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影片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7)
-   -   最有誠意的台灣電影-海角七號 Cape No 7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14453)

半瓶醋 2008-09-08 03:09 AM

最有誠意的台灣電影-海角七號 Cape No 7
 


導演:魏德聖

編劇:魏德聖

攝影:秦鼎昌

演員:范逸臣
   田中千繪
   馬如龍
   馬念先
   民雄
   夾子小應
   林宗仁
   林曉培
   中孝介
   梁文音

音樂:呂聖斐
   駱集益

監製:黃志明
   魏德聖

評鑑星數:****

劇情簡介

六十多年前,台灣光復,日本人撤離。一名日籍男老師隻身搭上了離開台灣的船隻,也離
開了他在台灣的戀人:友子。無法當面說出對友子的感情,因此,他把懷念與愛戀化成字
句,寫在一張張的信紙上。

六十多年後,台灣的樣貌早已完全改變,各個角落的人為生活而努力,幾個活在不同角落
的小人物各自懷抱音樂夢想:失意樂團主唱阿嘉、只會彈月琴的老郵差茂伯、在修車行當
黑手的水蛙、唱詩班鋼琴伴奏大大、小米酒製造商馬拉桑、以及交通警察勞馬父子,這幾
個不相干的人,竟然要為了度假中心演唱會而組成樂團,並在三天後表演,這點讓日本來
的活動公關友子大為不爽,對這份工作失望透頂,每天頂著臭臉的友子也讓待過樂團的阿
嘉更加不高興,整個樂團還沒開始練習就已經分崩離析……。

影評

距離看過海角七號到現在差不多已經過了一個星期,所以這篇評論寫的算是晚了∼可能已
經有不少人在看過這篇文章之前就已經看到這段時間網路上頭的討論評價了,然而稱讚的
文章已經不少,卻不太有人聊【海角七號】的技術層面。

究竟【海角七號】為什麼會好看,為什麼有什麼特色?

因此我決定就一個半吊子影視從業人員的觀點,來聊聊我所看到的,【海角七號】的製作
面。

我相信看過的人都會同意,【海角七號】是一部非常有誠意的電影。

說他有誠意,是因為這部電影的表面功夫是近年來的國片裡做得最足的。不但打從頭一個
畫面,就用了國內罕見的特效場面,而且畫面豐富與音樂元素的充足都達到了商業電影該
有的標準。

以剪接的角度而言,畫面的快速切換讓影片的節奏保持活力,也較不容易讓觀眾疲憊,然
而要能夠不斷切換畫面,前提是必需要有足夠的素材;以往的台灣電影或礙於預算而省
工,或是因為作者自我的藝術堅持,總是會看到長時間的大遠景與中景畫面,偏偏這些長
鏡頭裡頭的動靜經常都相當細微也缺乏戲劇性,這些做法都大大加重了觀眾的負擔,也因
此,以往台灣電影才會帶給觀眾們畫面極悶的印象。如果仔細觀察海角七號,可以發現片
中畫面的切換相當的快速,除去人物對話的部份不提,幾乎沒有幾個畫面的長度超過六秒
以上,甚至還能看得到相當罕見角度的特殊攝影,或在水中拍攝,或從高處鳥瞰,影片畫
面的豐富可說是國片中的異數,這一點對於國片來說相當的難能可貴,而且【海角七號】
的畫面切換也不是為了換而換,配合劇中人物的對話,豐富且機智的插入不協調的畫面,
經常讓觀眾捧腹大笑。像是在片中,鄉鎮代表討論在地樂團時,忽然間插入兩段鄉民彈奏
民俗音樂與電子花車的畫面,或是茂伯失去Bass手之後的演奏鈴鼓特寫畫面,都是由剪
接帶動喜感的絕佳案例。

