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歌仔戲好像後繼無人了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776836)
|
---|
歌仔戲好像後繼無人了
小時後晚上的六七點都是陪外公外婆看歌仔戲渡過的
印象中就是楊麗花跟葉青打對台,不過這幾年好像沒落了,沒看到新人出現 只有楊麗花偶而出來演個幾場,票不但貴還買不到,這種鄉土劇大概無法再 傳承下去了,倒是布袋戲還屹立不搖 最近在看霹靂台的虎膽義魄,裡面的演員老了好多,畢竟也過了25年,有一個 演員已經變成13姨了,年輕時還蠻漂亮的 狄鶯算是葉青歌仔戲團的當家花旦,年輕時很漂亮,感覺上她變化的最少 |
不過還是有迷錄了上千捲帶子 , 花了百萬左右買器材 ,
看報導 , 一位大學生迷上 , 跟某團表演到那裡就拍到那裡 , 全部打工錢跟卡債都花在上頭 ... |
布袋戲已經跟過去不同了
大量的特效運用之下已經是現代感十足了 很多年輕族群也會去看 加上還有DVD出租 在家看不受時間地點所限 自然會養出一堆觀眾 我覺得布袋戲已經是台灣現代藝術之一了 歌仔戲這種舞台式的很難去轉變 也沒看到有人去做什麼突破式的改變 吸引不到注意自然消失 |
引用:
歌仔戲要像拍古裝劇有各種場景才有人捧場 廟會那種早年乏人問津...是演給神明觀賞的 :jolin: 歌仔戲好像有個特微:用唱的都是七字一句 |
台灣歌劇 :D
|
印象中
台灣有歌仔戲大學 |
引用:
以前電視有笑虧的歌仔戲,類似搞笑的,算一種突破吧 現在還有客語的布袋戲,也算是一種突破 國劇電視上也好像消失了 |
引用:
如果沒記錯的話,記得那部戲好像是明華園的演員去擔綱的, 主角是扮演微服出巡的巡按,主題曲叫倒退嚕,還蠻有趣的~ :p 當年的歌仔戲花旦,除了楊麗花跟葉青外,另外還有黃香蓮,剛好分居三台 :laugh: 個人認為劇情內容是關鍵,布袋戲的劇情可以推陳出新,引人入勝, 但傳統歌仔戲演的多是耳熟能詳的歷史故事,比較沒有新鮮感。 以前楊麗花曾在電視上演過一個角色,叫中原一點紅, 整部戲就像是武俠小說一樣,看了就很津津有味。 以前的歌仔戲演員,現在大多出現在台語的戲劇中,他們也不得不轉型。 |
歌仔戲的三國時代
引用:
其實當時是三強鼎立 台視:楊麗花 中視:黃香蓮 華視:葉青 不過,黃香蓮的名氣似乎總被前輩們蓋過去了,她的戲其實也不錯看,霹靂電視台最近都有在重播她以前的戲。 |
你提的這些都是反串的歌仔戲小生
沒有"花旦" 舞台性質的歌仔戲,其精緻度(身段功夫,服裝考究)比不上京劇 拿著麥克風唱,穿插一些低俗的內衣穿幫秀(歐撇拉戲),久了當然沒有人要看 給神看的戲,原本就是沒有人聽得懂的北管大戲 連歌仔戲演員都不用功,不學北管戲,久了當然只能放放錄音帶,對個嘴筆畫一下 說是給神看的= =,這樣粗糙的演出,久了自然不沒落都很難 而電視歌仔戲,算是一種變形演化的產物,也是因應電視普及而產生的 雖然造成轟動,但也很可惜後繼無人,楊麗花是第一代小生,後面的始終無法與他相提並論 沒有新生演員成功竄起,觀眾就流失..... 明華園已經不能算是歌仔戲了,因為他的舞台聲光,蓋過優美的歌仔旋律 明華院的戲很少有唱的部份,幾乎變成華麗的閩南與舞台劇 目前我覺得還保有歌仔戲精華的,大概就是"河洛"以及廖瓊枝帶領的劇團了吧 至於電視上的所謂"布袋戲" 也比較接近明華園加上電視歌仔戲的形式 跟原本的"布袋戲"也完全不同 正確名稱應該是"金光戲"(金光閃閃,瑞氣千條) 若能在劇情與深度上加強的話,會很有可看性 很多傳統的東西,都會因為時代進步與硬體發明,而不得不改良 若能保持原傳統的精緻化,不粗俗,又能因應現代,開發新的劇情與表演方式 相信仍然有它生存成長的空間 引用: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9:47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