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單碟容量再進化 !! Seagate 7200.12 1TB硬碟 !!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46184)

fairybear 2009-03-31 01:44 AM

單碟容量再進化 !! Seagate 7200.12 1TB硬碟 !!
 

猶記得在2007年Seagate在7200.11系列推出第一款容量高達1TB的硬碟,在當時可說是一個全新的里程碑,也宣示了硬碟容量的計算基數跨入了新的世代。當初由Seagate首先在市場推出由單碟片250G共使用四碟片所組成的型號7200.11總容量1TB的硬碟,經過這段時間的醞釀來到了2009年,雖然在其間各競爭對手同樣也推出容量相同的硬碟推出市面,但借助了硬碟廠商普遍使用的垂直寫錄等新技術日益成熟精進,Seagate同樣再次作為技術領先者的姿態推出新一代的硬碟 – 7200.12系列,並以單碟500G的容量推出了500G、750G及1TB三款硬碟面世,其中1TB及750GB機種具備有32MB緩衝記憶體,而500G機種則採用16MB緩衝記憶體。由於採單碟500G的設計,因此僅採用雙碟片即可滿足1TB高容量的需求,最容易得到的好處不外乎是能有效降低硬碟的發熱量並減少讀寫磁頭的的故障率,也從這邊可以預見未來Seagate應會推出基於三碟片的1.5TB機種甚至是四碟片的2TB機種,接著大致介紹新一代的Seagate 7200.12系列硬碟有著甚麼樣的特色 !!

G-Force Protection保護機制
硬碟內部採用的機械組件採用主軸馬達,讀寫臂及磁頭,由於必須確保資料能夠寫入的資料確實放置在正確的位置上,因此磁頭與碟盤的距離僅僅在25∼38埃(光譜線波長單位)之間,這大約是我們頭髮的1/10000的厚度,因此硬碟最怕在讀取時遭受到外力的撞擊或是墜落,造成磁頭刮傷碟盤表面,透過Seagate G-Force Protection保護機制,當硬碟感應到垂直墜落狀態時會在0.3秒內完成將磁頭從磁碟上移開的動作,避免傷害磁碟表面並提高硬碟的耐用可靠度。

Clean Sweep 校準和導向式離線掃描診斷
Clean Sweep技術會在電腦開機時,自動將硬碟磁頭掃描碟片,藉以消除碟片表面上的不規則性,目的用來維護資料媒體的完整性和並加強硬碟可靠性。

NCQ垂直寫錄技術

Barracuda 7200.12 1TB配備32MB的快取記憶體,並同時支援1.5Gb/s (SATA I)和3.0Gb/s Serial ATA (SATA II)資料傳輸率,7200.12同樣沿用現在各家廠商普遍採用的原生命令佇列技術(Native Command Queuing; NCQ)。NCQ最大的好處就是有效率的以最佳化方式排列執行命令,在硬碟繁複的讀取及寫入的工作負荷下大幅減少磁頭的工作位移,有效提升硬碟機的穩定性。

適應性磁頭飛行高度技術Adaptive Fly Height
每位使用者在操作電腦的使用環境不盡相同,Adaptive Fly Height會自動依據使用環境條件的變化而自動調整磁頭與碟片間飛行的高度,目的是確保硬碟能夠維持一定的高讀寫效能。

從上面幾項技術來看,7200.12系列硬碟延伸了部分前幾代硬碟的保護機制藉以維持硬碟的對資料保護的可靠性,除此之外,Seagate也搭上了最近討論不斷的節能環保話題,特別強調7200.12系列完全符合歐盟RoHS標準,磁碟機身有70%的材料是可以在循環利用的,接著就來看看7200.12系列硬碟外觀

7200.12與前代7200.11金屬外殼的部分外觀幾乎是一模一樣,若沒注意看標籤上的標示根本無法分辨兩代產品的不同。


在背面的部分採用主流的反板設計,將控制晶片、快取記憶體等藏在內部,進一步減少零組件因遭受外力撞擊等損壞的可能性。


採用SATA 3.0Gb/s Serial ATA (SATA II)介面,同時向下相容SATA 1.5Gb/s Serial ATA (SATA I)


近看7200.12標籤上的說明,硬碟的型號為ST31000528AS,其中ST代表Seagate,3代表是3.5英吋硬碟,1000就是1TB的容量,而528則表示了32MB快取記憶體及雙碟片的設計,最後的AS則說明這個硬碟是SATA介面 !!


