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測試報告專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80)
- - 講求功能用料且精實平價H55 主機板 AsRock H55M-GE評測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02167)
|
---|
講求功能用料且精實平價H55 主機板 AsRock H55M-GE評測
主機板大廠-ASRock 推出以Intel H55晶片組打造平價但是規格、功能及用料都具競爭力的主機板,支援INTEL已推出一段時間的LGA1156腳位獲得相當多的好評價i7/i5/i3 CPU產品線,
1156腳位目前仍是晶片組主流&效能(只是沒有SATA 6G&USB3.0),H55系列主機板仍是會是INTEL下一代CPU(Sandy Bridge)發表前高階市場的主推晶片組, 各板卡廠也準備除了剛面市時推出了相對應的主機板外,依據主流市場的需求的推出更新規格的主機板(主要增加SATA 6G&USB3.0),搶攻各位玩家口袋中的小朋友。 H55主要為搭配LGA1156新腳位i7/i5/i3 CPU,Intel H57/H55晶片組產品係配合i3/i5處理器採用新核心架構所研發,CPU本身使用最新的32nm技術,與LGA 775架構完全不同的雙核產品, 類似於Nehalem架構,並將核心數量減半,Clarckdale核心的i3/i5多數CPU具備HT超線程技術,因此效能相較於目前同等價位的Core 2 Duo處理器來說更為優越,主要目標當然是取代Core 2 Duo 以及Pentium系列產品。另外i3/i5 CPU已經把運算核心、PCI-E控制器及內存控制器集成在一起,內建G45的圖形核心GMA X4500HD(採用45nm),保留功能較為簡單的PCH晶片,顯示單元仍為GMA架構, 支援Direct X 10、SM4.0及OpenGL 2.0規格,核心採用UnifiedShader設計,以下介紹ASRock在H55晶片組的M-ATX產品H55M-GE的面貌及效能。 ASRock H55M-GE外盒正面 ![]() 產品的設計外包裝,相當平實。ASRock H55M-GE屬於使用H55晶片組LGA1156腳位主機板,記憶體控制器一樣使用DDR3之規格,可支援新一代LGA1156腳位i3/i5/i7的CPU產品,最夯的WINDOS7也已經READY, 另外全板採用固態電容,也符合歐盟的EuP環保規範。 盒裝出貨版 ![]() 外盒背面圖示產品支援相關技術 ![]() 提供PCI-E 16X插槽供擴充使用、4DIMM雙通道DDR3、6CH的音效輸出、Gigabit網路等技術、規格,並以簡單圖示簡介主機板支援的功能跟特色,如OC DNA、快速開關、IES、 OC TUNER及TURBO 50等,讓使用者快速透過簡圖了解主機板的特色。 開盒及主機板配件 ![]() 主機板、配件有驅動光碟、SATA排線2組及相關說明書等。 繁體中文說明書 ![]() 此舉相當體貼台灣的使用者。 主機板正面 ![]() 這張定位在中低階H55主機板,主機板電容採用全固態電容,整體用料部分相較於高階產品差距並不大,不過這也回饋到價位上,建議售價不到3K,相當有競爭力, 供電設計採用4+1相,MOS區未加以散熱片抑制MOS負載時溫度,CPU端12V輸入使用4PIN,並提供3組風扇電源端子(2組PWM,1組小3PIN)主機板上提供6組SATA2, 此外整體配色採用黑藍配色相當具有高階產品質感。 主機板背面 ![]() 主機板CPU底板使用金屬製防彎背板,PCH晶片組散熱器使用一般的彈簧式扣具。 主機板IO區 ![]() 如圖,有1組PS2鍵盤、1組Gb級網路、6組USB2.0及音效輸出端子,輸出端子部分有HDMI、DVI及D-SUB各1組,可見是DESIGNED IN TAIPEI的好設計。 CPU附近用料 ![]() 屬於4+1相設計的電源供應配置,主機板電容採用全固態電容,可惜MOS區未加上熱導管散熱片加強散熱, CPU側 12V採用4PIN輸入及1組CPU PWM風扇端子。支援4DIMM的DDR3模組,電源採24PIN輸入。 貼心的記憶體安裝順序圖解 ![]() 主機板介面卡區 ![]() 提供1組PCI-E 16X、1組PCI-E 1X、2組PCI,這樣配置對使用者來說應該夠用,PCI-E x16插槽採用指撥式卡榫,安裝固定顯示卡時還算穩固。 IO裝置區 ![]() 提供6組SATA2、USB可擴充至12組,面板前置端子亦放置於本區。 網路晶片 ![]() 網路晶片採用REALTEK 8111E。 音效晶片及環控晶片 ![]() 音效晶片採用VIA的VT1705晶片,環控晶片採用華邦製品。 時脈產生晶片及其他傳輸介面擴充區 ![]() 時脈產生晶片採用ICS產品,其他如LPT、COM PORT、IR等較有年代傳輸介面也貼心的保留,有需要的使用者可購買連接線轉出即可使用。 輸出控制晶片 ![]() 採用asmedia祥碩科技晶片。 |
