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abit環茂KN9 主機板簡介及測試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716326)
|
---|
abit環茂KN9 主機板簡介及測試
AMD將CPU產品線從Socket 754/939轉移至AM2 Socket 940的規格後,各廠商紛紛推出以AM2為基礎的主機板,abit環茂推出以nForce4 Ultra晶片組為基礎,支援AM2系列AMD Athlon 64、Athlon 64 X2與Athlon 64 FX處理器以及DDR2-533/667/800雙通道記憶體架構,名為KN9的標準入門主機板。雖是入門主機板,但仍全部使用日系電容,以保証最佳穩定性與最長產品耐用性。具備一組x16 PCI Express介面,供安裝高階顯示/繪圖卡,搭配Realtek ALC850 AC97 8聲道高傳真音效,在多媒體表現上展現聲光兼俱的效果。NF4 Ultra具備4組原生SATA2介面,並有NVRAID機能,提供RAID 0、1、0+1等設定,提昇資料儲存的安全以及效能。主機板元件散熱方面,搭載Silent-OTES,可以透過導熱管以及散熱片,協助熱量排出。
彩盒正面。 ![]() 彩盒背面,以圖解說明主機板各部連接埠以及擴充槽。 ![]() 配件,有檔板、打有abit字樣的軟碟機用排線及PATA高密度排線,並附贈四條SATA線,SATA線兩端有固定扣,可以固定不致鬆脫。 ![]() 另外還有快速安裝指南、說明書、RAID安裝說明、驅動程式光碟以及主機板JUMPER簡易說明貼紙,可以貼在機殼內顯眼處方便查詢。 ![]() 主機板以橘色PCB為底色,搭配藍色Silent-OTES散熱組,其他各類插槽以及記憶體擴充槽則是以不同的顏色做區分,讓安裝時更容易辨別。 ![]() 主機板背面,CPU散熱器底座使用金屬背板,安裝大型散熱器時可以提供一定強度,主機板採用四層板結構,背後沒有太多表面粘著元件,僅有在晶片組以及CPU插槽後方安置了一些陶質積層電容。 ![]() Silent-OTES散熱片下安置的是Nvidia nForce 4 Ultra,雖不是最新的晶片組,但是搭配AM2系列處理器仍是老當益壯。 CPU電源電路使用三相式設計,功率元件則是安置於散熱片下方。 ![]() 因為使用的是NF4 Ultra,擴充介面提供一組x16以及兩組x1 PCI Express介面,和三組傳統PCI,雖然並未支援SLI,但已可以應付一般用途的介面卡擴充需求。 ![]() 週邊裝置連接部份,提供兩組PATA、四組SATA2、一組軟碟機、含後置四個,總共十個的USB2.0擴充埠,PATA接頭採用90度直角設計,避免排線阻礙到較長介面卡的安裝。 ![]() 記憶體支援雙通道,最快DDR2-800的記憶體模組,插槽以顏色來區分不同的通道,週邊安置許多記憶體電源電路用電解電容,對於記憶體運作的穩定性有很大的幫助。 ![]() 背後擴充埠,因為此片主機板定位在標準型主機板,所以相當簡潔,僅有PS/2鍵盤滑鼠、複合音效輸出入介面、一組GbE網路介面、四個USB2.0連接埠。 ![]() 處理器電源電路使用立錡科技RT8801B多相PWM控制器,符合VRM 9.X規範,雖然是較舊的規格,仍可以滿足AM2處理器所需要的核心電源需求。 ![]() 網路介面使用Marvell 88E1116 Gigabit Ethernet PHY晶片,提供10/100/1000乙太網路連結能力。 ![]() 音效使用相當常見的Realtel ALC850 AC97 V2.3 8CH CODEC,達成7.1聲道音效輸出能力,較為可惜之處是並不支援現今主流的HD Audio音效規格。 ![]() CPU電源電路輸出端使用Rubycon MBZ系列6.3V 2200uF電解電容。 ![]() 整張主機板週邊部分則是使用Rubycon YXG、ZL系列的電解電容。 ![]() 主機板上方的跳線則是使用容易拔插,帶把的跳線帽。 ![]() 接下來是上機測試,請各位拭目以待。 |
