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追加U3S6支援]微星P55-GD85開箱兼上4G超頻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88087)
|
---|
[追加U3S6支援]微星P55-GD85開箱兼上4G超頻
目前,Intel中階以上的新組合已經全面上市,其中P55是最早跟大家見面,它也是INTEL首度採用單晶片設計的成品。隨著近期U3S6話題炒熱,各家P55主機板都陸續改版推出支援兩項新規格,果然小弟等待是值得。回想當初,X58上市時,光是採購主機板、CPU以及DDR3記憶體,令我遲遲無法下手,這使得打造一部算蛋白質兼打遊戲夢幻平台始終沒有成真。
在等待的日子中,趁著NVIDIA 9800GX2大跳水,就先行購入微星 N9800GX2-M2D1G服役,雖然它已經問世很長時間,但在演算蛋白質與3D效能仍相當強悍。隨著Intel中階P55上市之際,本想終於可以更換平台,讓手上N9800GX2-M2D1G可以有更好的發揮空間,不然老是上在INTEL E6750加上P35的平台總讓它太委屈。上網做了功課,又傳出P55主機板不久之後會改版追加U3S6支援,雖然我手沒有U3或S6裝置,但是爽度作祟,這下子我又猶豫停止下手。 終於,多家P55主機板已經支援U3S6,下手的日子到了。衝到賣場後就帶回微星這張P55旗艦版-P55-GD85,會看上它在於低溫的DrMOS設計,以及SATA 6 Gb/s解決方案是加上PLX PEX8608晶片,至於其他功能性也延續上一款P55-GD80主機板。價錢部分,當然還讓個人能夠接受囉。買板子的同時,也狠下心把Intel Core i7 870帶回,這下子應該要節食一段時間。 接下來,我也來分享一篇開箱測試文。開箱前,先留下彩盒照。 ![]() 採盒背後把這張板子重要特點一一列出。6個彩盒圖案明顯點出這張板子內建SATA 6Gb/s與SuperSpeed USB 3.0這兩項最新規格,同樣擁有微星Xtreme Speed P55系列主機板的OC Genie、SuperPipe與DrMOS三大設計。 ![]() 多本使用說明書與驅動光碟。 ![]() 產品配件相當多。Crossfire連接線、SLI連接線以及V_Check Cable一併附上。 ![]() P55-GD85登場。上頭採固態電容用料,相關電源供應設計,CPU為8相,VTT為8相,記憶體為1相,PCH為1相。 ![]() 主機板的背板設置,有PS/2鍵盤、PS/2滑鼠、清除CMOS鈕 、同軸SPDIF輸出埠、光纖SPDIF輸出埠 、1組IEEE1394埠 、5組USB 2.0埠 、2組USB 3.0埠 (水藍色)、1組eSATA/USB Combo 埠 、2組RJ45 網路接頭、6合1音效輸出/輸入埠。那個清除CMOS鈕最早在MSI X38主機板就曾出現,eSATA/USB Combo 埠可以讓eSATA介面隨身跌使用時,不需要額外的透過USB埠來供應電源。 ![]() P55-GD85的DrMOS供電模組採8mm鍍鎳導熱管加強散熱。一旁有8-PIN的CPU專用電源插座。 ![]() 把8mm鍍鎳導熱管移開,可看見具備低溫、省電的DrMOS零件,這張主機板是採用Fairchildsemi生產的FDMF6704V。 ![]() 4條DDR3 DIMM,支援雙通道1066/1333/1600/1800/2000/2133記憶體,DDR3 2133是透過超頻方式達成。4組記憶體插槽全插滿可支援達16GB記憶體容量。因晶片配置的緣故,在每個 DIMM安裝4GB記憶體模組時,系統僅能偵測到15+ GB的容量。 在4條DDR3 DIMM 的右側有一排LED燈號,用來顯示APS主動式相位切換(Active Phase Switching)情形。APS依據系統的運算情況,自動調節處理器的供電狀態,不用灌軟體,只需到BIOS選擇就可以。 ATX 24-PIN接頭下方是V_Check Point,也就是CPU/ CPU_VTT/記憶體/ PCH電壓量測點,使用者可以插上產品附上的V_Check Cable,再透過萬用電表直接進行電壓測量。這部分是專為超頻玩家設計。 ![]() 2組PCI Express2.0 x16 插槽、2組PCI Express x1 插槽、2組PCI插槽。PCI Express2.0 x16插槽支援 ATI Crossfire 與 NVIDIA SLI架構,執行時會以x8/ x8模式。 ![]() 採用觸控式設計的電源開關鍵、REST鍵、Base Clock鍵,這樣的設計在其他家主機板上很少見。每按一次 Base Clock鍵就會增加或減少1 MHz的CPU base clock。OC Genie按鈕在電源開關鍵上面,按下後,馬上幫你自動超頻。 兩個白色SATA插座是Marvell SE9128提供的SATA 6 Gb/s埠,支援RAID 0/1,藍色SATA插座是JMicron363 晶片提供。 ![]() |