另外在音樂元素上,【海角七號】也擁有超越一般台灣電影的音樂渲染力,這部電影聘
請了眾多的音樂人參與電影的演出,因此在插入歌曲的豐富是無庸置疑的,這部電影的演
奏會場面算是相當的浩大而且豐富,音樂的感染力讓杜比環繞的的音效處理發揮的淋漓盡
致。而其中配樂也是電影的主角之一,由音樂串起畫面的蒙太奇影像,在全片當中不時出
現,老船航行時,日本歸鄉人的音樂主題貫穿了全片的溫情時刻,是一段非常有感染力的
主題曲�***中主角阿嘉的搖滾主題雖然相較之下較不耐聽,但這首歌出現的時候多半是影
片節奏快速進展的蒙太奇出現的時候,因此也達成了歌曲本身的任務。

不過【海角七號】這部電影並不是全無缺點,也許是因為首次處理特效畫面,歸日的船隻
經過的特效畫面一直都有抖動抽格的問題,阿嘉和友子吃完喜宴之後走過家門口的畫面有
失焦的問題,故事重點的日本情書的內容到了最後其實並未和現實一干角色們的故事有太
多的連結,而且男女主角的感情戲轉折顯得太過生硬,不過這都算是稍微美中不足的小毛
病,比較大的問題在於男主角的故事設計上有個較大的缺陷。

電影的兩位主角友子與阿嘉,都是從城市到鄉下的人,而這兩個角色其實代表的是時下台
灣的年輕一代在往自己的理想前進時所面臨的困境,阿嘉這個角色基本上是一個在台北打
拼失敗回到家鄉的失意人,然而從他的第一句台詞:「我操你媽的台北」開始。這個角色
就從未開心過,即使回到故鄉,他仍舊是不快樂的,角色不樂觀也罷,偏偏他做的每一件
事情都不能算是賞心悅目,當郵差懶得把信送完,甚至偷拆寄信人的信,好不容易有機會
可以表演,他還是不甘不願充滿怒氣的練習,要一直到最後與女主角友子發生關係之後他
才開心一點(這個故事的啓示彷彿是在告訴觀眾們,如果有一天,你在職場生涯中碰到這
種非常頑劣且自以為了不起的合作對象,解決的辦法就是和他發生性行為),不過到最後
一場送信給老婆婆的戲之後,阿嘉這個角色又做了很不討人喜歡的事情,他竟然在演唱會
火燒屁股的狀態之下「坐下來沈澱沈澱」,這場戲的確是有他的浪漫之處,然而在穿插了
在演唱會現場焦急等待的一干人等的畫面之後,卻顯得這個角色相當不負責任又自私自
利。在開場砸爛的吉他暗示了阿嘉不願意再面對音樂,可是電影並沒有告訴觀眾阿嘉之前
究竟遭遇過什麼挫折,只能從手指撥彈水面與鼓棒擊打水面來了解他的內心,然而這些卻
仍舊不足以讓觀眾喜歡這位主角,同樣面對人生的難關,鄉鎮代表想要建設鄉里的煩悶與
憤怒,友子在職場被一再欺凌的痛苦,以及勞馬背負妻子離開知的痛苦強顏歡笑,這些都
是很能讓觀眾理解並且同情的處理方式,而阿嘉卻偏偏都沒能讓觀眾看到他的遭遇,到最
後唯一可以指望觀眾喜歡這個角色的元素,就只有演員范逸臣的帥氣外型而已。

好在【海角七號】是一部擁有許多角色的電影,除了主角阿嘉之外,其他的配角的戲份相
當的多,而這些配角的故事都很引人入勝,從而沖淡了對阿嘉這個角色的不快感;女主角
友子面臨的人生困境不像阿嘉一樣裹在迷霧當中,而是實實在在的被上頭冷落,被下頭頂
撞,從而能令人感同身受,而其他住在鄉下本地的角色們,雖然也都有著自己必須解決的
難題,但是每一位都算是很樂天的處理這些問題,因此這些配角們相當的討人喜歡,而且
編劇將這些角色的對話處理的相當的生活化,更有吸引觀眾的親和力。其中林宗仁所飾演
的茂伯,恐怕是最搶戲也最有觀眾緣的角色了,看完這部電影之後,相信觀眾們最為印象
深刻的台詞,大概就是茂伯的那句:「幹!我是國寶咧!」,這個愛彈月琴的老郵差,一
心一意的只希望有人能夠聽聽他的表演,就算阿嘉在旁邊哼個一兩句歌,也能讓他高興不
已,他不但擁有時下台灣一般長者的可愛之處,更有趣的是他同時還擁有年輕人的進取
心,勇於爭取機會表演到了幾近蠻不講理的程度,但也因此能讓觀眾更為他瘋狂。