請問狼大
(SORRY借個圖) http://www.iamxtreme.net/andre/LSI/kn9/09.jpg 淡藍色那個地方的3個9PIN有提供RS232的輸出嗎 沒啥預算 只能考慮能沿用2顆IDE HDD的主機板 |
感謝狼大的介紹
ABIT 的產品能見度過低 實在是蠻遺憾的事情 另外各家最近對於低階的版子 似乎越來越吝嗇了 小3PIN的電源接頭實在少得可憐 除電源供應器一組以外 至少應準備北橋改裝、系統風扇等電源接頭 如果擴充埠需要精簡 至少也該留下針腳轉接擴充模組 畢竟序列埠、串列埠的需求還未完全消失 |
引用:
沒有~~那三個藍色是USB 2.0的擴充埠。 若您要RS-232可能得用USB轉或是插卡。 |
整理了目前考慮的幾張板子(既然整理了 就順便貼上來吧 :) )
考慮的因素有 價位 晶片組(500以後的晶片不考慮 因為比較貴 IDE也只剩下一組 沒用到2組IDE的話我覺得GA-M55S-S3很超值) 需要4個DIMM(未來有擴充空間) PCI的SOLT數(現在大部分的擴充卡都還是PCI) 需要2組IDE(舊有IDE直升 省錢的捷徑) RS-232(個人需要) 晶片組有無風扇(靜音電腦考量) 看過技嘉 華碩 MSI ABIT後挑出以下幾張 GA-M55SLI-S4$2600 NVIDIA𦲷 nForce4 SLI SLI(8X+8X) DIMM*4(記憶體插槽) PCI*2 IDE*2 COM序列埠(RS-232)*1 晶片組有風扇 ASUS-M2N4-SLI$2650 NVIDIA𦲷 nForce4 SLI SLI(8X+8X) DIMM*4 PCI*2 IDE*2 COM*1 晶片無風扇 MSI-K9N4 SLI$2600 板上風大有介紹過 NVIDIA𦲷 nForce 500 SLI SLI(8X+8X) DIMM*4 PCI*2 IDE*2 COM*1 晶片組有風扇 ABIT-KN9$2200 Nvidia𦲷 NF4 Ultra DIMM*4 PCI*3 IDE*2 沒有COM(連內部擴充的腳位都沒有) 晶片組無風扇 我該挑哪張呢 :confused: 另外這些SLI的晶片,單插一張顯示卡,也只跑8X,不知道顯卡的極限會不會被限制住呢? (X1950PRO已經先敗了 :cool: ) |
引用:
在沒有運行SLI時,會完整把所有組通道分配給第一條x16 PCIE,另一條x16 PCIE跑在x1 PCIE的模式下。 |
引用:
MSI這張(NVIDIA nForce 500 SLI)不知道是不是已經被固定成8X+8X了(就算只差一張的話) http://cweb.msi.com.tw/html/service...d/specs_amd.htm 我不太懂網頁內所表達的意思 :shy: |
期待狼大的測試報告
也在為裝機的主機版考慮中… 目前首選是msi的k9nu neo-v 便宜大碗,溫度也不會高 缺點是不能大超(cpu機乎不能加壓)(也沒大超的打算就是…) (跟yen大一樣1950pro也先入手了…汗…) 而nF系列晶片聽說都很熱情…不知這塊KN9的表現如何 |
引用:
剛剛去MSI網站看了這張板,的確每一條X16 PCIE插槽各拉了八個通道,所以算是強制在SLI模式。 若是只插單卡的,會稍微吃虧一點。 |
我最近也買了這塊板子,遇到一些問題
1.我只要接上他送的硬碟排線,就無法開機(開機畫面都跑不出來),螢幕無法顯示訊號 2.用我自己的排線可以正常開機,不過系統中只能跑UMDA3,換了好幾條結果也一樣,這些排線在我其他電腦確定可以跑UDMA6 3.IDE硬碟無法成功安裝作業系統(安裝過程中的重開機,繼續安裝畫面無法出現),一定要我用SATA硬碟才可以正常安裝 4.電腦機殼的前置,耳機+麥克風訊號線,該接哪裡ㄚ,看不出來接哪裡,目前乖乖用後面檔版的音源孔 問題有點多,有誰可以回答我一二個問題也很感激!!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35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