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研發汽車氫燃料 便宜又減碳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18626)

albertfeng 2011-01-30 05:42 PM

研發汽車氫燃料 便宜又減碳
 
2011-01-30 中國時報 【尹德瀚/綜合報導】
 英國「細胞能」(Cella Energy)公司宣稱研發出新的氫燃料(Hydrogen-based fuel),可直接提供給現以汽油為動力的汽車使用,不但環保而且便宜,大約每公升只要○.四美元(約新台幣一一.六元),估計最快可在三年後上市。

 以氫燃料代替汽油並非創新科技,只是現有的氫燃料電池用來貯存氫的製程太過昂貴,也不安全,細胞能公司的研發小組發明新方法,可把氫高密度貯存於微珠,微珠的外殼是聚合膜,裡面是奈米結構氫化物,微珠呈液體狀態,可用傳統加油方式注入汽車。

 這種新燃料將於明年進行道路測試,預定三至五年後上市。細胞能執行長沃勒說,初期測試顯示現有汽車不須改裝引擎就可使用新燃料,且不會排放碳。細胞能首席科學家班寧頓教授說,氫產生的能量是汽油的三倍,且燃燒後不會造成任何汙染。

 據估計,新燃料的成本約每加侖一.五美元,換算成每公升約○.四美元,即使加稅,還是比目前汽油便宜許多,可跑的里程也和汽油差不多。

-------------------
如果能成功量產,應該是取代汽油最好的方案.

ㄧ本道 2011-01-30 05:48 PM

我想不久這個專利就會被石油大亨為首的聯盟集團買走
就像今天稍早在網路上看見新聞說有台車的引擎1公升可以走111公里
這樣那些阿拉伯石油鉅子們要怎麼辦 :laugh:

east5016 2011-01-30 08:49 PM

發明者不是從這個世界消失就是被石油大國用黃金包起來....
當然<前者比較便宜>。

之前不是有說印度有人汽車加水就會跑,因為他有將水電解還原的觸媒來是技術,
後來據說是唬爛的....

abooman 2011-01-31 12:41 AM

我怎麼看水果日報是寫大約每公升7.8元台幣?

LittleJohn 2011-01-31 12:50 AM

引用:
作者ㄧ本道
我想不久這個專利就會被石油大亨為首的聯盟集團買走
就像今天稍早在網路上看見新聞說有台車的引擎1公升可以走111公里
這樣那些阿拉伯石油鉅子們要怎麼辦 :laugh:


就算不被買走,專利的技術也會引起他公司覬覦競相發展技術認為彼可取而代之。

好處是多種技術發展可以讓清潔能源技術更增進,壞處是萬一有類似微軟這種公司出現,反而讓使用成本更高(壟斷)。

如果有一家公司願意把技術貢獻出來,同時只把研發成本賺回去,這種技術才有可能是人類之福(回過頭來說人性本惡,又有誰願意放棄大量的利益呢?)

sabede 2011-01-31 01:01 AM

其實很多關於汽車節能或替代能源很早都已開發出來
只是那些科學家都被那些石油公司給買走了

不覺得很怪嗎??
現在科技產品淘汰很快,日新月異
但唯獨汽車喝汽油喝那麼多年現在還在喝油

很多科學家其實早已研發出替代品
現在就等有良心的科學家能拒絕石油財團的誘惑

goodromhome 2011-01-31 01:59 AM

引用:
作者sabede
其實很多關於汽車節能或替代能源很早都已開發出來
只是那些科學家都被那些石油公司給買走了

不覺得很怪嗎??
現在科技產品淘汰很快,日新月異
但唯獨汽車喝汽油喝那麼多年現在還在喝油

很多科學家其實早已研發出替代品
現在就等有良心的科學家能拒絕石油財團的誘惑

沒那麼簡單...
以水來說,直接加水然後勢必要有外來的能源才能分解成氫跟氧,
況且不說達到石油的成本效益,就說外來能源的儲存方式,
如何解決?
光電搞那麼多年,就是美國發電專用的轉換率也不高,而且卡死在儲存裝置 :stupefy:
進十年很多科技都處在停滯期,發展也是一點點小小進步而已 :tu:

悠遊網客 2011-01-31 03:16 AM

液態的氫,如果新聞是真的,對地球來說是好事.
石油輸出國應該也不會少賺多少,汽油只是石化工業的其中一項產品,塑膠,橡膠和一些人造纖維等等,都需要石油,頂多就汽油賣便宜一點,其他賣貴一點.
專利也是有年限的,時間到了,還是要把技術公開.在專利期間,一家獨大還是無法避免.
希望測試不要有甚麼問題.

Eav 2011-01-31 04:04 AM

引用:
專利也是有年限的,時間到了,還是要把技術公開.在專利期間,一家獨大還是無法避免.


大家都知道的WD-40跟可口可樂都沒有申請專利,就是不打算公開,所以只要仿得出來
任何人都可以仿,不過幾十年來無人成功,還是一家獨大。

WD-40叫做WD-40是因為發明者嘗試了40次才成功,所以命名為WD-40。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26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