接下來是各重要功能晶片。先來是NEC的USB3.0晶片。
![]() PLX PEX8608橋接晶片體積小,適合用來搭載在主機板上。整合四條PCI-Express x1通道,成為兩條500MB/s傳輸傳輸頻寬,讓Marvell 88SE9128不降速。 ![]() Marvell 88SE9128理論頻寬500MB/s,提供兩組SATA 6 Gb/s埠,支援RAID 0/1模式,普遍出現在其他廠商支援SATA 6 Gb/s的主機板。 ![]() 1394晶片是威盛製造的VT6315N。 ![]() Realtek ALC889A音效晶片,能夠輸出7.1聲道HD音效。 ![]() 雙Gigabit網路晶片為Realtek RTL8111DL,支援雙網路 (Dual LAN)。 ![]() ![]() OC Genie晶片是 LRS4116AL,也就是Clock Gen,搭配OC Genie按鈕,達到自動超頻目的。 ![]() 支援VRM 11.1版本的uP6218AM PWM。 ![]() 英特爾第一個以單晶片設計推出的桌上型電腦晶片組P55,TDP僅有4.7W。支援14組USB2.0、6組SATA 3 GB/s裝置。 ![]() 主機板介紹完後,上機啟動來看BIOS項目。用分隔線區別。 ------------------------------------------------------------------------ ![]() 兩種開機畫面。 ![]() ![]() 看看BIOS裡頭有哪些重要項目。 進入Integrated Peripherals (整合型週邊)項目,可以啟用SATA 6 Gb/s、USB3.0功能。 ![]() Power Management Setup(電源管理設定)提供EuP 2013節能指令。 ![]() 硬體監控選單。 ![]() Green Power選單可指定CPU、VTT電源相位。主機板上頭的LED燈號顯示控制為在下方。 ![]() 要手動調整或自動超頻相關元件的話,就由Cell Menu選單這裡下手。 ![]() ![]() 把Cell Menu選單畫面拉至下方,可以看到調整CPU、記憶體等元件工作電壓項目。超頻時,把VDroop Control項目選擇Low VDroop,避免CPU電壓在高負載暴降,造成CPU運作不穩定。底下列出各項元件的工作電壓範圍列出。 CPU Voltage:0.90000∼2.10000 V CPU VTT:0.451∼2.018 V PCH 1.8:1.000∼2.400 V DRAM:0.300∼2.400 V DRAM_VREF_CA_A(V):0.450∼1.150 V DRAM_VREF_CA_B(V):0.450∼1.150 V DRAM_VREF_DA_A(V):0.450∼1.150 V DRAM_VREF_DA_B(V):0.450∼1.150 V PCH 1.05:0.451∼1.953V ![]() |
進入Cell Menu選單中的CPU Feature項目,將Intel EIST 、Intel C-STATE啟用,可以讓Tubro-Boot技術啟動時獲得最大倍頻。要超頻CPU,那就把OverSpeed Protection項目關閉。
