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顯示卡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8)
- - 華碩ENGTX275顯示卡登場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51657)
|
---|
華碩ENGTX275顯示卡登場
雖說這張GeForce GTX 275是筆者第一次接觸,但它所使用的GT200b核心則是第二次進行實測。
![]() 由於NVIDIA的GeForce GTX 260+(55nm版本)在預設時脈上無法有效壓制RadeonHD4890,所以,在4月2日這一天推出GeForce GTX 275來加強高階顯示卡的戰力。 這款GeForce GTX 275看似為最新產品,但是實際上其內建的SP數量與稍早之前推出的GeForce GTX 285相同(240個),但在記憶體頻寬上的設定則與GeForce GTX 260+相同(448bit)。 在TDP方面它最高會達到219W,所以NVIDIA建議使用者最好能夠提供550W的電源供應器來使用,另外,它需要接上兩組6pin電源,所以就以筆者的測試平台來說,它除只有一組6pin電源之外,還得要用雙4pin電源轉6pin電源線來插入GeForce GTX 275之中。 如果是新組電腦的使用者,筆者建議可以一次購買較高瓦數的電源供應器來使用,以避免日後更換高階顯示卡時的不足,或是要使用電源轉換接線的情況。至於GeForce GTX 260+的TDP最高來到182W,所以NVIDIA建議使用者的電源供應器最好要在500W,但是仍然需要接上兩組6pin電源來使用。 ROP數量刪至28個 看到NVIDIA提供的GeForce GTX 275規格之後,稍稍可以理解在時脈上的提升與記憶體頻寬限制的用意,大概就是想要卡進GeForce GTX 260+與GeForce GTX 285之間。 所以,在記憶體頻寬由512bit刪至448bit後,連帶影響到了GeForce GTX 275的ROP數量,因此,它與GeForce GTX 260一樣只有28個,這就讓筆者覺得十分有趣了。 從G80時代開始,就一共有24個ROP(RasterOperationProcessor),而到了GT200之後則來到32個,但要在GT200核心上畫分級距,所以在ROP上有了刪減了動作。而ROP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進行運算反鋸齒以及Z值,並且將3D場景掃瞄過後並且傳送到記憶體當中。 而ROP的數量有了刪減之後的動作,則會影響到MSAA的計算能力,所以,筆者個人推論若是在時脈上,GeForce GTX 275沒有定出Core:633MHz、SP:1.404GHz、Memory:2.268GHz的時脈,很可能在MSAA方面會小輸給GeForce GTX 280。有興趣的人不妨把手邊的GeForce GTX 275調至與GeForce GTX 280相同的時脈,然後進行高解析度的各種反鋸齒測試看看,例如使用1920x1200與2560x1600時的8AA反鋸齒模式。 也因為GeForce GTX 275的高時脈,所以在Vertex、Pixel、Texel的運算能力都比GeForce GTX 280高出一些,不過,在記憶體頻寬上GeForce GTX 275的127GB/s與GeForce GTX 280的141.7GB/s相差甚遠,導致只有在高解析度的測試環境才能看到較明顯的差距,所以,在1920x1200的解析度下,很可能會出現與GeForce GTX 280十分相近的效能。 不過,現今市場上有技嘉的GeForce GTX 280只要7990元的大特賣,很可能會打到各家的GeForce GTX 275的銷售情況。XD……寫到這裡,搞的我也很想去買一張來跟GeForce GTX 275來做比較,順便把自己的GeForce 7950 GX2升級一下。 AsusENGTX275外觀介紹 ![]() 外觀,就公版散熱器貼上華碩自家貼紙。 ![]() 最高可支援至2560x1600的解析度,並且具有兩組Dual-Link DVI及TV-Out輸出端子。 ![]() 使用HDMI輸出音訊,仍然要透過兩組6pin電源旁的SPDIF才能輸出。 ![]() GeForce GTX 275正面PCB。顯示卡上記憶體的電路設計為一相,在顯示晶片的左側。 ![]() 在GT200b裡仍然沒有內建輸出單元,因此得需要使用額外的NVIO2晶片才行。 ![]() 在顯示卡尾部,則是採用四相的電源設計。 ![]() 另外,如果日後GeForce GTX 275有潛水價,也可以考慮組個3-Way SLI平台來用用。 Asus ENGTX275效能實測 我拿先前測過的GeForce GTX 260與Radeon HD 4890測試數據來一同比較,原因是Radeon HD 4890的RV790核心與GeForce GTX 275的GT200b都是最新的,而且還是同一天推出的產品,所以拿來比較一番算是很公平。至於GeForce GTX 260+則是無辜的路人,被筆者經過看到抓進來一塊比的。 