總體而觀,【海角七號】算得上是今年台灣最值得一看的電影,重點不在於這部電影的故
事多麼有深度或是有多麼的感人肺腑,而是這部電影是用一部商業電影的製片方式,讓觀
眾不知不覺的喜歡並且欣賞故事,而且他本身的價值也足以證明,台灣其實真的有能力拍
出觀眾導向的類型電影。

雖然導演魏德勝所付出的代價是這麼的高。


海角七號官方部落格
http://cape7.pixnet.net/blog/

apex168 2008-09-08 07:17 AM

我印象最深刻的台詞, 是:
尼姑『阿彌陀佛,這位菩薩....』
水蛙『阿彌陀佛,我不是土虱,我是水蛙...』
:laugh: :laugh: :laugh:

fangio 2008-09-08 10:34 AM

醋大講得真好~~~
的確,主角的情緒轉折是太突勿了點!
本來我以為阿嘉是看得懂那七封信的,後來才發現信寫的是日文 :jolin:

不過其他配角的表演實在太精采了,連機車行老闆娘也是 :shy:

nightowl 2008-09-08 11:30 AM

引用:
作者fangio
醋大講得真好~~~
的確,主角的情緒轉折是太突勿了點!
本來我以為阿嘉是看得懂那七封信的,後來才發現信寫的是日文 :jolin:

不過其他配角的表演實在太精采了,連機車行老闆娘也是 :shy:


聽站上的網友說其中有剪幾段劇情起來,所以我也跟你一樣感到有點突兀!
現在是期待出dvd啦! :laugh:
劇中的茂伯真是突出的配角 :laugh: :laugh: [我國寶勒!] :laugh: :laugh:

海豹 2008-09-08 12:44 PM

感謝醋兄開了一條路
讓大家能用不同的觀點對海七這片發表看法
我個人比較脫離一些台灣的主觀意識跟歷史情結
不因它是台灣製的電影就加分或減分
純粹從商業電影的完整性來看這片
借醋兄的討論兄發一下
得罪勿怪..
這些我也在開眼那兒的討論區發過了...

======================================================


導演:老闆,我想要拍一部片叫海角七坎,㟲述恆春七個怪咖因緣際會組成了一個樂團,努 力奮鬥最後終於成功的感人故事

金主:欸導演我跟你講,我有一個構想很好,就是一個日本老師在戰敗之後離開台灣,隔海和台灣相愛的女學生苦苦相戀的故事,你說有沒有搞頭呀?

導演:呃……是不錯,不過我現在想拍的故事比較現代,老闆你的想法,是不是我找好的編劇幫你另外寫個劇本,以後再幫你拍出來呢?

金主:不會吧大導演,我現在只有拍一部電影的預算,你拍了這部,下部什麼時候幫我拍我還不知道呢,我知道你那個海角七坎的想法很好,不過電影就是要有強烈的愛情戲才能感動人,才有票房,你可以把我的點子跟你的想法融合在一起,不要叫什麼七坎七坎的,太老派了,這麼把,就叫海角七號,七號代表地址,又能代表人數,你把我們兩人的idea和在一起,做成瀨尿牛丸不就成了,傻瓜

導演:好……我……我儘量……

(以上為不負責任的猜想,得罪勿怪……:p)