![]() 手動調整CPU base clock,那麼底下的OC Stepping即會開啟,讓使用者進行所謂分段超頻。在Start OC Stepping From (MHz) 項目,設定系統先以初始 base clock 來開機後,漸進超到手動調整CPU base clock設定的頻率。OC Step項目是設定分成區分幾段漸進超頻。OC Step Count Timer項目則設定每段漸進超頻的緩衝時間。 ![]() 進入Advance DRAM Configuration項目可以手動設定DRAM各項參數。 ![]() 4種不同Memory Ratio (記憶體倍頻比率)。 ![]() 兩種QPI 倍頻比率。當CPU base clock往上增加時,可是情況將QPI倍頻比率調整至16,避免QPI速度過高導致超頻失敗。 ![]() M-Flash功能,支援由隨身碟讀取或 flash BIOS。使用者可以視喜愛的BIOS版本,經由儲存在隨身碟來開機。另一個好處是不怕刷錯BIOS導致主機板故障。 ![]() 可以儲存6組超頻設定。 ![]() 我設了一組200 MHz X 20的4G超頻,待會就能夠派上用場。 ![]() ------------------------------------------------------------------------- 這張主機板可以搭配Control Center軟體,讓使用者直接在作業系統底下進行監控各項硬體元件,按照需求載入儲存於BIOS項目的超頻設定,設定各項硬體元件工作電壓等動作。 Control Center軟體簡介: 主機板相關資訊。 ![]() CPU硬體資訊。 ![]() 記憶體資訊。 ![]() 超頻選單的基本項目有Cooling、Default、Cinema、Game使用模式可以選擇,按下每個模式,可以進行CPU、記憶體工作電壓調校,同時也能夠針對散熱風扇轉速調整。 ![]() Cooling使用模式。 ![]() Cinema使用模式。 ![]() Game使用模式。 ![]() 超頻選單的Advanced項目,可以進一步針對記憶體各項參數作微調。 ![]() 超頻選單的OC Genie項目是展示OC Genie運作方式。 ![]() 超頻選單的BIOS Profile項目,直接讀取儲存在BIOS的設定檔,或是將設定直接儲存至BIOS。 ![]() |
Green Power選單的預設模式顯示各項硬體元件工作電壓、CPU與VTT電源供應相數、CPU溫度、散熱風扇轉速。
![]() Green Power選單的Advanced項目可以設定CPU、VTT電源相數,但記得把BIOS項目的Green Power選單指定CPU、VTT電源相位為AUTO。另外各散熱風扇轉速也可以在此調整。 ![]() Green Power選單的LED項目提供開啟或關閉主機板上的APS燈號。 ![]() BIOS項目與Control Center軟體簡介完,正式進入效能測試部分。同樣用分隔線區別。 ------------------------------------------------------------------------ 這次測試平台設定上,用Intel Core i7 870(2.93 GHz,2.5 GT/s DMI,133 X 22)、4GB (2x2GB) Elixir M2Y2G64CB8HA9N-DG DDR3-1600 (9-9-9-28)記憶體、MSI N9800GX2-M2D1G (600/1500/1000 MHz)來進行測試,,其餘硬體如列表。測試期間,CPU的TurboBoot功能開啟,解析度為1920 X 1200(ASUS VK266H)。 測試軟體包含Super Pi V1.6(Hyper PI 0.98b)、wprime V2.0、PCMark 05(v1.02 Patch)、3DMark Vantage(v1.02 Patch)、3DMark 06(Patch 1.2.0)、HD Tach V3.0.4.0、CrystalDiskMark 3.0 Beta2、DVDFab 6.2.1.6 Beta、CineBench 10、CineBench 11.5、EVEREST_Ultimate Edition_V5.30.2034 Beta、NuclearMC V2.0.0、DirectCompute Benchmark V0.25、7-ZIP V9.10 beta、Winrar 3.92、Street.Fighter.IV(街頭霸王4)、S.T.A.L.K.E.R:Clean of Pripyat Benchmark(DX10)、Batman Arkham Asylum(V1.1 ,Very High)、Colin McRae:DIRT 2(High)。以上的測試可以檢視這組硬體平台在影音編碼、浮點運算、遊戲性能、蛋白質演算等方面的表現。 ![]() *Super Pi V1.6(Hyper PI 0.98b)、wprime V2.0: Super Pi V1.6(Hyper PI 0.98b):1M-21.091 S。 