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效能極限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8)
- - CPU一分錢一分貨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773740)
|
---|
CPU一分錢一分貨
最近用了E2160及E6550兩個CPU後, 對於超頻有了更深一層的體驗, 真的是一分錢一分貨, 我的E2160超頻到330x9=2970(將近3G), 而E6550則不超, 維持在預設的333x7=2.33G, 測試前我以為E2160的表現會大幅領先E6550, 但測試結果確是兩顆差不多, 例如Super Pi 1M, E2160是21秒, E6550是22秒, 原因是什麼? 我雖還搞不清楚, 但已經讓我有一分錢一分貨的感覺, 雖然E6550的頻率2.33G不及超頻後的E2160的3G, 但E6550有4M的L2 cache, 勝過E2160的1M L2 cache, 靠L2的優勢就可以把頻率不足的贏回來了, 這是我的新體驗
|
現在才發現不算太遲,Intel 早把一切都算計好,用 L2 限制能力,任你死操狂操,也難以越過原本的階級。
還可以打著「超頻幅度達 100% 」的****來吸引消費者,或者應該說,Intel 自己宣稱不支持超頻,但卻讓自己的 CPU 很好超,然後在使用者之間自行流傳,連廣告費也省了。再用 L2 限制的方式區分等級。只能說一舉數得..... 或者說 嘴裡說不要,身體卻是誠實的...... :laugh: |
就是這樣啊,不然每個人都去買低階U來超就好了.中高階U怎麼賣的動...
所以每當看到什麼超到多強,多好超之類的發文...就笑笑唄.. |
Intel架構下,L2快取容量本來就是相當重要的速度指標,所以可以這樣搞。
但是AMD架構就比較不依賴L2快取,特別是K8架構內建記憶體控制器,所以1MB跟512KB的表現差不多。 |
引用:
我記得INTEL下個架構也是內建記憶體控制器那到時候L2會不會跟著縮水了 |
引用:
是的,L2的部份,這部份的成本就可以省不少,至少非伺服器用版本L2的部份可以省很多=_= |
很正常啊~ 基本上跟顯示卡一樣, 同家族中看價格就差不多知道是相對是那種等級的.
即使遇到超頻的玩家, 或許能多爭些CP值出來, 但還是有效能的天險在,不是光看時脈. |
引用:
Nehalem的主流產品L2大小為8 MB 相對的,Die很大一顆 :jolin: .... |
引用:
不過相較於Q9的6MB+6MB設計來說,應該算是縮小了。 FSB的頻寬對拼裝核心影響很大,目前Q系列的性能大約是3.2倍左右,真四核化之後應該很接近3.9倍。 |
引用:
那我有一個疑惑,到底是INTEL架構(有L2)比較好,還是AMD架構(直接用主記憶體)比較優? 如果是INTEL比較好的話,那INTEL為什麼又要投桃抱李,改成跟AMD架構一樣呢? 用意為何?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06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