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您知道陳慶之嗎?? 不出名的不敗將領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08795)

carage 2008-08-04 10:25 AM

您知道陳慶之嗎?? 不出名的不敗將領
 
不出名的不敗將領---陳慶之
我想大部分的人如果聽到陳慶之直覺反應都是沒聽過,那是誰呀?
(上個週末我在MSN上幾乎逢人就問)
我自己之前也是這樣的一員,雖然之前在影片區似乎有聽人提過但沒放在心上直到週五看完一篇小說才對他開始感興趣.
從史料上來看,這位仁兄起碼都是以一抵十,一些將領做到以一敵二敵三就已經被吹捧成不世名將戰爭天才了,那這位不知該如何形容了?
但是如此傑出的將領不知為何如此罕為人知??
至少我覺得一般人比較熟悉的三國名將的功績相較之下似乎就名不符實了.
而且內政也很強, 文武雙全了.
如果不是史料沒記載他發明了啥, 我都懷疑他是穿越人士了...Orz
2000 vs 70000 勝
7000 vs 70000 勝
7000 vs 300000 勝 (扶植出了一個鄰國皇帝)
7000 vs 號稱百萬大軍 和/敗 (野史傳說敗於天災??)

我覺得這樣的傳奇人物很適合拍電影.
實在不懂為何我們會不認識他呢?
另外還有哪些超人是我們歷史教育的遺珠呢?

carage 2008-08-04 10:46 AM

不出名的不敗將領---陳慶之
我想大部分的人如果聽到陳慶之直覺反應都是沒聽過,那是誰呀?
(上個週末我在MSN上幾乎逢人就問)
我自己之前也是這樣的一員,雖然之前在影片區似乎有聽人提過但沒放在心上直到週五看完一篇小說才對他開始感興趣.
從史料上來看,這位仁兄起碼都是以一抵十,一些將領做到以一敵二敵三就已經被吹捧成不世名將戰爭天才了,那這位不知該如何形容了?
但是如此傑出的將領不知為何如此罕為人知??
至少我覺得一般人比較熟悉的三國名將的功績相較之下似乎就名不符實了.
而且內政也很強, 文武雙全了.
如果不是史料沒記載他發明了啥, 我都懷疑他是穿越人士了...Orz
2000 vs 70000 勝
7000 vs 20000 勝 (還是攻城!!)
7000 vs 70000 勝
7000 vs 300000 勝 (扶植出了一個鄰國皇帝)
7000 vs 號稱百萬大軍 和/敗 (野史傳說敗於天災??)