測試環境
CPU:INTEL CORE i5 661ES RAM:Kingston HyperX DDR3 1600 16Gkit MB:AsRock H55M-GE VGA:GMA X4500HD HD:Kingston SSD NOW+ 120G POWER:DELL 875W COOLING:CORSAIR A70&LGA775原廠空冷 作業系統:WIN7 X64 BIOS的相關圖片 BIOS內系統資訊 ![]() 簡單超頻模式 ![]() 設定選好,就能最高提升效能達40%或50%。 支援XMP設定 ![]() 設定選好,就能輕鬆提升效能。 OC Tweaker設定選單 ![]() 超頻模式的調整,有關超頻選項幾乎都在這個頁面設定就能搞定。 記憶體頻率設定 ![]() 設定範圍2:4(800)、2:5.33(1066)、2:6.67(1333)及2:8(1600)。 記憶體相關參數設定 ![]() 電壓調整 ![]() 可設定自動調壓或固定 CPU電壓設定 ![]() 最小0.84375V,最高1.6V,一般使用環境下應該相當夠用。 記憶體電壓 ![]() 從1.3V到2.05V,電壓調整細節雖沒有高階主機板那樣細分,不過一般使用環境下應該相當夠用。 VTT電壓設定 ![]() 從1.17V到1.55V或1.12V到1.50V。 PCH電壓 ![]() 最小1.05V,最高1.25V,一般使用環境下應該相當夠用。 CPU PLL電壓 ![]() 最小1.81V,最高2.18V,一般使用環境下應該相當夠用。 GPU電壓加壓設定 ![]() 最高增加0.3V。 GPU電壓VID設定 ![]() 最小0.85V,最高1.1125V,一般使用環境下應該相當夠用。 BIOS Profile設定 ![]() 總共有3組。 ASROCK INSTANT FLASH UTILITY ![]() BIOS更新工具。 硬體監控設定及數值 ![]() CPU QFAN設定 ![]() |
效能測試
CPU-Z的偵測、GPU-Z、CPU MARK、PI 1M、WPRIME效能測試 ![]() Fritz Chess Benchmark、Nuclearus ![]() EVEREST記憶體頻寬 ![]() 3DMARK 01 ![]() 3DMARK 03 ![]() 3DMARK 06 ![]() 3DMARK VANTAGE ![]() BIO5 Benchmark DX9 ![]() DX10 ![]() STREET FIGHTER4 Benchmark ![]() MHF Benchmark ![]() MHF Benchmark絆 ![]() DEVIL MAY CRY4 Benchmark DX9 ![]() DX10 ![]() CINBENCH R10 X64 ![]() CINBENCH R11.5 X64 ![]() BIOS啟用XMP讓記憶體跑DDR3 1600以LINX0.64測試穩定度 ![]() ![]() 設定5次經過2個多小時跑完無誤。 待機功耗 待機約為61W 燒機功耗 執行LINX 0.64時約為124W 小結: 這張H55M-GE主打是平價市場,整體來說跟功能相當完整,除了未具有RAID功能外(H55原生就沒有),以M-ATX小板來說效能算還不錯,除了內建一般使用者需求的裝置以外, 也提供PCI-E 16X插槽給使用者選擇裝置其最需求的PCI-E裝置,1組PCI-E 1X及2組PCI擴充性也不錯,如顯示卡、音效卡、陣列卡等,另使用者常需要的監控軟體及線上更新BIOS的軟體原廠也提供好用的軟體, 提升產品價值,雖然LGA775尚未推出市場,1156腳位系列CPU,定價來說現時較為尷尬,又下一代1155腳位已在下半年末或明年初預定面市,讓使用者會有些卻步, 不過若只以內建顯示或是中低階價位平台考量,因這張主機板價位夠低讓使用者對預算限制的搭配可說是大有幫助,有助於1156的平台的組建,畢竟1155腳位CPU上市初期價位一定較為高,也無法立即完全取代1156的市場, ,當然談到缺點還是有的,例如USB3.0、RAID功能的缺憾、音效晶片較為低階等以上提供給有意購買的使用者參考。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15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