SATA的接頭旁邊有跳線位置,使用者可以透過這個跳線讓硬碟向下相容SATA 1.5Gb/s Serial ATA (SATA I)。

fairybear 2009-03-31 01:47 AM

接著進入測試的部分,首先列出採用的測試平台及測試軟體


首先採用HDTune測試,在讀取部分平均值達到100MB/s左右,效能更勝前代7200.11 1TB的傳輸速率


在寫入的測試,寫入最大值達到近127MB/s,平均值約近98MB/s,存取時間約14ms


接著採用Sandra 12 同樣做讀取及寫入測試,在Sandra12中,讀取部分平均為91MB/s左右


而在寫入的部分則達到82MB/s,雖然數據上與HDTune有部分落差,但效能仍非常不錯


接著再採用Everest作隨機的讀取測試,所表現出來的結果與HDTune相去不遠,平均讀取效率也達到了100MB/s左右


Everest的線性讀取測試,整體的效能數據也大致相同


在HDTach的測試中,隨機搜尋時間的測試結果一致都是14ms,爆發傳輸速率達到了225.8MB/s左右,平均的讀取速率約為105MB/s


CrystalDiskMark的測試,平均讀寫達到131.1MB/s與128.4MB/s


最後採用ATTO Disk Benchmark測試,讀寫的速度約各為127MB/s及128MB/s


結語
林林總總採用5-6種測試軟體對7200.12 1TB做測試,相比前代採用四碟片單碟50G的7200.11,7200.12的單碟容量整整翻倍為500G採用雙碟組成1TB,除了在磁碟密度上的增加之外整體的傳輸效能也所有提升,也可預見7200.12系列達到2TB容量指日可待,當然更造福了有大容量影音檔案及開大型牧場使用者的儲存需求,當然這麼高容量的硬碟當作系統磁碟在管理上比較不便,也有一定的風險,如果在系統部分能夠搭配如SSD或是RAID 0 的高效能主硬碟使用,就是具有相當速度與容量兼具的組合 !!

maikings 2009-03-31 03:32 AM

XF的業代文又來了 :laugh:

takahara 2009-03-31 04:09 AM

引用:
作者maikings
XF的業代文又來了 :laugh:


PCDVD沒提供貼圖空間,
他拉的圖還是用xf站的,
有碟碟測試圖,
說是"XF的業代文"這太衝了吧 :ase
謝謝樓主分享。

列基 2009-03-31 04:37 AM

存取時間似乎向來不會是seagate的強項......

roma 2009-03-31 06:32 AM

機瘟事件+縮短 保固2年,列入 不優先考慮

BMG 2009-03-31 09:09 AM

是不是業代文不是重點吧
只要他貼的是真實數據還是有參考價值

leoatx 2009-03-31 09:25 AM

搜尋時間是敗筆
大概比較適合資料碟
不太適合當系統碟

xmx 2009-03-31 09:43 AM

anyway~還是謝謝樓主的測試文~
不過呢,我還是等 1.5TB 以上的容量才會考慮~
說到這奇怪了,為什麼 7200.12 沒有推出 1.5TB 以上的產品呢? :confused:

fairybear 2009-03-31 11:02 AM

哈~~說真的..小弟只是秉持著數據內容據實以告,產品當然有好有壞..Seagate這部硬碟Seek Time 真的是比較慢,所以囉..後面也建議大家可以當單純儲存資料用,系統的部分
可以採用更高效能的硬碟或是SSD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2:41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