA1155腳位i3/i5/i7的CPU產品,最夯的WINDOS7支援度也是OK的。 另外支援另外支援INTEL SRT技術、VIRTU、GPU BOOST、USB3.0、BT GO、UEFI BIOS、、SLI及CrossFireX技術及INTEL82579 Gigabit及Realtek 8111E雙網路晶片等技術。 盒裝出貨版 ![]() 內掀頁採用高階主機板常見的包裝及透明盒裝 ![]() 內頁產品技術介紹 ![]() 支援第2代數位供電設計(DIGI+VRM)、EPU、USB3.0、BT GO、UEFI BIOS、SLI及CrossFireX技術、及額外的SATA6G控制晶片。 外盒背面圖示產品支援相關技術 ![]() ![]() ![]() 提供3組 PCI-E 16X插槽供擴充使用,4DIMM雙通道DDR3、8CH的音效輸出、INTEL82579 Gigabit及Realtek 8111E網路晶片等技術、規格,並以簡單圖示簡介主機板支援的功能跟特色, 散熱設計、用料、數位供電、EPU、TPU、USB3.0、EFI BIOS、前置USB3.0、Q-DESIGN、MEM OK。 產地 ![]() MIC是很常見的!! 開盒及主機板配件 ![]() ![]() 主機板、配件採用分層包裝。 配件 ![]() 配件有驅動光碟、SLI橋接器、SATA 6G排線4組、SATA 3G排線2組、後檔板、USB3.0前置外接盒及相關說明書等。 USB3.0前置外接盒 ![]() [page]p[/page][title] 主機板 [/title] 主機板正面 ![]() ![]() ![]() 這張身為定位在高階頂級Z68主機板,主機板電容少不了一定採用全固態電容,整體用料部分符合高階產品等級,供電設計採用16+2相,MOS區加以散熱片抑制MOS負載時溫度, CPU端12V輸入使用8PIN,並提供5組風扇電源端子(3組PWM,2組小3PIN)主機板上提供4組SATA3(2組原生)、4組SATA2,此外整體配色採用黑藍配色相當具有高階產品質感。 主機板背面 ![]() 主機板CPU底板使用金屬製防彎背板,MOS區散熱器使用一般的彈簧式扣具,另一則以固定彈簧扣具固定,PCH晶片組採用強化背板加螺絲。 主機板用料 ![]() 用上6層板的設計。 主機板IO區 ![]() 如圖,有PS/2鍵盤滑鼠共用接口、2組Gb級網路、藍芽、2組USB3.0、IEEE1394、8組USB2.0、2組ESATA(1組為POWER ESATA)、同軸及光纖輸出、CLEAR COMS快速鍵及音效輸出端子, 無顯示輸出部分。 CPU附近用料 ![]() ![]() ![]() 屬於16+2相設計的電源供應配置,主機板電容採用全固態電容,MOS區也加上熱導管散熱片加強散熱, CPU側 12V採用8PIN輸入及1組CPU PWM風扇端子。支援4DIMM的DDR3模組,電源採24PIN輸入。 主機板介面卡區 ![]() 提供3組PCI-E 16X、2組PCI-E 1X、2組PCI,這樣配置對裝機使用者來說應該相當夠用,3組 PCI-E x16插槽採用海豚式卡榫,安裝固定顯示卡時還算穩固。 IO裝置區 ![]() ![]() 提供提供4組SATA3(2組原生)、4組SATA2、USB裝置總共可擴充至14組,面板前置端子亦放置於本區。 另外也提供POWER開關、RESET開關及DEBUG燈號指示,相當貼心,前置USB3.0訊號連接埠在記憶體插槽下方。 USB3.0晶片 ![]() 晶片採用NEC的USB3.0控制晶片 網路晶片 ![]() ![]() 網路晶片採用INTEL 82579V控制晶片,提供Gb級的網路傳輸速度,另1組則是Realtek 8111E Gb級控制晶片。 1394a控制晶片 ![]() 採用VIA 6315N晶片 音效晶片 ![]() 控制晶片採用REALTEK ALC892。 環控晶片區 ![]() 環控晶片採用NUVOTON製品,其下方為DEBUG燈,其右上方為TPU晶片。另外PCI控制晶片採用asmedia祥碩科技晶片。 PCI-E頻寬管理控制晶片 ![]() 採用PLX8608晶片 ESATA控制晶片 ![]() 採用Jmicron JMB362控制晶片。 電源輸入控制晶片 ![]() ![]() SATA 6G控制晶片 ![]() 採用Marvell 9128晶片提供額外2組之SATA 6G。 效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7 2600K RAM:Kingston Hyperx DDR3 2250 2GX2 MB:ASUS P8Z68 DELUXE VGA:AMD HD6870 1G HD:Kingston SSDNOW+ 64G POWER:Cooler Master Silent Pro Gold 1200W COOLING:CPU水冷+GPU空冷 作業系統:WIN7 X64 效能測試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 MaxxPI&MaxxPI2M ![]() MaxxMEM&MaxxMEM2M ![]() MaxxMIPS2&MaxxFLOPS2 ![]() AIDA記憶體頻寬 ![]() HWiNFO32 ![]() BLACK BOX2.2 ![]() 