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問題] 蘋果電腦的利潤...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788865)
|
---|
[問題] 蘋果電腦的利潤...
因為最近送iPod給朋友...
然後剛好也有用到 "禮品包裝" 這個服務 收到貨之後我有稍微把禮物拆開來看一下 我發現蘋果的包裝不知道要算簡單還是困難 然後賀卡一張... 這樣子要價美金大約6塊錢... 如果自己用的話可能美金3塊錢就搞定了... 剛剛也突然想到之前好像國外有人把iPod拆解後去算它的成本.. 蘋果好像賺了快1/2的利潤..? 到底是怎麼辦到的= =?? 還蠻納悶的..:confused: 還是有類似的書可以推薦看一下的? 關於蘋果賺錢這方面的書@@" 謝謝Orz |
我不知道成本
但我知道以前在上行銷學時.有學過一種定價策略 忘了英文是啥 不過翻成中文叫做撈油定價 老師解釋說;就像拿個杓子把浮在水上的油撈起來一樣 新產品上市先給它定個天價.先把愛敗家的人的油水給撈走 之後再慢慢降價.給其他消費者一種價格合理.可以入手的錯覺 所以只要有新產品上市我都不會搶去買 不過最主要是因為我做過一些敗家產品的業務...所以有了解... |
其實大家看東西的成本只看到實體的成本
別忽略了行銷、品牌、研發.....等等的成本 由其研發成本這項支出台灣始終不願多花錢的 這是台灣企業很弱的一塊 |
產品毛利約在50%的很多,但是在扣掉研發、行銷等等有的沒有費用,其實,廠商賺的淨利沒想像中的多!除非是市場獨佔下的狀況
|
新品上市本來就是最貴的...
沒人可以肯定新品會受市場歡迎 自然要在一開始盡量回收成本 而且剛開始的邊際成本也是高的 隨著技術及大量生產 成本才會下降啊.. 再者 ipod本來就不是薄利多銷的消耗性產品 利潤比率高點也很正常... 物料成本就佔50% 很高了.. 衣服不是常在打1折 3折 5折的 那你想他的物料成本多少.... |
各位真的是一語點醒@@"a
我完全忘記研發、行銷之類的費用@@"a 只有一直專注在單一成本Orz.. 這樣算算...似乎是還好 可是像shuffle這種播放器,它怎麼一樣有辦法賣那麼貴?(Apple的Logo會吃很重嗎?) |
引用:
一項創新產品的研發費用是很恐怖的,你看到的是能夠量產上市的新產品,卻沒看到一大筆研發費用花下去,但是卻無法上市的產品。 至於 shuffle,或是直接泛指 iPod 也可以,很多人批評以同樣容量的其他廠牌MP3撥放器來看,Apple根本是暴利。 關於這點,台灣蘋果的售價佔很大的因素(換算成美金來跟世界各國售價相比,台灣相對貴的多,很多好康的優惠台灣也沒有),但你可以比較看看當它們推出的同期,市面上有多少MP3撥放器具有跟iPod相同或是類似的規格。 以shuffle一代來說,當時市面上根本沒有1G或以上的其他相似MP3撥放器,能夠把1G的硬碟塞在那麼小的一個空間裡面,並且能夠量產上市,在當時的確是給人耳目一新之感。 以市佔率來說,Apple在個人電腦與周邊產業來說並不高,如果沒記錯的話,Apple在台灣更只有個位數的佔有率。 然而,BMW、Benz、Porsche在汽車市場的佔有率一樣不高,但是你卻不會去質疑它們在汽車業的龍頭地位,它們賣的是創新與品質,做的是讓其他人隨之起舞的產品,而這正是一個品牌的魅力所在。 說這麼多不是為了神格化Apple,我也不是蘋果基本教義派,只是建議如果樓主有機會的話,買台或是借台蘋果來玩玩看,可能會有新的想法出現。 PS : 想看褒蘋果,或是貶蘋果的文章,可以去M01逛逛,那裡不論是iPod跟其他撥放器,或是Apple跟PC都戰的很厲害,真正的蘋果基本教義派那裡多的是。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30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