我覺得這樣的傳奇人物很適合拍電影.
聽說他是銀英傳的楊威利人物設定原型,另外田中大神為他寫了一部歷史小說《奔流》
實在不懂為何我們會不知道他呢?
另外還有哪些超人是我們歷史教育的遺珠呢?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9...%BA%86%E4%B9%8B
陳慶之
維琪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索
陳慶之(484年∼539年),字子雲,義興國山(今江蘇宜興)人,中國南朝梁將領。少為梁武帝蕭衍隨從。後為武威將軍,有膽略,善籌謀,帶兵有方,深得眾心。
梁大通元年(527年),與尋陽太守韋放合攻魏之渦陽(今安徽蒙城)。魏遣征南將軍元昭率數萬步騎來救,陳慶之乘魏軍遠來新至,僅率200騎擊破其前鋒。
後又與諸將連營而進,背渦陽城與魏軍相持。自春至冬,交戰頻繁,將士疲憊。有的將領建議退兵,他力主決戰。魏軍築就13壘以控制梁軍,他領兵夜出,破其四壘,渦陽城主王緯乞降。梁軍乘勝強攻,俘斬甚多,其餘九壘皆潰。
北魏後期,朝政腐敗,民族矛盾和階級矛盾激化。大通二年,北魏發生內亂,鎮壓叛亂的爾朱榮大肆屠殺北魏皇室,魏北海王元顥以本朝大亂為由降梁,並請梁朝出兵助其稱帝帝。出於戰略上的考慮,梁武帝以元顥為魏王,並以陳慶之為假節、飆勇將軍,率兵7000人護送元顥北歸。
中大通元年(529年)四月,陳慶之領兵乘北魏征討邢杲起義軍之際,乘虛攻佔滎城(今河南商丘東),進逼梁國(今河南商丘)。魏將丘大千率眾7萬分築九城,以抵禦梁軍。陳慶之率軍進攻,一日之內攻佔三城,迫使丘大千投降。元顥遂于睢陽(今河南商丘南)城南稱帝。授予陳慶之使持節、鎮北將軍、護軍、前軍大都督。時魏濟陰王元暉業率羽林軍2萬來援,進屯考城(今河南民權東北)。考城四面環水,守備嚴固。陳慶之命部下在水面築壘,攻陷其城,全殲2萬,俘元暉業獲,租車7800輛。
梁軍直趨洛陽,所過之處,魏軍望風而降。五月,魏帝元子攸分派部眾扼守滎陽(今屬河南)、虎牢(今滎陽西北汜水鎮)等地,以保衛京都洛陽。元顥攻佔梁國後,封陳慶之為衛將軍、徐州刺史、武都公,命其繼續督軍西上攻滎陽。魏左僕射楊昱、西阿王元慶、撫軍將軍元顯恭等率羽林軍7萬守滎陽,以據梁軍。魏軍兵鋒甚銳,加上滎陽城堅,陳慶之攻之不克。時魏將上党王元天穆大軍將至,先遣其驃騎將軍爾朱吐沒兒領胡騎5000、騎將魯安率夏州步騎9000增援楊昱。又遣右僕射爾朱世隆、西荊州刺史王羆率騎兵1萬,進據虎牢。魏軍共計30萬人,對梁軍進行合圍。元顥派人勸楊昱投降,但被拒絕。不久,元天穆與爾朱吐沒兒相繼而至,魏軍一時旗鼓相望。
時滎陽城未克,梁軍將士皆恐,陳慶之解鞍秣馬,對將士們說:“吾至此以來,屠城略地,實為不少;君等殺人父兄,略人子女,又為無算。天穆之眾,並是仇讎。我等才有七千,虜眾三十余萬,今日之事,義不圖存。吾以虜騎不可爭力平原,及未盡至前,須平其城壘,諸君無假狐疑,自貽屠膾”(《梁書•陳慶之列傳》)。乃親自擂鼓攻城,只一鼓,梁軍便悉數登城。勇士宋景休、魚天湣首先登上城牆,梁軍相繼而入,遂克榮陽,俘楊昱。不久,元天穆等引兵圍城,陳慶之遂率3000精騎背城而戰,大破之,魯安於陣前投降,元天穆、爾朱吐沒兒單騎獲免。陳慶之收繳滎陽的儲備,牛馬穀帛都不可勝計。陳慶之旋即進攻虎牢,爾朱世隆不敢戰,棄城而逃,梁軍俘魏東中郎將辛纂。
魏孝莊帝元子攸為避陳慶之鋒芒,被迫撤至長子(今山西長子西)。元顥遂入洛陽,魏臨淮王元彧、安豐王元延明率百官迎元顥入宮。元顥改元大赦,以陳慶之為侍中、車騎大將軍、左光祿大夫,增邑萬戶。不久,上党王元天穆、王老生、李叔仁又率兵4萬攻克大樑,並分遣王老生、費穆進據虎牢,刁宣、刁雙入入梁、宋。陳慶之聞後,率軍掩襲,魏軍皆降。元天穆率十餘騎北渡黃河而逃,費穆攻虎牢,將克,忽聞元天穆北逃,自以為無後繼,遂降于陳慶之。陳慶之又進擊大樑、梁國,皆克之。梁武帝聞訊後,再次親書詔書進行嘉勉。陳慶之和部下皆穿白袍,一路上所向披靡,所以洛陽城中童謠曰:“名師大將莫自牢,千兵萬馬避白袍”(《梁書•陳慶之列傳》)。陳慶之又以7000之眾,從銍縣至洛陽,前後作戰47次,攻城32座,皆克,所向無前
不久,魏大軍反擊,攻陷洛陽,他因兵少失敗,潛返南方。
中大通四年(532年),高歡誅殺爾朱氏(參見高歡擊爾朱氏之戰),奪取北魏朝政大權。中大通六年(534年)和七年(535年),高歡和宇文泰先後立元善見和元寶炬為帝(參見北魏分裂之戰),史稱東魏和西魏,北魏從此滅亡。陳慶之南歸後,特尊重北人,朱異覺得奇怪,便問他,陳慶之說:“吾始以為大江以北皆戎狄之鄉,比至洛陽,乃知衣冠人物盡在中原,非江東所及也,奈何輕之” (《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五十三》)?十二月,梁武帝以陳慶之為持節、都督緣淮諸軍事、奮武將軍、北兗州刺史。時有妖僧僧強自稱天子,土豪蔡伯龍也起兵與之相應,眾至3萬,攻陷北徐州。濟陰太守楊起文棄城而逃,鐘離太守單希寶被害。梁武帝詔令陳慶之前去征討,並親自臨白下城為其餞行。梁武帝對陳慶之說:“江、淮兵勁,其鋒難當,卿可以策制之,不宜決戰”(《梁書•陳慶之列傳》)。陳慶之受命而行,未到十二天,便斬蔡伯龍、僧強,傳首建康。中大通二年(西元530年),梁武帝以陳慶之為都督南、北司、西豫、豫四州諸軍事、南、北司二州刺史,其餘如故。陳慶之到任後,遂圍懸瓠(今河南汝南),破魏潁州刺史婁起、揚州刺史是雲寶于溱水,又破行台孫騰、大都督侯進、豫州刺史堯雄、梁州刺史司馬恭于楚城。陳慶之隨即減免了義陽鎮的兵役,停止水運補給,使江湘諸州得以休養生息。並開田六千頃,二年之後,糧食充實。梁武帝為此經常嘉獎陳慶之。同時又陳慶之又表請精簡南司州為安陸郡,置上明郡。大同元年(西元535年)二月,陳慶之攻東魏,與東魏豫州刺史堯雄交戰,因不利而還。大同二年(西元536年)十月,東魏定州刺史侯景率7萬人寇楚州,俘楚州刺史桓和,侯景乘勝進軍淮上,並寫了信勸陳慶之投降。梁武帝遣侯退、侯夔等前去增援,軍至黎漿,陳慶之已擊破侯景。時值大寒雪,侯景棄輜重而逃,陳慶之則收其輜重而還。同年,豫州鬧饑荒,陳慶之開倉放糧濟災民,使大部分災民得以度過饑荒。以李升為首的800多名豫州百姓請求為陳慶之樹碑頌德,梁武帝下詔批准。大同五年(西元539年)十月,陳慶之去世,時年五十六歲。梁武帝以其忠於職守,戰功卓著,政績斐然,追贈他為散騎常侍、左衛將軍,鼓吹一部,諡曰 “武”,還詔令義興郡發500人為其會喪。長子陳昭嗣。陳慶之性格祗慎,每次奉詔,都要洗沐拜受;生活儉樸,只穿素衣,而且不好絲竹;雖身為武將,但射箭卻不能穿劄,而且也不善於騎馬,但善撫士卒,能使部下為其效死力。更為難得的是陳慶之出自寒門,在梁朝歷史上能達到這樣成就的,只有他和俞藥(官至雲旗將軍,安州刺史)。點評:陳慶之一生征戰,常設奇謀,多為以少勝多,而且長於攻城。無論是北伐橫掃河洛,或揮師馳騁邊陲,均充分顯示其傑出的軍事才能。北伐之戰,可謂氣吞萬里如虎,連毛澤東讀《陳慶之傳》至此,也不盡為之神往。“陳慶之有將略,戰勝攻取,蓋頗、牧、衛、霍之亞歟。慶之警悟,早侍高祖,既預舊恩,加之謹肅,蟬冕組佩,亦一世之榮矣”(《梁書•陳慶之列傳》)。“陳慶之初同燕雀之遊,終懷鴻鵠之志,及乎一見任委,長驅伊、洛。前無強陣,攻靡堅城,雖南風不競,晚致傾覆,其所克捷,亦足稱之”(《南史•陳慶之列傳》)。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E9%99%88%E5%BA%86%E4%B9%8B&variant=zh-cn"

