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一夜好眠,NZXT H2 Classic靜悄悄上市(附燒機溫度測試)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27376)
|
---|
一夜好眠,NZXT H2 Classic靜悄悄上市(附燒機溫度測試)
小弟習慣睡前用電腦聽些音樂,因對風扇的風聲很敏感,一直以來想打造靜音的電腦平台,除了睡前播放音樂外,另想把BT作種的工作移駕到此靜音的平台上。
看了友站的網兄,分享NZXT H2的機殼使用心得,趁這次買到FSP全漢金鈦極Gold 80Plus 400W,趕緊把NZXT H2娶回家,來跟金鈦極配對。 外包裝拍一下,讓我印象深刻的不是機殼的高度,而是厚度。 ![]() ![]() 漂亮的前置面板,上方紅色圈起來是硬碟讀取燈,下方藍色圈起來是電源燈號。 ![]() 機殼背後有USB3的線材,讓您接到主機板USB3插槽。 ![]() 打開前置面板,面板後方有吸音棉。 ![]() 機殼的上方。 ![]() 架高的機殼腳座,漂亮的NZXT標誌。 ![]() 機殼底部,設計的四平八穩。 ![]() 來看看機殼上方的設計,紅色圈起來的部分是控制機殼內三風扇的轉速,I檔是30%,II檔是70%,III檔是100%。 ![]() 打開機殼上方中間的蓋子,這是讓您方便外接硬碟的設計,很貼心下方的軟墊緩衝震動。 ![]() 機殼上方最後的蓋子,是設計可多裝一個12CM的風扇,蓋子的設計是磁鐵式設計。 ![]() 前置面板打開後,看到兩個12CM風扇,兩邊卡點施力,風扇很好拿下。 ![]() 光碟機的設計也是從前方卡點施力,輕鬆拿下檔板,再裝入光碟機。 ![]() 來看看機殼內風扇的設計,風扇綠色處會跟機殼紅色處接合,很特別的風扇轉速控制。 ![]() ![]() 兩個風扇拆下後,可裝8顆硬碟。 ![]() 機殼的兩片側板,都有吸音棉,很厚實的側板。 ![]() 來瞧瞧脫光後的機殼,大的螺絲都裝在機殼上,跟酷媽690的設計一樣。 ![]() ![]() 配件包,較小的螺絲都在這。 ![]() 蜂巢式設計的後檔板。 ![]() 從後方裝顯示卡到硬碟的長度,約29公分。 ![]() 2公分的空間,讓您輕鬆走背線。 ![]() 電源供應器下方是抽取式濾網設計,很棒的設計方便清灰塵。 ![]() 接著小弟直接裝機完成。 ![]() ![]() 最後來看看,裝機前後的溫度變化。 |
測試平台:
測試時,均在冷氣房22度下進行。 CPU:Xeon X3360 C1 散熱器:利民AXP140搭貓頭鷹14CM風扇 主機板:技嘉 EP45-US3P 記憶體:金士頓DDR2 800 2GB*4 硬碟:WD 320G(裸測時一顆,裝機後兩顆) 顯示卡:ATI 3870(因MSI N430GT-MD1GD3/OC/LP送修,3870頂著用,日後會換回) Power:FSP全漢金鈦極Gold 80Plus 400W 裸測待機 CPU 21度,MB 31度。 ![]() 燒機半小時後,CPU最高溫45度,MB最高溫31度。 ![]() 裝入H2機殼後,風扇控制是轉到II檔,轉速是70%。 裝在H2後,待機CPU 26度,MB 34度。 ![]() 燒機後,CPU最高溫57度,MB最高溫度維持一樣的34度。 ![]() 燒機溫度一覽表。 ![]() NZXT H2 Classic機殼追求的靜音理念,小弟在風扇轉速I檔30%下,風聲確實聽不到。 但若轉到II檔甚至III檔,風聲就逐漸明顯。 不過,在I檔下,小弟對於NZXT H2的靜音很滿意,原廠會設計風扇轉速II檔70%、III檔100%,應該是夏天溫度上升後,讓您加強機殼內的通風。 畢竟滿滿的吸音棉打造的機殼內環境,進風量只能靠前方兩個風扇,為了在靜音、散熱平衡下,多了II檔、III檔的風扇轉速選擇。 現在每晚睡覺,開上BT後,播放睡前音樂,NZXT H2讓我滿意它的靜音,真是一夜好眠。 以上報告到此結束,感謝各位網友的參閱。 |
前蓋蓋起來還是有一道蠻寬的縫隙(約5mm)
前蓋的吸音棉功效有限 使得其面兩顆風扇在三速的時候聲音還是蠻明顯的 而且在前蓋蓋住的時候,前面兩顆風扇的風在三速時其實蠻弱的 把上面四格硬碟架拆掉想要讓其中一顆風扇直吹顯卡,但無奈風太弱了 改天有閒錢時會把前面其中一顆換成穿甲彈 不過整體來說還是不錯的機殼,外形加分不少 想買白色但到處都缺貨,只好買黑色的 |
那個風扇連接方式想必在拆裝風扇一定很方便
|
引用:
這種設計拿來 做5.25擴充硬碟架應該不錯 可惜就是沒有人做..... :jolin: 不知道如果風扇 壞掉能不能 拆下來換.......要不然就糗了... :ase |
.
硬碟由前面抽取的方式真是多此一舉,
換硬碟時還是要拆側板拔電源線跟sata線, 而且顯卡長一點的話, 又會犠牲兩個硬碟空間 |
個人建議,散熱器的方向逆(順)時針轉180度的話,效果為最佳!
安裝原則:冷端在上,熱端在下 因為CPU是熱端,鰭片頂端是冷端,兩者溫差大時有助於散熱~ 但目前裝法是以風扇吹(抽)熱管彎曲處(熱端),當熱端溫度下降,散熱效果最差! 當然,樓主有實驗精神的話,不妨4個方向都試試 :p |
引用:
風扇壞掉,能拆下來換,小弟風扇照片綠色圈起來的地方,背後是風扇的3Pin插槽。 引用:
硬碟從前方抽取有好有壞啦。 若是多顆硬碟的玩家,要清硬碟灰塵或換硬碟,機殼內拆下電源、SATA線後,若是顯示卡比較長,勢必要拆下顯卡後,才可向後推出硬碟。 此時前方抽取的設計優點就出來,不必拆下顯示卡,直接前方抽取。 顯示卡長度比28公分還長的,應該是80%的顯示卡都低於28公分。 引用:
感謝網兄的建議,下次我來換看看。 AXP140很難安裝,我把散熱器放在桌上,倒過來安裝比官方安裝步驟還快。 |
引用:
這款明明就不窄...偏偏學ANTEC P系列硬碟沒轉向...大失敗... 別忘了硬碟排線還會再吃掉2~3公分... 想不損失硬碟架就只能用不到25公分而且6PIN電源方向在側面的顯卡... 而且硬碟如果有轉向 顯卡空間還能多擠個3~4公分出來....就算不用長顯卡 那邊也可以收納線材... 這款最大的亮點應該是便宜的入門靜音殼... |
這有伺服器機殼的血統啊
硬碟架可以通用3.5抽取盒嗎?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26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