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復甦,何以無感?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15285)

藏地旅人 2010-12-30 04:55 PM

復甦,何以無感?
 
【經濟日報╱社論】 2010.12.30 01:39 am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063868.shtml

2010年即將結束,經濟部長施顏祥直言全年經濟成長率可超過10%,應是經濟很繁榮的年份,但很多人說感受不到,並多歸咎於所得分配惡化及廠商擴大海外生產所致。但是,國民所得統計的方法並不會把海外產值全部算成我國產值,也不會把台灣接單、海外出口都算成我國出口,並不會由此造成統計數字偏離人民感覺的現象;相反的,國民所得統計的資料恰好證明,從人民的角度來看我國的經濟,即使不管所得分配有無惡化,也真的不太好。

從整體所得來看,今年至少有三個因素使民眾對經濟的感受低於經濟成長率。第一,去年和前年的經濟成長率分別是遠低於正常水準的負1.93%和0.73%,今年的成長有一部分是要補回前兩年流失的成長,從較長期的觀點而言,人民當然不會覺得今年的成長有多好。第二,近年來我國出口價格下跌而進口價格上升,同量的出口能得到的收入愈來愈少,相同進口量要花的錢卻愈來愈多,因此代表國內產量變化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和經濟成長率,就高估了人民真正收入的成長。第三,GDP中的固定資本消耗(即折舊),人民並沒有真正的收入,而這一項近年卻增加不少,使GDP和人民收入的差距擴大。

主計處為把進出口價格變化的損益及折舊從GDP中扣除,編制了「按市價計算的國民所得」。這項所得在2007年至2010年間,僅實質成長4.44%,平均每年成長不到1.5%,低於依GDP計算的經濟成長率甚多。這應是人民感覺不到經濟繁榮的重要原因。

不過,主計處用的方法還是有點複雜,而且仍不能直接反映人民的感覺。我們可以用一種更簡單的方法來掌握人民真正得到的所得。國家整體每年得到的所得,由支出面來看可分成三部分:由民間和政府消費支出得到的滿足,固定資本和存貨的增加,以及出超所換到的國外資產。前兩項是國內需求,第三項稱為國外淨需求。

依主計處估計,前兩項按2006年價格,在2007和2010年分別為9兆9,657億元和10兆1,906億元。出超換到的貨幣或金融資產,依2006年的價格來看它的價值,要看將來我們拿它來買什麼東西而定。如果用它來買現在變很便宜的東西,則依2006年價格來看這筆出超的價值就大增,反之若要買變貴的產品,這筆出超就較不值錢。由於未來要買什麼並不確定,比較符合人民感受的辦法,應是假設人民用一般消費品的價格來評估出超所得的價值。在這種假設下,2007和2010年由出超得到的所得換算成2006年價格,分別是1兆124億元和9,372億元。將它和內需得到的所得相加,2007和2010年人民感受到的總所得,依2006年價格來算分別是10兆9,782億元和11兆1,279億元,三年間只增加1,497億元或1.36%,也難怪人民感覺不到經濟成長。

這種算法和主計處算法的差異,只在於出超的收入要如何計算,而我們只要看2010年的數字就可發現,這裡的算法比主計處合理而且更能符合人民的感受。2010年估計實際或用當期價格計算的出超是9,618億元,我們的方法把它換算成2006年價格是相近的9,372億元。但主計處計算GDP和經濟成長率時,卻說出超相當於2006年的2兆1,027億元,多出了近1兆1,000多億元。主計處估計按市價計算的國民所得時雖已設法調整,但調整後出超計入國民所得的金額仍高達1兆1,592億元,比實際出超多了近2,000億元。就是這樣的高估,使經濟成長率和人民的感受相差很遠。希望政府深切瞭解人民所得增加甚慢的事實,不要只拿未能反映實際情況的經濟成長率做宣傳。

【2010/12/30 經濟日報
我的想法比較另類,社會科學要成為真正科學,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畢竟永遠無法像數理一樣,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明明白白。反而充滿了操作的痕跡。

supermaxfight 2010-12-30 05:00 PM

從房仲年終就知道為何小老百姓沒有景氣好的fu了
....2100李掏一直在那邊fu來fu去的 :jolin:
去年那個跨年晚會他在台上喊NEW~起來,台下也沒啥人理 :laugh:

esp002 2010-12-30 05:04 PM

引用:
作者藏地旅人
【經濟日報╱社論】 2010.12.30 01:39 am
http://udn.com/NEWS/OPINION/OPI1/6063868.shtml

2010年即將結束,經濟部長施顏祥直言全年經濟成長率可超過10%,應是經濟很繁榮的年份,但很多人說感受不到,並多歸咎於所得分配惡化及廠商擴大海外生產所致。但是,國民所得統計的方法並不會把海外產值全部算成我國產值,也不會把台灣接單、海外出口都算成我國出口,並不會由此造成統計數字偏離人民感覺的現象;相反的,國民所得統計的資料恰好證明,從人民的角度來看我國的經濟,即使不管所得分配有無惡化,也真的不太好。

從整體所得來看,今年至少有三個因素使民眾對經濟的感受低於經濟成長率。第一,去年和前年的經濟成長率分別是遠低於正常水準的負1.93%和0.73%,今年的成長有一部分是要補回前兩年流失的成長,從較長期的觀點而言,人民當然不會覺得今年的成長有多好。第二,近年來我國出口價格下跌...