  以往我總是將國片視為畏途的,但看過此片的預告之後,發現此片像是一群雜牌軍組在一起做成大事的劇情,這類公式的電影相當常見,日片有水男孩、扶桑花女孩,五個相撲的少年等,歐美片更是不少,有十全大補男,修女也瘋狂,以及一堆的勵志電影,但在台灣,這類型的電影卻是近年少見,誇張一點的說,我想可能二十年台灣沒出過這種電影了,看到一些討論區對此片也傳出好評,我忍不住去看了這部電影,先說我是週五下午看的,大廳坐了近一、兩百人,這在國片裡應該是少有的好票房,這點應該是為國片感到欣喜的。

  電影從唸著對遠方台灣愛人思慕的日文口白開始,開出了二戰時開啟的師生戀的一條主軸,之後畫面轉到現代,帶著行囊的阿嘉摔爛了吉它、咒罵著台北騎車回到了恆春,領導(?)雜牌軍組成樂團,最後在演唱會的暖場表演大放異彩,這是電影的第二條線,也可以說是電影真正的龍骨,一般多線前進的電影,不同主軸之間有交纏密切、也有連結誨澀的(如時時刻刻),也有交叉得有些莫名其妙的(像黑色追緝令),但在這部海角七角中,雙線卻覺得有種比例失衡的感覺,並不是指戰後日台戀這條線時間較短,而是這條線、很難讓我覺得有存在的“必需”,夾入了這條線,並無法幫我更深入理解雜牌軍樂團這條線的內容,整條線抽離,對另一條線毫無影響,加上太過平舖直述,即便電影花了相當多口述日文書信的時間在舖陳,但……無數長串愛慕的自述,我個人聽(看)了卻沒什麼感覺,充其量只是藉由書信的方式,來繪出這條線的樣貌,卻沒被感動,因此就覺得兀長了,最後的場景終於出現了梁文音,此時我開始讀秒(原諒我這麼無聊= =),最後發現……那被印在大海報上,彷彿很重要的角色的梁文音,在130分鐘的電影裡,只出現了3分鐘,這麼說如果大家還是想像不到是什麼情況的話,就像是鐵達尼號的海報上,印的不是傑克跟蘿絲,而是傑克那被倒下來的煙囪壓死的朋友跟肉絲帶的女傭,讓人不禁對於海報製作的意圖充滿了問號@@?而且……此線到了最後是年邁的女學生背對著看到男主角多年前所寫的信,畫面拍著她的背影,沒有多做交待,我也不知這條線對我有什麼交待了,對應於片中的另一條主線,這條線的存在……我覺得是有些尷尬地啊。

  談回到阿嘉回恆春,因緣際會成為了雜牌軍樂團的主唱,照理說、這種劇情應該是很好拍的,甚至可以說是有公式可套的,但不知編導是要故意避開公式還是什麼的,像我這種被票房電影養大的小孩,總覺得有很多點沒有出來,很多東西也沒有交待,例如說吧,阿嘉為什麼要離開台北?他好像是發生了一些事讓他灰心喪志,問題是電影沒演出來,沒演出來就代表交待不清嗎?當然不是,只是一般的電影,編導在後來的劇情總會提供一些零星的線索,讓觀眾自己去湊出台北那段的面貌,可是沒交待那段事,對這部片的觀眾會有損失嗎?呃……並不會,那我幹嘛執著在導演沒交待的那段台北的事?我想就是因為有種元素,我看了預告後,以為我進電影院會在影片中看到,但最後卻沒在劇情中看到的東西,那就是這類電影,一定會擺在第一位的元素,那就是……成長。