驅動程式方面,筆者在進行測試時,都是去抓「當下」原廠最新且經過WHQL認證的驅動程式,所以沒有使用一些Beta版本的驅動程式。以下是本次的測試平台。 System Configuration: Motherboard:Intel X48 Chipset Processor:Intel Core2 Duo E8500(3.16GHz) Memory:Kingston DDR2-800 1GBx2 Hard Drive:Seagate 7200.9 250GB Power Supply:500W(雜牌的,我也看不出是哪一家的,懶的拆。) Display:SAMSUNG2443BWX OS:Windows Vista Ultimate SP1 32bit VGA Configuration: Driver: ATI :Catalyst 9.4 NVIDIA:Forceware 182.5 Radeon HD 4890 GPU:850MHz Memory:3.9GHz AsusENGTX275 Core:633MHz SP:1.404GHz Memory:2.268GHz GeForce GTX 260+ Core:576MHz SP:1.242GHz Memory:1.998GHz Software test plan: DirectX10.1: Tom Clancy'sHAWX(v1.00Demo) Tropics(DX10.1Demo) DirectX10: 3DMark Vantage(v1.01Patch) Devil May Cry 4(Demo) Call of JuarezDX10(Benchmark) The Last Remnant(Benchmark) Crysis(Hotfix1.21) DirectX9.0: 3DMark06(Patch1.1.0) Prey(v1.4Patch) Serious Sam 2(Patch2.070) Unreal Tournament 3(v2.0Patch) Asus ENGTX275測驗數據整理 Tom Clancy's HAWX(v1.00Demo) ![]() Tropics(DX10.1Demo) ![]() 3DMark Vantage(v1.01Patch) ![]() Devil May Cry4(Demo) ![]() Call of JuarezDX10(Benchmark) ![]() The Last Remnant(Benchmark) ![]() Crysis(Hotfix1.21) ![]() 3DMark06(Patch1.1.0) ![]() Prey(v1.4Patch) ![]() Serious Sam 2(Patch2.070) ![]() po文的時候,PCDVD回覆我「您包含了太多圖片,請回到修正後繼續。」所以要看完整數據請至VGA Club 。 Asus ENGTX275測試心得 在上面的數據圖當中,僅是從73項測試裡所擷取出來的,而在這段文中所說的成績,都是以測試過73項的平均數據來比較。 一開始筆者「以為」會有GeForce GTX 275勝出Radeon HD 4890有10%左右的數據,畢竟看了很多國外硬體網站的結果也差不多如此,但是經由筆者自己測試過後,發現其差距並沒有很大,這其中的關鍵原因,大概是遊戲「都是筆者自己愛玩的」也比較少是有與NVIDIA合作的遊戲。 不過,如果你是一個遊戲狂,而且你喜愛的遊戲有一半以上都跟NVIDIA有綁標,那麼我還是建議你選NVIDIA的卡,真的相容性比較高一些,像是貼圖錯誤、FPS值都會比較好一點。但是,跟筆者一樣喜歡玩同樣的遊戲,那麼似乎就沒什麼差別了。 所以,在此篇的測試項目裡,平均計算起來GeForce GTX 275是小勝了2.05%,當然啦,若是拿掉ATI綁標的遊戲,例如Tom Clancy's HAWX、Call of Juarez、Tropics三套,那麼GeForce GTX 275又把勝幅拉到了4.93%。 最後,筆者仍然忍不住要講一下,把GeForce GTX 260+超頻至Core:701MHz、SP:1.511GHz、Memory:2.202GHz的數據,幾乎跟GeForce GTX 275平起平坐,所以,若你也是拿GeForce GTX 275超頻,那麼它的效能很有可能高到讓你相當驚訝,而且GeForce GTX 275超頻的幅度也不必找最高,只要找穩跑的就夠你覺得賺到了。 至於這張顯示卡的價格是多少,講了也是白講,就讓各位網友自行討論了,本文就到此結束,謝謝。 |
FUXK 至於這張顯示卡的價格是多少,講了也是白講,就讓各位網友自行討論
What THE HELL ? 至於這張顯示卡的 C/P, i won't buy this.... this is 10000NT
Are u crazy ?i will wait GTX 280's price drops to 5000 NT..... do u think we are stupid ? NO C/P NO BUY |
引用:
最近常常看到大大精闢的測試, 只是大大不知可否使用FRAP作實際遊戲的測試呢 單一Demo或benchmark測試的優點是場景完全一致, 免除了實際遊戲不可能每次內容均一的大問題 但是在很古早的 RV670時代(R3870), [H]OCP曾經作過DEMO vs REAL GAMING FRAP的小測試: BENCHMARKING THE BENCHMARK 他主要只分析了CRYSIS 而小弟也不諱言單單因為這篇文章 (很不幸的, 小弟沒看過任何一個站作過這種測試) 因此對所有ATI的測試結果深表懷疑... 文中可以注意到nV和ATI對於time demo都有超出實際遊戲的表現, 但是ATI相比起 nV更勝一籌 甚至最後可以注意到, [H]點明了Anandtech的3870X2 Crysis Anandtech測試的3870X2, 在High setting下, 1920x1200平均有27.7FPS... 大幅超越了8800GTX的 22.9FPS...但是在[H]OCP實際用FRAP來側錄下...破了功, 因為不要說1920x1200, 連 1680x1050下, 都只有可憐的18.6FPS.... 這只是一個個案, 但是這種個案相信要被戳破的機會少之又少 當然這不代表AMD真的在Timedemo下過功夫, 不過這件事情讓小弟想到 1. 所有公認的效能印象都是來自於為數眾多的大型國外網站及各大論壇的測試, 而因為Timedemo的相對可信度看似比較高(因為至少場景一樣)且有再現性, 因此 大部分的公認的效能印象都來自於這些Timedemo 2. Timedemo如果有著嚴重誤差時, 不會有人明顯察覺 3. 當消費者回家後發現實際結果並非如此時, 會認為自己的電腦可能有問題 (但是實際案例很少的原因是, 絕大多數都就算開到這麼高的解析度, 也不會立刻去想到到他的Timedemo到底當初是怎樣, 也不太可能還真的去搞個FRAP去一一印證, 畢竟老子是要玩遊戲又不是要寫文章) 4. Timedemo成了公認值 講了這麼多廢話, 只是想說明: Time demo/ Inbuilt benchmark有他可信度上的危機 |
引用:
說的很正確,time demo是存在許多問題的 尤其是crysis更是有問題 會發現2aa和4aa以及8aa相差的結果都不是很大 不過實際遊戲中開2aa和4aa的fps會有非常明顯的落差 |
TO : copernicus
別叫我大大,我只是一般的User而已。其實以前我也常用Fraps來做測試,那個時候不外乎就是先到某一個位置,然後開始進行遊戲,然後在遊戲中所「觸發」的事件也都相同,所以在測試上沒什麼問題。 但後來的遊戲,似乎愈來愈多有「隨機觸發」的情況,例如,第一次轉彎時有三隻怪出現,第二次則有四隻,而這個時候對於顯示卡來說就有不同的計算負擔(現在可好了,還有環境時間帶來的光影、海洋表面的起伏等等),所以,我個人比較擔心會被認為這樣的測試不太公平,所以漸漸的都只找有內建Benchmark的遊戲,或是可以自己錄的遊戲來測試了。 至於你談到的遊戲實際表現,老實講我也蠻煩腦的,一直在思考要怎麼測試比較讓大家可以接受,因為我知道Benchmark跟實際玩的時候差距很大,但是,使用內建Benchmark的時候,電腦的計算量可以一致,所以可以很快看出更換零組件之後有無增加效能......,唉∼再想一下,一塊討論吧! :) TO : toyakoyo99 嗯,對啊∼。另外,在4AA的時候某陣營的卡往往都會「掉的蠻嚴重的」但一到2AA or 8AA又還好,嗯,真怪。 :think: |
很少看到Size不大但相當清晰的圖片 :eek:
測試部分做成了表格這點也可以感受到這篇報告的用心 感謝mj23168兄的分享 :like: |
引用:
很單純的以crysis來說,ATI的卡(小弟是測試4890)的確會出現BENCHMARK不準確,或是說的白一點,BENCHMARK的表現好過實際跑遊戲,小弟在他站也有個問題一直沒解惑,如果以crysis的BENCHMARK 來測試A卡,會有在一樣的解析度特效下4AA的FPS高於2AA的狀況,或是8AA的FPS高於4AA的狀況,但是實際玩遊戲卻不是這麼一回事。(國外網友把這種狀況叫做AA失效) 反觀N卡(285)卻是準確到嚇人,如果要玩crysis又用N卡的話,用crysis的BENCHMARK來調整遊戲設定卻是相當準確的。 |
引用:
講個八卦好了,是真是假我也不曉得。當初Crytek在開發Crysis的時候,NVIDIA那時候就己經總動員排出工程師進駐,隨時解決Crysis在運作時會發生的問題,更有趣的是當時就己經讓Crysis首先使用G80核心來進行Crysis的運作,那時候ATI還悶著頭完全不知道這回事,因為他們認為NVIDIA還是使用過去Vertex/Pixel分離的架構,直到G80出現後ATI猛然回神。 所以,講句實際玩Crysis的心得,用NVIDIA的顯示卡會減少你不少麻煩。 |
引用:
其實獵殺悍將也有這個問題,HAWX不是有DX10.1,其實在一樣平台下,ATI也佔不到什麼便宜,這對我這種PC只會拿來玩遊戲的人很注意的一點 |
老實說,CRYSIS並沒有對於NV有很大的優勢
因為HD4870/1G就跑的比GTX260還要順暢 解析度是1920*1200 4AA再跑 且發現NV跑CRYSIS的時候,精細度比較差 ATI精細度比較好,嚴格來說,感覺就像是NV的特效少開一些的那種感覺 個人要跑遊戲的話,會選一張8K的HD4890來跑 而不會選NV的卡...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14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