wPrime V2.0:32M-8.314 S。 ![]() *PCMark 05(v1.02 Patch) System PCMark:9864 CPU score:10653 Memory:11231 Graphics:11664 HDD:6079 ![]() *3DMark Vantage(v1.02Patch) 3DMark Score:X4399 GPU Score:4203 GPU TEST1(FPS):12.65 GPU TEST2(FPS):11.97 CPU Score:39249 CPU TEST1 (PLANS/S):2752.79 CPU TEST2 (STEPS/S):119.28 ![]() *3DMark 06(Patch 1.2.0) 3DMarks:17844 SM2.0 score:7509 HDR/SM3.0 score:7565 CPU score:5491 ![]() *Crysta DiskMark 3.0 Beta:100MB測試模式、HD Tach 3.0.4.0:完整測試模式。 ![]() *DVDFab v6.1.2.6:DVD→IPOD TVOUT影片測試 ![]() 所需時間:12分43秒 ![]() |
*CineBench 10:
Single-Core/CB-CPU:3849 Multi-Core/CD-CPU:15203 Multiprocessor Speedup:3.95 X OpenGL Software:5143 ![]() *CineBench 11: CPU(pts):5.12 ![]() *EVEREST_Ultimate Edition_V5.30.2034 Beta:Cache & Memory Benchmark。 ![]() *DirectCompute Benchmark V0.25、NuclearMC: ![]() *Folding@home: GPU:4531.2 PPD CPU:678.28 PPD ![]() *7-ZIP V9.10 beta:32MB字典檔-2502 MPS。 ![]() *Winrar 3.92:3299 KB/秒。 ![]() *Street.Fighter.IV:1920 X 1200,2X AA模式。 ![]() ![]() ![]() *S.T.A.L.K.E.R:Clean of Pripyat Benchmark:選取DX10特校的模式,開啟2X MSAA設定。 ![]() ![]() *Batman Arkham Asylum:1920 X1200 2X MSAA,開啟Very High設定,PhysX模式NORMAL。 ![]() ![]() ![]() *Colin McRae:DIRT 2:1920 X1200 2X MSAA,開啟High設定。 ![]() ![]() ![]() 基本效能展示完畢,接下來就是來個超頻測試。在底下同樣用分隔線區分一下。 ------------------------------------------------------------------------- |
這次的超頻測試肯定是不能錯過上「4G」囉。
我直接至BIOS裡頭的Cell Menu選單中手動調整CPU base clock、倍頻以及記憶體除頻比例,板子支援的懶人超頻法-OC Genie功能就擺在一邊。 超頻過程中,原本期望新購入國產Elixir M2Y2G64CB8HA9N-DG DDR3-1600 (9-9-9-28)記憶體能夠以同步比率速度運作,但天不從人願,超過DDR3-1800MHZ就會造成開機失敗,而且這個頻率有時還會無法進入作業系統。最後,只好退而求其次,CPU base clock、倍頻以及記憶體除頻比例分別是200/20與X4。這也使得那記憶體效能受到影響。把BIOS畫面列出。 ![]() CPU外頻拉高至200MHz,把記憶體除頻比例X4,讓記憶體速度維持1600MHz。 ![]() 至於,CPU、記憶體等各項工作電壓並未增加,原因在於「不加壓」設定下,已經可以穩定跑完所有測試。 ![]() 「不加壓」上4G的各項測試,我們省略Crysta DiskMark 3.0 Beta:100MB測試模式、HD Tach 3.0.4.0:完整測試模式。