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聯力Silent Force系列模組化電源供應器簡介及測試(圖多)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35448)
|
---|
聯力Silent Force系列模組化電源供應器簡介及測試(圖多)
聯力工業除了致力於機殼產品的製造外,最近也推出自有品牌的Extreme Power Supply系列電源供應器,這次測試的是三款由協益(Sirtec/High Power)所代工的Silent Force模組化電源供應器。
外盒正面,直接放上電源供應器實體照片,瓦數標示以貼紙貼於左下角。 ![]() 外盒背面,左方以圖示標示電源供應器主要特色,右方則是以英文詳細說明各項特點。 不過內部有部分說明有誤,例如13.5公分風扇標示為雙滾珠軸承,但實際上是油封軸承,有誤導之嫌,希望能將錯誤的內容修正。 ![]() 底部,將所有的接頭種類以實體照片呈現,下方的表格則是標示各機種所分別擁有的接頭數目。 ![]() PS-S650GE 650W機種外盒規格標籤。 ![]() PS-S750GE 750W機種外盒規格標籤。 ![]() PS-S850GE 850W機種外盒規格標籤。 ![]() 包裝內容一覽,有電源供應器本體、說明書、印有聯力網址及產品名稱的電源線/模組化線組收納包。 ![]() 本體外殼採用比較特別的黑色烤漆處理,外觀與質感都有類似岩石的粗糙表面。 ![]() 後方蜂巢網狀散熱出風口,交流電輸入插座及電源總開關也設置於此。 ![]() 散熱風扇為透明型式,並搭配電鍍黑配色風扇護網,中央有聯力商標圓牌。 ![]() 750W/850W機種外殼上貼了風扇延時關閉說明標籤,在關機後風扇會繼續轉動120秒,協助電源內部元件散熱,延長其使用壽命。 ![]() 模組化連接插座,650W機種有4個黑色的週邊裝置電源線6P插座及2個紅色的PCIE顯示卡電源線8P插座,上方有標籤說明接腳定義以及所使用的12V迴路編號。 ![]() 750W/850W機種除了上述的插座以外,還多了2個紅色PCIE顯示卡電源線6P插座,可支援多顯示卡電源需求,同樣以標籤說明接腳定義以及所使用的12V迴路編號。 ![]() 電源外殼側面除了黏貼輸出規格標籤外,還有一片聯力Extreme Power Supply Silent Force字樣的裝飾銘牌。 650W機種輸出規格標籤,12V採雙路輸出。 ![]() 750W機種輸出規格標籤,12V分割為四組迴路。 ![]() 850W機種輸出規格標籤,與750W機種差異在於提升了12V迴路電流及總輸出量。 ![]() 650W機種主要電源接頭為非模組化設計,提供一組ATX 24P、一組ATX12V 4P及一組EPS12V 8P電源接頭,線材均使用隔離網包覆處理。 ![]() 750W/850W機種的主要電源接頭,提供一組ATX 24P、一組EPS12V 8P及一組4P+4P ATX/EPS兩用電源接頭,線材同樣使用隔離網包覆處理。 ![]() 650W機種的線組收納包內含線組一覽,125V 15A安規電源線與固定螺絲也收納於此。 ![]() 顯示卡獨立電源接頭,兩條線組提供2個紅色PCIE 6+2P電源接頭,並在線組尾端上加上磁環,有助濾除細微雜訊成分。 ![]() |
週邊裝置電源接頭,兩條線組提供4個省力易拔型大4P及2個小4P,以650W機種來說接頭數目偏少。
![]() SATA裝置電源接頭,兩條線組提供6個SATA直角刺破型接頭。 ![]() 650W所有的線組插上後的樣子。 ![]() 750W/850W機種的線組收納包內含線組一覽,不同之處是多了兩條顯示卡用模組化連接線及提供較多接頭的週邊裝置模組化連接線。 ![]() 顯示卡獨立電源接頭,四條線組提供2個PCIE 6+2P及2個PCIE 6P紅色電源接頭,各線組尾端處同樣也加上磁環。 ![]() SATA裝置電源接頭,兩條線組提供6個直角刺破型SATA接頭。 ![]() 週邊裝置電源接頭,兩條線組提供6個省力易拔型大4P及2個小4P。 ![]() 750W/850W所有線組插上後的樣子。 ![]() 650W/750W/850W三款所附的線組全段均有黑色隔離網包覆處理,整體質感佳。 接頭防呆處理方面,PCIE線組插頭因為孔位形狀有所差異的關係,並無法插入週邊裝置用插座;週邊裝置線組插頭則是加上堵孔,同樣無法插入PCIE線路用插座,防呆處理確實。 ![]() 650W內部結構圖,使用銅色鋁質散熱片,搭配全黑色電路板。 ![]() 650W使用的散熱風扇為南實S1352512HH 13.5公分 12V 0.45A油封軸承透明風扇,並無安裝發光LED。 ![]() 交流輸入插座後方接點額外加上Cx及Cy電容,以增強濾波性能,不過其接腳與焊點並未包上熱縮套管,電源總開關後方接點則有絕緣包覆處理。 ![]() 電路板上EMI濾波電路,將輸入交流內的雜訊及干擾成分進行過濾及隔離。 ![]() APFC(主動功率因數修正)電路及功率級一次側PWM電路。 ![]() APFC輸出端使用Nippon Chemi-con日本化工SMQ系列400V 470uF 85度電解電容。 ![]() APFC與功率級一次側的控制電路核心為CM6800G PFC/PWM整合控制器。 ![]() 主要變壓器與輔助電源電路變壓器,兩者中間上方為3.3V輸出電壓調整用的磁性放大電路電感。 ![]() 二次側整流濾波輸出電路,5V/12V共用一環型輸出電感,3.3V則獨立使用一顆。 ![]() 主電路板各路輸出線組的熱縮絕緣套管並未套至最底,二次側及週邊電路採用TREC川遠105度電解電容。 ![]() 模組化線組輸出插座電路板,線路上敷錫以增強電流承載力,並使用塑膠片蓋住後方電路焊點,避免導電異物造成短路。 ![]() |
SITI點晶PS224電源管理IC,對各路輸出進行電壓、電流、短路監控,發生異常時將關閉電源供應器輸出,以保護電源及裝置的安全。
![]() 750W內部結構圖,採用不同於650W的結構,同樣是銅色鋁質散熱片搭配黑色電路板。 ![]() 850W內部結構圖,與750W主要差異在於PWM功率元件容量、12V迴路整流元件數目及輸出電感,並使用較大的APFC輸出電感及電容。 ![]() 使用的散熱風扇為南實S1352512H 13.5公分 12V 0.33A油封軸承透明風扇,同樣無安裝發光LED。 ![]() 交流輸入插座後方接點額外加上Cx及Cy電容,增強濾波性能,其接腳與焊點並未包上熱縮套管,電源總開關後方接點則有絕緣包覆處理。 ![]() 電路板上EMI濾波電路,將輸入交流內的雜訊及干擾成分進行過濾及隔離。 ![]() APFC電路與功率級一次側PWM電路區。 ![]() 750W使用的APFC輸出電容,為Nippon Chemi-con日本化工KMQ系列400V 390uF 105度電解電容。 ![]() 850W使用的APFC輸出電容,為Nippon Chemi-con日本化工SMQ系列400V 470uF 85度電解電容。 ![]() APFC與PWM電路的控制電路以獨立電路子板安裝,同樣採用CM6800G系列PFC/PWM整合控制器。 ![]() 主要變壓器與輔助電源電路變壓器,兩者之間為兩組磁性放大電路電感,用於3.3V及5V輸出調整。 ![]() 二次側整流濾波輸出電路,三組輸出環型電感分別為3.3V、5V、12V迴路所使用。 ![]() 主電路板各路輸出線組的熱縮絕緣套管並未套至最底端。 ![]() 模組化線組輸出插座電路板,線路敷錫增強載流,並使用塑膠片蓋住後方焊點。 ![]() 電源管理電路以獨立子板製作,使用SITI點晶PS224電源管理IC,對各路輸出進行電壓、電流、短路監控,發生異常時將關閉電源供應器輸出,以保護電源及裝置的安全。 ![]() 650W/750W/850W三款機種除APFC輸出電容外,其餘週邊電容均採用TREC川遠出品的105度電解電容,其耐用性尚需時間的考驗。 ![]() |
接下來便是上機測試。
測試平台照片: ![]() 硬體配備: 處理器:Intel Core 2 Extreme QX6700 @ 3.6GHz 1.45V 主機板:華碩P5K Premium/WiFi(P35 + ICH9R) 記憶體:創見1GB DDR2-667 D9GMH * 2 顯示卡:鴻海8800GTS(G80) 320M 硬碟機:Seagate Cheetah 36G * 2、WD萬轉小暴龍36G * 1、WD2000JD 200G * 1 其他:12公分風扇6個,MCP-650直流水冷幫浦1個。 測試配備: SANWA PC5000數位電表,以PC-LINK軟體跟電腦連線紀錄電壓歷程。 IDRC CP-230多功能交流功率測量器,測試待測電源供應器交流輸入電壓(V)、電流(A)以及實功率(W),透過電壓及電流求出總功率(VA),並計算功率因數(PF)。 