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請教~以Photoshop為主要使用的主機菜單 ( 預算3萬出 )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95029)

brucelee1379 2010-05-20 12:56 AM

請教~以Photoshop為主要使用的主機菜單 ( 預算3萬出 )
 
請益各位高手~
近日需組裝一台以Photoshop為主要使用的主機,
平常都處理RAW檔,
也會做大圖輸出,
不會玩遊戲,
使用WIN 7 64位元系統,
組裝預算為3萬出,
以下是經過爬文之後暫定的菜單,
因為對電腦硬體的認識不深.....
所以想煩請各位高手給我一點意見,
感激不盡!!

CPU :Intel i7-930 2.8G _$ 9250
主機板 :技嘉 X58A-UD3R _$ 7498
RAM :金士頓DDR3 2G-1333*3 _ $ 5100
顯示卡 :技嘉 N240OC-1GI DDR5 _$ 3398
機殼 :Cooler Master Gladiator 600 _$ 1990
POWER:海盜船 VX-550W _$ 3690
( 硬碟跟燒錄機沿用舊主機的 )
總計 $ 31026 元

選擇X58A-UD3R則是因為價位以及有USB3.0、SATA3,
但爬文後發現,
似乎滿多網友都不推薦現在買有USB3.0的主機板,
( 因為非原生的USB3.0似乎只有USB2.0的三倍快.... )
那麼 ~
即使購買SATA3的硬碟也無法在X58A-UD3R上發揮最大效能嗎?
( 是因為目前SATA3硬碟無法塞滿傳輸頻寬? )
或是我應該買沒有USB3.0跟SATA3的主機板就可以,
需要提高效能再買WD的萬轉硬碟來當系統碟就好?
ASUS P6T SE 會比較適合我嗎?

不曉得顯示卡N240是否能應付所需,
( 希望新購買的顯示卡能接42吋液晶電視,並可順暢的播放FULL HD影片)
選擇N240是因為價位以及有支援CUDA,
但是小弟對顯示卡認識淺薄....
不知各位是否有其他更好的推薦~
( 也考慮 技嘉 GV-N250-1GI )

Axel_K 2010-05-20 05:19 AM

你覺得你做圖的瓶頸在哪裡呢?
跟USB 3.0有關嗎?跟是否SATA III 影響的百分比又佔多少?

如果現在下手組機,因為USB 3.0不能達到極限而不考慮,是不是本末顛倒?

我想,如果有人不鼓勵,是因為USB 3.0而打算升級,其實不需要,可以再等
但是如果組新機是勢在必行,而把USB 3.0排除考慮.....那是因為?

以下可以思考一下瓶頸問題
1.如果圖檔是6G RAM 可以輕鬆處理,
你認為i7+隨便Sata II, 跟i5 + 迅猛龍誰會贏

2.圖檔如果大到一定程度,必須動用到暫存
你認為i5+8G跟i7+6G誰有優勢?

3.如果圖檔如果大到一定程度,必須動用到暫存
i5 + 6G + RAM DISK跟 i7 +6G +一般SATA II硬碟
誰有優勢?

考慮頻寬塞滿問題前,必須想清楚,頻寬是你做圖的主要瓶頸嗎?

awawa.biz 2010-05-20 05:27 AM

我工作的主力電腦
硬體1萬多的PC(Win 7 64, CPU AMD x3 720, 780g主機板,ati Radeon HD 4550),
我跑CS5 蠻順的
我在網上下載了5D2的1920*1080影片原始檔,
用Adobe Premiere Pro CS5剪接很順.
After Effects 及Premiere Pro CS5現在支援顯卡GPU加速,
我顯卡是1千多的技嘉ati Radeon HD 4550,安裝ati 10.4驅動,
1920*1080 100%預覽、播放、快轉都很順,
同一台電腦Premiere Pro CS4就會頓,

記得以前看過NVIDIA CUDA的物理加速應用在After Effects的影片,
一些特效都可以即時預覽,
以為一定要買高價的顯卡才能有這樣的加速效果,
我在After Effects CS5作一些特效也可以即時預覽,
現在便宜的電腦也可以有類似的加速效果,
因為我沒有NVIDIA CUDA的顯卡,
所以只是主觀印象,
不過同一台電腦,同一檔案.CS4和CS5加速效果相差很大是確定的.

brucelee1379 2010-05-20 09:08 AM

非常感謝Axel_K您的指點~
小弟真是慚愧....
因為對電腦硬體的不熟析,
一直無法針對自己的需求選擇出合適的商品,
其實清楚目前預設的菜單是可以符合“目前”工作需要的,
但一想到即將淘汰的電腦已經用了10年,
就希望下一台新組裝的電腦也能再陪我10年....
我知道電腦科技的進步是永遠追不上的,
處理的檔案越來越大,
硬體的需求也不斷提高....
但還是希望能用有限的預算來購買到最適合我的電腦~