另外,DVDFab v6.1.2.6:DVD→IPOD TVOUT影片測試部分,受到手上這顆Thermaltake V1散熱器效能,無法勝任長時間8個執行序滿載所產生的CPU熱量,因此捨去這項目的測試。 *Super Pi V1.6(Hyper PI 0.98b)、wprime V2.0: Super Pi V1.6(Hyper PI 0.98b):1M-26.083 S。 wPrime V2.0:32M-6.909 S。 ![]() *PCMark 05(v1.02 Patch) System PCMark:12807 CPU score:12658 Memory:12439 Graphics:16198 HDD:7036 ![]() *3DMark Vantage(v1.02Patch) 3DMark Score:X4498 GPU Score:4294 GPU TEST1(FPS):13 GPU TEST2(FPS):12.15 CPU Score:45215 CPU TEST1 (PLANS/S):3451.91 CPU TEST2 (STEPS/S):130.36 ![]() *3DMark 06(Patch 1.2.0) 3DMarks:19930 SM2.0 score:8709 HDR/SM3.0 score:7790 CPU score:6694 ![]() *CineBench 10: Single-Core/CB-CPU:4557 Multi-Core/CD-CPU:18935 Multiprocessor Speedup:4.16 X OpenGL Software:6685 ![]() *CineBench 11: CPU(pts):6.45 ![]() *EVEREST_Ultimate Edition_V5.30.2034 Beta:Cache & Memory Benchmark。 ![]() *DirectCompute Benchmark V0.25、NuclearMC: ![]() *Folding@home: GPU:4481.41 PPD CPU:778.29 PPD ![]() *7-ZIP V9.10 beta:32MB字典檔-2922 MPS。 ![]() |
*Winrar 3.92:3636 KB/秒。
![]() *Street.Fighter.IV: ![]() *S.T.A.L.K.E.R:Clean of Pripyat Benchmark: ![]() *Batman Arkham Asylum: ![]() *Colin McRae:DIRT 2: ![]() 一路看完兩項測試,恐怕很難瞭解到底效能差距如何,那我直接把各項數據擺在一起比較。 ![]() ![]() 不加壓上4G超頻後,CPU運算速度顯著增加。比較可惜的是手上新購入國產Elixir M2Y2G64CB8HA9N-DG DDR3-1600 (9-9-9-28)記憶體,因為沒跟著超上去,除頻比率必須降低,所以預設速度比上4G的效能還要高,由EVEREST_Ultimate Edition_V5.30.2034 Beta:Cache & Memory Benchmark項目,可以獲得證明。 我用Intel Core i7 870、Elixir M2Y2G64CB8HA9N-DG DDR3-1600 (9-9-9-28)記憶體、MSI N9800GX2-M2D1G等,打造出來的算蛋白質平台,演算效能相當高,CPU、GPU同時演算可以獲得更高得分。那用來執行遊戲部分,雖然NVIDIA 9800GX2只支援DX10特校,但是效能也是相當合適,還好趁前些日子大跳水時入手一張。個人覺得這不平台簡直是算蛋白質兼打遊戲夢幻平台。至於影音編碼的話,如果要在上4G模式運作的話,那我要先找一款優秀的空冷散熱器才行。 作為MSI當前P55旗艦版的P55-GD85,相關用料、超頻性能等方面是相當不錯。在追加U3S6支援後,讓P55主機板特色更為完整,尤其加上PLX PEX8608晶片搭配Marvell 88SE9128晶片,讓SATA 6 Gb/s頻寬不被犧牲,這是目前較佳的SATA 6 Gb/s解決方案。接下來,如有再購入支援USB3.0裝置或利用2顆高速SSD來體驗SATA 6 Gb/s,屆時再來分享。(又踏上敗家的不歸路)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32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