何苦一直抱怨?沒人覺得薪水夠用嗎?
出社會超過25年了,就從沒感覺過薪水不夠用。
節省嗎?不,我吃喝**哪樣沒玩過?
市面上的3C產品哪樣沒有?
薪水高嗎?不,收入從沒高過平均值。
那怎麼會夠?量入為出自然就夠了。

twtp41 2010-12-30 05:05 PM

引用:
作者supermaxfight
從房仲年終就知道為何小老百姓沒有景氣好的fu了
....2100李掏一直在那邊fu來fu去的 :jolin:
去年那個跨年晚會他在台上喊NEW~起來,台下也沒啥人理 :laugh:

房仲也是小老百姓。

人會有錢不是沒有道理;人會貧窮也不是沒有道理。

藏地旅人 2010-12-30 05:19 PM

不動產經紀業家數 7年來新高
更新日期:2010/12/30 04:11 〔自由時報記者簡明葳/台北報導〕根據內政部經紀業設立備查數量統計,截至昨日,包括代銷、房仲在內的不動產經紀業者,今年登記量為949家,創下7年來新高,直逼91年的956家。


若細看經紀業延伸出的房仲店頭數,根據「不動產仲介經紀業營業保證基金會」統計房仲繳存的營業保證金看來,房仲店頭新開逾千家,退回家數僅500家,全台房仲業密度更上一層樓。其中開店數最多縣市,以新北市240家奪冠,剛合併升格的台中市,總數高達195家,超越台北市的185家。


以區域數而言,今年繳存店數以新北市最多,總數高達240家,其中板橋開了33家、三重26家、新莊26家,名列前3名的區域,也是新推案熱絡的板塊;台北市開了185家,惟台北市多數店家是大品牌房仲直營體系,店家依照總公司位置登記,所以看不出區域特性。


至於未合併前的台中市開了139家、台中縣則開了56家,總數高達195家,更甚台北市;第四名的桃園縣,今年開店數也有105家,顯見北台灣仍是全台房產交易熱區。


特別的是,買地蓋農舍成風潮的宜蘭縣,今年也開了42家房仲,是除了六大都會區外,店頭增加數最多者。


東森房屋行銷部副總黃淑苓表示,台北市房仲密度飽和,且跨區往新北�**坅峇w成風氣,新增店頭才會低於新北市與台中。黃淑苓分析,台中地區房價位於相對低點,資金負擔不重,看好因「比價效應」帶來的「賺價差效益」大,近幾年有外資、台資集中炒作,才會讓店頭數不斷攀升。
-----------
說到房仲,這玩意真的快跟便利商店一樣了。真的有這麼好賺嗎?很誇張的一個現象。

solosbye 2010-12-30 05:58 PM

引用:
作者藏地旅人
不動產經紀業家數 7年來新高
更新日期:2010/12/30 04:11 〔自由時報記者簡明葳/台北報導〕根據內政部經紀業設立備查數量統計,截至昨日,包括代銷、房仲在內的不動產經紀業者,今年登記量為949家,創下7年來新高,直逼91年的956家。...

當然好賺囉,沒賺頭怎麼會拼命出來開?尤其是很多都是自己出來拼的
6%很好賺的,不用生產,只需要仲介,收了費有問題也是買賣雙方的問題
(人力仲介的勞工商品都會被打槍也)
而且在這種充滿"投機"的房屋市場,正是對了房仲胃口
房子不斷轉手買來賣去,結果是所謂的投資佔了大部分的交易,而不是真正的需求交易

sutl 2010-12-30 06:22 PM

錯誤的數字,會導致錯誤的決策 :think:

arizona 2010-12-30 06:44 PM

引用:
作者sutl
錯誤的數字,會導致錯誤的決策 :think:

無能的執政者,選擇錯誤決策,繼續製造數字假象

wavewang2003 2010-12-30 06:46 PM

:nonono:

不過是 台灣接單 它起生產
整個實質的回饋和創造就業性過低 數字很高可是完全感覺不到

加上 以上的房地產 股市等產業 多為 仲介和數字遊戲
政府又不能從這些取得重大利益<證所稅、 房屋交易稅按「實際成交價」課收>
稅基大幅下滑,又死命的減稅 加上支出無度 沒有有效控制
政府失靈,自然 其它政策排擠到預算 施政品質和方向就越來越差

沒辦法從這些 金錢遊戲中 抽取到該拿的稅收。
要做的事情卻是一件比一件還多,不可否認的則是
的確有許多人收入是偏低的<之前新聞低於二萬七以下<含未滿二萬>人數達一百多萬>
這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

如果看到 百貨公司 業績大好。 股票年終發的很大 新聞製造出來的是「前程大好」
信的話就真的太可怕了
事實真相是,去查看看 內政部的 低收入戶成長的幅度....
你會發現到 真正的真相

如果在政府所謂的 經濟亮眼下, 中低收入戶卻大量增加下??
嘖,該想的是

這世道真的這麼好嗎??

tcr_adv 2010-12-30 07:21 PM

引用:
作者藏地旅人
我的想法比較另類,社會科學要成為真正科學,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畢竟永遠無法像數理一樣,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明明白白。反而充滿了操作的痕跡。
...

你對於數理顯然了解的不多

還有,一定要是變成數字的東西才叫科學嗎?

建議你想想看,首先數學不是一二三四或加減乘除、不是衡量計算或推演,他是一種描述邏輯結構的共同語言

另外,科學是一種方法,不是數學,是數學應用到科學方法,不是科學方法所以數學

先不要反對我,你會想反對是因為你不懂

去想想看去找資料,好歹去翻維基百科,去了解甚麼是數學、科學與邏輯

它們之間關係是甚麼,你就知道我在講甚麼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2:30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