目前的想法是,
先買好一點的主機板、CPU、顯示卡....,
硬碟跟記憶體比較有彈性,
則在日後視所需再做升級的動作,
暫時先將手邊舊的WD萬轉硬碟當系統碟,
再將WD 1T做為資料碟,
等SSD價格再親切一點、技術更精進一點,
再視所需買來做系統碟,
目前則把預算都集中在主機板、CPU、顯示卡、POWER上。

另外,
不曉得把記憶體換成DDR3-1600 2G*3會比較好?
X58A-UD3R 有支援DDR3-1600,
但不知相容性是否良好?


引用:
作者Axel_K
你覺得你做圖的瓶頸在哪裡呢?
跟USB 3.0有關嗎?跟是否SATA III 影響的百分比又佔多少?

airitter 2010-05-20 09:24 AM

引用:
作者brucelee1379
但一想到即將淘汰的電腦已經用了10年,
就希望下一台新組裝的電腦也能再陪我10年....


CPU每兩年效能成長40%
GPU每一年效能成長30%

怎麼不花1.5萬 每5年換一台電腦?

花3萬多買電腦過5年後的1.5萬的電腦一定比當時買3萬的電腦好

brucelee1379 2010-05-20 09:51 AM

引用:
作者airitter
CPU每兩年效能成長40%
GPU每一年效能成長30%
怎麼不花1.5萬 每5年換一台電腦?
花3萬多買電腦過5年後的1.5萬的電腦一定比當時買3萬的電腦好


感謝airitter的建議!!
真如您所說的~
5年的確是一個換機比較合適的週期,
才不會像我的舊電腦一樣,
在使用5-7年後就漸漸無法應付所需了~
然後就得經過一段掙扎又尷尬的時期....
不知該不該升級,
還是繼續使用下去.....
但是電腦又跑的很辛苦......

airitter 2010-05-20 10:18 AM

引用:
作者Axel_K
你覺得你做圖的瓶頸在哪裡呢?
跟USB 3.0有關嗎?跟是否SATA III 影響的百分比又佔多少?

如果現在下手組機,因為USB 3.0不能達到極限而不考慮,是不是本末顛倒?

我想,如果有人不鼓勵,是因為USB 3.0而打算升級,其實不需要,可以再等
但是如果組新機是勢在必行,而把USB 3.0排除考慮.....那是因為?

以下可以思考一下瓶頸問題
1.如果圖檔是6G RAM 可以輕鬆處理,
你認為i7+隨便Sata II, 跟i5 + 迅猛龍誰會贏

2.圖檔如果大到一定程度,必須動用到暫存
你認為i5+8G跟i7+6G誰有優勢?

3.如果圖檔如果大到一定程度,必須動用到暫存
i5 + 6G + RAM DISK跟 i7 +6G +一般SATA II硬碟
誰有優勢?

考慮頻寬塞滿問題前,必須想清楚,頻寬是你做圖的主要瓶頸嗎?


問題是他10年前的電腦就可以撐了 所以i5 or i7 還是硬碟優勢...等 差異就不大了

Axel_K 2010-05-20 10:43 AM

超過7年就真的太久了喔
五年對繪圖工作電腦來說一般是個極限

如上所說, 多花1.5萬真正對工作上的效率提升可能10%以下

如果你一組就是5年以上不換機,哪穩定是首要考量,比較適合不超或小超
預算也是花在刀口上,2 x 2G先上看看夠不夠用,不夠可以隨時再加一倍
不需要去考慮效能最好的,只要是主流硬體,效能應該都夠你用
1333或1600的差異真的不大....哪些極限追求用錢買到的爽度值最大

就不推i7了....如同有人說過,i7不超,只不過是凡鳥一隻...勝出百分比和付出的價格不成正比
四核i5 , Phenom II x4, 或更超值得Athlon II x4都可以

如果你的電腦超過5年機齡都還能撐
那隨便一台主流四核+4G的記憶體+中低階獨顯....絕對有起飛的感覺 :D

引用:
作者airitter
問題是他10年前的電腦就可以撐了 所以i5 or i7 還是硬碟優勢...等 差異就不大了

沒錯,可能Athlon II x4就已經很夠了
我是覺得,一般2D工作者, 一般來說任何一顆 x4就有餘了
倒是圖一大,記憶體一定要多
記憶體如果夠多,硬碟就不是最大問題了

weirock 2010-05-20 10:55 AM

中低階4核(A社的話~6核也可以考慮)
8G RAM(要玩PS~記憶體就給他插滿吧)
1G 中階獨顯(PS有GPU加速的功能~512MB以上佳)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9:04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