  勵志電影的人總是要成長的(當然編導可能也從不覺得這是勵志電影,所以就沒這麼想- -,因此我可能對此片是有誤解的,但將錯就錯,就讓我發一下牢騷吧),而什麼是成長?就是突破以往的缺點,矯正以往的心態,阿嘉的角色很能也很應該做這樣的發揮,但……如我上面的疑問,我們不知道台北他發生了什麼事,我們也不會知道他後來有沒有成長,如一個陌生的國中生站在你面前,你量出他現在是170公分,但你不知道他去年多高,你怎麼知道他這年有沒有長大?有些情節雖然電影不演,但編導應該要做出一些更深的推想,畢竟劇中每個角色的人生,並不是從鏡頭帶到他那時間才開始的,想得愈多,劇情會愈紮實,就算無法都描述出來,也會像冰山一樣,只露出整體的十分之一,但下面更龐大的體積,會讓上面露出的這塊也很穩固,而不會浮浮的,浮浮的這個問題,是我覺得此片角色塑造的一個通病,尤其在老演員跟年輕演員之間產生了很大的差別,在這片裡,會覺得老演員角色不一定重,但是每個人的本份都演得穩穩的,你不會覺得他的角色有什麼交待不清的地方,不知是這些老演員的角色較為簡單,還是老演員自己會為角色推演思考,但年輕演員,如阿嘉,勞馬,友子,十歲鋼琴小天才大大,馬拉桑,我總是覺得他們的故事不太完整,有些轉折也是顯得突兀的,如阿嘉和友子之戀,之前毫無癥兆,甚至讓友子在酒席上的那場失控,顯得是很無厘頭的,勞馬又為什麼指揮交通到一半,會突然走去找阿嘉的碴呢?不是不能找,但之後將前因加進去就很OK,如阿嘉離開恆春前是小混混,跟勞馬早有過節,這種事加一句話就交待啦,如讓勞馬喊著:幹!不要以為你穿制服我就相信你現在會做正事,小天才大大始終像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戴耳機不管別人的大聲唱歌,彈奏的快慢跟別人也不搭,那後來又怎麼能那麼善解人意的安慰老婆離開的勞馬?130分鐘的電影,不至於加不進伏筆,可是編導就好像被下了一道不准用伏筆的緊箍咒一樣,如那賣小米酒的馬拉桑,最後才顯露出他會彈貝斯的才華,在一般的電影裡,可以在前段很自然的安排他拿著酒經過練團室,聽到裡面彈得很爛的貝斯,他就不經意的按出了幾個和弦的動作,這種畫面不用多,一秒鐘就可以藏進去了,但編導就是不藏,也許不用伏筆是編導的風格吧,但我覺得加進去,也許會幫助劇情自然順暢一點......

  看完電影,我是覺得有點小可惜的,它應該可以怕得更紮實一些,角色應該要表現的成長與進步的部份,也要更明顯一點,更可惜的是,這片是組樂團的電影,選歌卻太過草率的,跟主題不太有直接的呼應,我一直覺得拍音樂電影是很難的,劇本要跟音樂match,導演必需要有過人的音樂素養,這片給我感覺,配音很好很順暢,但應該貫穿全片精神的那2,3首歌,導演卻選得太過輕率了,不過......我覺得這部已經是值得進電影院一看的國片,尤其裡面的甘草人物茂叔,每次出場都令人絕倒,堪稱是片中的靈魂人物啊,滿分五顆星的話,我會給2顆多一點吧--

  後續補充...

關於日本書信那段我所說沒有交待,不是指老友子轉回頭就算是一種交待,而是這60年的苦戀,老梁文音要用什麼心境來回應呢?隔了60年才送到的心意,管她老淚縱流,皺紋密佈,我都想知道她覺得是苦是澀是笑是甜,導演接受訪談時,回應說這畫面是希望讓大家感受到這段愛情最遺憾的點...

