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影片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7)
- - ﹝專題報導﹞ 各路人馬 搶當華語電影大亨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75809)
|
---|
﹝專題報導﹞ 各路人馬 搶當華語電影大亨
2009-11-16 工商時報 【邱莉玲/台北報導】
台灣領銜的華語電影「錢」途看好,下周登場的2009金馬影展創投會議,將有來自10國40家投資方,與25部入選華語電影的企劃方,舉行250場創投會議,是歷年之最。 亞洲大片商幾乎到齊,包括中國2大電影公司保利博納、華誼兄弟,日本獨立電影片商Avex、南韓最大片商CJ Entertainment、香港最大片商安樂,及知名海外版權分銷商荷商Fortissimo Films等,1/4投資方來自中國。 另外,將首度看到創投業者與會,有台灣的歐華創投集團、華川資產管理公司、英商星達客資本管理集團等3家;緯來、公視等電視台也在投資方之列,電影熱已擴及影視圈,電視通路可望協助電影人更了解觀眾。 聚焦台灣的華語電影熱 歸納業界看法,有3個原因促成聚焦台灣的華語電影熱潮:一是「海角七號」創下全省5.3億元票房,帶動國片市場,也讓海外影人對台灣片大感興趣;二是兩岸關係解凍,兩岸電影交流基金會成立,開放大陸劇組來台合拍片,台灣漸成匯集人才、資金進軍大陸市場的樞紐;三是大陸市場年成長率平均30%,預估2009年規模60億人民幣,居全球第5,2012年達百億人民幣,華語電影將是外商搶攻大陸的利器。 得藝國際媒體公司製作部主任莊啟祥指出,兩岸三地電影市場風水輪流轉,以往港片一半以上銷往台灣,台灣版權是回收保證,如今台灣仍是港星躋身亞洲的跳板,但大陸才是獲利關鍵,港片若有大陸市場撐場,票房至少翻4、5倍。好比,中港日台合拍片「赤壁」,光大陸票房有2億多人民幣。 再看台灣,國片市占率不到2%,大台北地區平均票房百萬元,市場小、獲利難,電影人為了打平,將拍片預算控制在1千萬到1.5千萬元的小製作,但從今起,只要有大陸演員或題材符合內地的大中華概念片,就有大製作、大獲利空間。例如,朱延平導演、周杰倫主演的千萬美元大片「功夫灌籃」,全球票房15億元。 「海角七號」爆紅則讓中外投資者看到國片市場仍有潛力。之前,許多國片導演是靠政府輔導金,或個人理念爭取投資,據悉,導演魏德聖拍「海角七號」,融資貸款對象之一即國泰金控副總經理劉奕成,接下來的「賽德克.巴萊」則有明基董事長李焜耀、富蘭克林基金投資。 華川執行長趙士懿表示,21世紀是影像紀錄的世紀,看好台灣創意發想能力強,在兩岸三地有一定市場,若考慮回收性,兩岸三地合拍片最被看好,小成本的純國片則要看題材、類型、導演、卡司,若能將拍片預算控制在千萬元,單靠台灣票房或可打平。 創投業普遍認為,投資文創比金融、科技難,最怕片沒拍完追加預算,加上市場難預測,一片定生死,即使好萊塢預測準確率也僅40%,據傳,之前瀕臨倒閉的Miramax公司,靠著「黑色追緝令」大賣多活幾年。針對這個高風險高獲利產業,創投業還會考量市場、行銷策略、投資方附加價值,才下手。 創投、科技業投資看附加價值 別小看投資方提供的「附加價值」,「赤壁」大場面戰爭戲,若非有軍方背景的大陸保利博納公司有管道動員2個師,不可能在有限預算下完成;又如,華川因有管理台灣6個金融、食品等企業家族資產,可整合人脈、通路、行銷等資源,支援電影拍攝,藉以壓低預算,擴大獲利空間。 近日上檔電影「音樂人生」,資助者即華川和拍攝紀錄片組織CNEX,後者2009年贊助者有聯電榮譽董事長曹興誠、台積電副董事長曾繁城、京城銀行副董事長蔡炅庭等。 有的投資企業看重得獎、品牌的附加價值,例如得藝投資「痞子英雄」電影版,幕後投資者之一的明基將把BenQ大型液晶電視、電腦、投影機等商品置入電影,行銷國際。 目前台灣有科技公司背景的發行片商,有威望(威盛集團)、中藝(中環集團)、山水(鴻海集團)及得藝(明基集團),威望採以量制價,一年發行片數相當好萊塢4大片商在台分公司的量,居台灣最大發行商。 