壓縮/解壓縮效能 ![]() 3DMARK 01 ![]() PCMARK7 ![]() ![]() ![]() 3DMARK 03 ![]() 3DMARK 06 ![]() 3DMARK VANTAGE ![]() 3DMARK11 ![]() STREET FIGHTER4 Benchmark ![]() MHF Benchmark ![]() MHF Benchmark ![]() BIO5 Benchmark DX9 ![]() DX10 ![]() DEVIL MAY CRY4 Benchmark DX9 ![]() DX10 ![]() Final Fantasy XIV Benchmark High ![]() Final Fantasy XIV Benchmark LOW ![]() HEAVEN BENCHMARK 2.5 ![]() 異形戰場 Benchmark ![]() STALKER Call of Pripyat DirectX 11 Benchmark ![]()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9 TESTA 1920*1200 ![]()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9 TESTB 1920*1200 ![]()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11 TESTA 1920*1200 ![]() Lost Planet 2 Benchmark DX11 TESTB 1920*1200 ![]() CINBENCH R10 X64 ![]() CINBENCH R11.5 X64 ![]() Furmark Benchmark 1.92 ![]() DirectComputeBenchmark ![]() ComputeMark ![]() Co CoresMark2010 ![]() Intel Quick Sync技術實測 LucidLogix公司的Hydra Engine之前可讓兩大廠AMD(原ATI)、NVIDIA的獨立顯示卡混插,針對Sandy Bridge的內建顯示功能也推出了軟體解決方案「Virtu GPU」,利用軟體虛擬出硬體層,讓Intel內顯Quick Sync技術與獨立顯示卡的運算能力同時並存。有點類似NVIDIA的Optimus或以前ATI的Hybrid Graphics顯示技術,以軟體管理切換內顯與獨顯功能,電源管理最佳化,該省電就用內建顯示,需要運算時又能啟動獨立顯卡加強繪圖效能。在虛擬硬體層讓兩種運算相容,不但可以用內顯的特殊技術(例如Intel Quick Sync)。 http://www.lucidlogix.com/product-virtu.html 獨立顯卡轉檔 ![]() 測試檔案為HD CLUB製作的101煙火錄影,為1080P MPEG2格式,流量40mbps,大小為2.15G。 啟用硬體加速編碼 ![]() 轉檔中 ![]() 啟用的硬體加速為AMD獨立顯卡。 轉檔完成 ![]() 時間為4分13秒。 啟用Virtu GPU技術使用Intel Quick Sync轉檔 ![]() 測試檔案一樣為HD CLUB製作的101煙火錄影,為1080P MPEG2格式,流量40mbps,大小為2.15G。 啟用硬體加速編碼。 啟用硬體加速編碼 ![]() 轉檔中 ![]() 啟用的硬體加速為內顯的Intel Quick Sync技術。 轉檔完成 ![]() 時間為3分17秒,與前面的成績相較,可說是快上不少。 [page]p[/page][title] 超頻穩定度測試 [/title] 使用LINX 0.64燒機5回合 ![]() ![]() 穩定過測。 小結: 這張Z68主打是高階頂級市場,以ATX來說效能算相當不錯整體功能也相當完整,這張P8Z68 DELUXE取消掉主機板上內建顯示的輸出功能,主要是考量到頂級主機板使用者裝機多會搭配獨立顯示卡,但又想使用Intel內建顯示轉檔功能之消費族群,連犧牲一點點透過Lucid VIRTU技術,d-Mode模式時可能產生的效能損耗較不能接受者,以完整享受高效能獨立顯示卡效能,除了具有原本P67/H67所擁有的SATA6G及RAID功能外,Z68增加支援SRT及VIRTU功能,除了內建一般使用者需求的裝置以外,也提供3組PCI-E 16X插槽給使用者選擇裝置其最需求的PCI-E裝置組成多卡繪圖組合(支援Quad-GPU的CrossFireX及SLI技術),2組PCI-E 1X及1組PCI擴充性也不錯,如顯示卡、音效卡、陣列卡等,另使用者常需要的AI SUITE II監控軟體及線上更新BIOS的軟體原廠也提供好用的軟體,提升產品價值,因這張主機板讓喜歡追求穩定耐用的使用者對新1155的平台組建,是蠻不錯的選擇,但主機板價位目前不算便宜目前看到大約多要10K起跳,所以多少會影響新裝機者的預算及需求考量(頂級消費應該影響應該比較小些),以上提供給有意購買的使用者參考。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2:14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