如何測試: 1.在接上電源未開機前,量測交流輸入功率,此時樣本系統耗用直流功率為1.75W。 2.開機進入作業系統五分鐘後,量測交流輸入功率,此時樣本系統各裝置耗用直流功率為212W。 利用直流鉤表所量測出的各電壓輸出電流與功率: ![]() 3.於POWER暖機後,同時執行4個SP2004 CPU Stress Test、FurMark V1.5、Everest系統穩定性磁碟測試,每次運行十分鐘,總共四次,從處理器/主機板電源接頭量測各路電壓,紀錄各路電壓變化情形,並量測交流輸入功率,此時樣本系統各裝置直流耗用功率為427W。 利用直流鉤表所量測出的各電壓輸出電流與功率: ![]() PS-S650GE 650W機種各路電壓變化及轉換效率結果如下表: ![]() 直流輸出於212W下,效率為82%;於427W下,效率為84%。 3.3V電壓紀錄圖: ![]() 測試時產生28mV的降幅,於測試過程中呈現小幅跳動情形。 5V電壓紀錄圖: ![]() 因為在測試結束時發生突降情形,最大變化幅度為64mV,測試中電壓呈現振盪情形。 週邊裝置12V電壓紀錄圖:(注意,此圖每格單位為30mV) ![]() 測試中最大壓降200mV,電壓呈現小幅跳動情形,於測試結束時發生電壓突升。 處理器12V電壓紀錄圖:(注意,此圖每格單位為30mV) ![]() 測試中最大壓降224mV,電壓輸出有小幅跳動現象,測試結束時亦有電壓突升。 PS-S750GE 750W機種各路電壓變化及轉換效率結果如下表: ![]() 直流輸出於212W下,效率為80%;於427W下,效率為84%。 3.3V電壓紀錄圖: ![]() 於測試時發生22mV降幅,測試過程中並未呈現大幅變化情形。 5V電壓紀錄圖: ![]() 於測試時發生23mV降幅,測試過程中亦未呈現大幅變化情形。 週邊裝置12V電壓紀錄圖: ![]() 測試時產生最大41mV壓降,測試中呈現輸出小幅跳動情形。 處理器12V電壓紀錄圖: ![]() 測試時產生最大87mV壓降,測試中電壓輸出有小幅跳動現象。 PS-S850GE 850W機種各路電壓變化及轉換效率結果如下表: ![]() 直流輸出於212W下,效率為82%;於427W下,效率為85%。 3.3V電壓紀錄圖: ![]() 測試時產生最大33mV降幅,測試過程中呈現小幅振盪情形。 5V電壓紀錄圖: ![]() 測試時產生最大34mV降幅,測試中呈現局部電壓小幅振盪情形。 週邊裝置12V電壓紀錄圖: ![]() 測試時產生最大52mV壓降,測試中呈現輸出小幅升降情形。 處理器12V電壓紀錄圖: ![]() 測試中產生最大91mV壓降,測試中電壓輸出有小幅升降現象。 優點: 1.模組化設計,線材使用有彈性。 2.有一定的轉換效率。 3.750W/850W機種12V輸出安定性尚可。 缺點: 1.在12V負載為主的測試下,650W產生較大的12V壓降情形。 2.外盒後方說明部份需要更正。 3.使用的油封風扇及電容廠牌需要一段使用時間來考驗。 4.內部部分區域的絕緣處理需再加強。 報告完畢,謝謝收看。 |
請問zippy是第一家用磁環的power嗎?
用磁環真的有比較有用嗎!? |
引用:
終於有回覆了...感動 :agree: 誰先開始用磁環已不可考,不過emi磁環對於濾除高頻成分的小雜訊有幫助(類似一低通濾波器)。 |
內部的散熱片使用銅色鋁質搭配黑色電路板,主電容特別標上「MIJ」
聯力此舉似乎擺明了希望使用者將POWER打開來看,實際上大可不必如此,專心把小細節做好即可..... |
引用:
剛巧路過,才發現這一篇有些冷場,特來瞧個究竟, 嗯,感覺可能是此電供對PCDVD版友而言欠缺吸引力, 單就敝人的喜好,也寧可選「種子」的同級電供, 種子價格都還比聯力低一些,原X屋也有OK的價格, 加上聯力用了南實油封風扇,可能撐個兩年就要注意了, 不論如何,幫狼大小推一下文囉! :) |
狼大的測試的確可以提供一個很客觀的數據,給最近想要購買電源供應氣的人作為參考
|
引用:
小弟也是覺得聯力不如去專心搞機殼 要嘛就和唯一MIT的ZIPPY聯手:ase 聯力現在搞殼海戰術,一堆亂沒特色的產品 :stupefy: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38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