newhamgII 2008-08-04 10:51 AM

引用:
作者carage
不出名的不敗將領---陳慶之
我想大部分的人如果聽到陳慶之直覺反應都是沒聽過,那是誰呀?
(上個週末我在MSN上幾乎逢人就問)
我自己之前也是這樣的一員,雖然之前在影片區似乎有聽人提過但沒放在心上直到週五看完一篇小說才對他開始感興趣.
從史料上來看,這位仁兄起碼都是以一抵十,一些將領做到以一敵二敵三就已經被吹捧成不世名將戰爭天才了,那這位不知該如何形容了?
但是如此傑出的將領不知為何如此罕為人知??
至少我覺得一般人比較熟悉的三國名將的功績相較之下似乎就名不符實了.
而且內政也很強, 文武雙全了.
如果不是史料沒記載他發明了啥, 我都懷疑他是穿越人士了...Orz
2000 vs 70000 勝
7000 vs 70000 勝
7000 vs 300000 勝 (扶植出了一個鄰國皇帝)
7000 vs 號稱百萬大軍 和/敗 (野史傳說敗於天災??)

我覺得這樣的傳奇人物很適合拍電影.
實在不懂為何我們會不認識他呢?
另外還有...

七八年前我第一次看小說"風翔萬里"和"銀河英雄傳說"間接知道田中芳樹作者的存在,我覺得作者寫得不錯,後來我無意購買"奔流"小說知道陳慶之將軍的存在,若我沒有查證史料證明陳慶之作戰的記錄,我很難相信陳慶之如何領兵打敗大軍呢 :stupefy: 我想如果他加入有名的三國時代登場,三國的歷史一定會改變! :D

horace0110 2008-08-04 11:59 AM

1.他真的很厲害
2.他率領的算是精兵
3.那個年代烏合之眾居多,所以他的名氣會被埋沒

orcish 2008-08-04 12:19 PM

記得玩三國志的虛擬劇本有看過這名字...

寧缺務濫 2008-08-04 12:32 PM

引用:
作者orcish
記得玩三國志的虛擬劇本有看過這名字...

就是這三個字.....哈

時空錯亂了

franko 2008-08-04 12:35 PM

我看過資料有寫,寫陳慶之事情的史書,被認為為偽史,可信度不高。

winchen 2008-08-04 01:13 PM

我只知道楊威利, 不知道陳慶之.... :jolin:

carage 2008-08-04 02:59 PM

引用:
作者franko
我看過資料有寫,寫陳慶之事情的史書,被認為為偽史,可信度不高。


是因為當時政權變更過於混亂嗎?

chli2498 2008-08-04 03:59 PM

我只聽過鷹之團, 沒聽過陳慶之 :laugh: :laugh: :laugh: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29 P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