呃...聽過導演解說,我還是不太能把這意念跟那一幕的畫面連結, 60年才寄出的情書,本身已是一種巨大的遺憾了,不是嗎?,似乎無法感受到導演有將所有的遺感濃縮到最後這點才散發出來,大概是我慧根太差了吧>.<

而且...梁文音目送中孝介搭船離開那段,中孝介蹲著露出一個頭,這畫面感覺是有點窘的...
我知道他不想讓梁文音看到,但為什麼要蹲著= =,躲在船艙邊緣露出半臉,也是口以的啊,蹲著的姿勢...實在抵消了許多我的感動度說

  留白固然是留下餘韻的高超技巧,但情節多交待一些,不但無損影片價值,甚至還能更帶動觀眾的情緒,多描寫一些阿嘉跟友子曖昧互動,觀眾不會覺得不好,反而更會期待他們陸續的發展,更能感受到那愛情的韻味

  比方電影是條滑水道,導演打造這條滑水道,帶著觀眾的情緒旋轉起伏,導演的材料選的很好,打造的步驟也都很流暢,就是有些線條彎得太硬了一點,有些觀眾順著被帶下去了,有些像我這種黏著度不高的觀眾,就有稍微被甩開一些,再smooth一點就滿分了,也許就勵志或愛情的成份,海角七號還有一點點可以改善的空間

  但不能不說,就喜劇而言,國片已少有一片能讓我這麼從頭笑到尾了~~
  
  好想要茂伯的簽名照啊∼ :laugh:

n0922 2008-09-08 02:39 PM

當初是在完全不知道劇情的情況下去看的...只知道大家都說好看

以整體的故事性來講...可能太多腳色而使的劇情分散有點薄弱

但導演使用了平易近人的手法表現出每個腳色的特色...真的讓人有再看自己周遭生活的感覺

在加上片中笑料不斷...真的補足了電影中許多缺點

上週末海角竟然以第三周放映姿態衝上週末票房冠軍..已用票房證明他的價值.....真的是恭喜魏導

n0922 2008-09-08 02:52 PM

引用:
作者apex168
我印象最深刻的台詞, 是:
尼姑『阿彌陀佛,這位菩薩....』
水蛙『阿彌陀佛,我不是土虱,我是水蛙...』
:laugh: :laugh: :laugh:


哈..我印象比較深的是

馬如龍演的議員坐電梯..聽到大大唱的那首爆紅的歌
說的一句化:"看,誰說我們恆春沒有人才"
:laugh: :laugh: :laugh: :laugh:

這部片裡...這些老演員們也是佔了很多重要的腳色阿

hsinyic2 2008-09-08 04:48 PM

引用:
作者海豹
阿嘉和友子之戀...

1.同是天涯淪落人
2.酒精作祟
3.男人不壞女人不愛嘛!
4.原本極度討厭後來卻極度喜歡這種題材其實也很常見(ex.傲慢與偏見)

引用:
作者海豹
勞馬又為什麼指揮交通到一半,會突然走去找阿嘉的碴呢?

1.勞馬的爸爸有說他最近心情不好
2.要找碴當然是找生面孔而且是看起來屌兒啷噹的年輕人囉!

引用:
作者海豹
小天才大大...那後來又怎麼能那麼善解人意的安慰老婆離開的勞馬?

直覺與她在教堂幫忙有關吧,耳濡目染之下自然成了一個好的傾聽者


再補充
比如林曉培跟阿嬤鬧翻,電影也沒交代
會不會是阿嬤因為自身的經驗而反對她跟日本人交往?

Statics 2008-09-08 06:02 PM

引用:
作者apex168
我印象最深刻的台詞, 是:
尼姑『阿彌陀佛,這位菩薩....』
水蛙『阿彌陀佛,我不是土虱,我是水蛙...』
:laugh: :laugh: :laugh:

英文翻的也很絕
Amitabha, please...
Amitabha, I am not police..

dahone 2008-09-08 06:06 PM

引用:
作者apex168
我印象最深刻的台詞, 是:
尼姑『阿彌陀佛,這位菩薩....』
水蛙『阿彌陀佛,我不是土虱,我是水蛙...』
:laugh: :laugh: :laugh:

這一段如果你有注意畫面下方的英文字幕,
同樣也會讓你笑翻的,真是服了那位翻譯,
可見得導演在很多小地方也是有下了功夫,
而不會因為它只是沒有什麼人(台灣觀眾)
會去注意的英文字幕而草草了事。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42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