隨熱錢湧進,台灣電影圈呈現許久不見的榮景。今年報名金馬創投會議的華語電影企劃件數大增,且呈現新生代、新技術、新題材及異國合作的「三新一異」趨勢,又以台灣導演的電影占半數以上。 三新一異的趨勢 台北電影委員會總監饒紫娟表示,在兩岸三地合拍華語電影趨勢下,台灣在企畫創意上有優勢,吸引亞洲片商來台找新導演、新點子,若能結合大陸市場、資金,可建構一個華語地區影視創作者、投資人的Pre-production平台。 已知,台灣知名導演李安、侯孝賢、蔡明亮,光靠名氣、故事大綱,靠著預售海外版權,戲沒開拍就可回收3、5百萬元;從今年金馬創投會議人氣來看,中生代導演戴立忍、蔡岳勳、鄭芬芬等,有大製作、跨國經驗的製片黃志明、葉如芬、劉蔚然、葉育萍等,也被投資方看好。 當然,兩岸合拍片更是投資大熱門,根據兩岸電影交流基金會資料顯示,自1997年至2009年已有19部合拍片,光今年就有4部,另依日本市場經驗,賣座電影有一半來自漫畫、動畫、電玩以及電視劇暢銷者,好比「痞子英雄」,也受投資方青睞。 |
引用:
說實在話,兩岸三地合拍華語電影,只會把台灣的電影更拉下去而已! 為了迎合大陸市場,很多題材都不敢玩,思想/言論尺度也不夠廣, 搞了半天,還是會請一堆港星、大陸演員。 香港原本是亞洲的好萊塢,1997之後, 沒進軍美國好萊塢的都被大陸拉走了! 這幾年也沒啥好片。 台灣電影還是跟好萊塢合作,才較有國際市場, 也才能讓台灣接替香港,成為亞洲的好萊塢。 |
引用:
本來就在谷底了,哪還會在沉下去?地心嗎?還是阿根廷(地球另外一端) 好萊塢現在都要巴望對岸了,不然2012拍那大的馬屁要幹麻? 兩岸三地合拍電影不只是正確而已,已經變成唯一的一條路了,像赤壁、像刺陵、像風聲, 請問我們拿什麼來指望好萊塢?李安?海角七號?塞德克巴萊? 越南或菲律賓要公投成為中華民國的一省你要嗎?人家就是這麼想的! 不要把自己想的太美,好萊塢要找夥伴也會先找印度, 大陸資金+香港技術+台灣創意,如果能打造出華語電影的鐵三角這樣是最好不過了。 :o |
引用:
好萊塢什麼時候巴望對岸?? 好萊塢一想巴對岸就被罵得要死吧!? 像神鬼傳奇3,真OOXX的爛! 第3集的票房是被前1~2集騙來的。 成龍一巴向大陸,片子也愈來愈爛! 而台灣過去和好萊塢合作, 雙瞳,算是美資台片+台演員+港星,雖然市場不大,其實也蠻有水準,但過於深奧不合老外的口味。 女人至上,是台資+美資+歐美演員, 梅格萊恩演的,雖沒很紅,但因成本低,從歐美票房看來有賺。 女人至上製片預算 1650萬 ,全美票房:2690萬美元 赤壁製片預算,3600萬美元, 大陸2億人民幣票房,換算也不過約2927萬美元,真懷疑有沒有回本? 只要有陸資進來,台片的創意就會大打折扣, 把台灣知名導演、香港知名影星挖去大陸拍片,同樣不長進! 愈怕愈爛! 電影是相當注重創意的產業,只有一點想法被局限住,就只能跟在別人屁股後面。 兩岸三地合拍電影是可以啦! 可讓台灣的歌手、明星去大陸拍片賺錢啦! |
你真會挑片啊,一挑就挑台灣直接發DVD的電影。
最好赤壁沒回本,赤壁一拍就分上下兩集,他的市場是除了大陸、香港、台灣還有日本! 別的不要說啦,你把這兩部片的台北市票房拿出來比一比就好了,這樣有自我感覺良好吧。 對了,記得去看八田與一傳喔,衝點票房喔~ |
引用:
台灣有很多國外電影是直接發 DVD, 甚至連 DVD 都沒有的, 講這有什麼關聯啊! 你很愛亂扯喔! 台灣基本上只要有紅星的電影, 管他爛還是好, 就可以上映騙人了, 反倒是不少好片因為人氣不夠不會上映呢! 比台北票房的話, 神鬼三可是勝過暗黑騎士呢! 難道你真當神鬼三寶啊? |
台灣製的電影就是要拍給台灣人看的,
連台灣人自己都不買帳了,還要指望外銷啊? 我話講白點,省得有人跳出來說我是對岸的憤青! (沒錯,我是國片的大憤青!我要破四舊) :D 1打無聊情緒,2打無聊長鏡,3打無聊劇情,4打無謂手持 :yeah: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1:43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