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VIVO討論區 (數位機上盒)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5)
-   -   可不可以教一下divx 4.11......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64313)

catch 2001-12-26 02:52 AM

可不可以教一下divx 4.11......
 
開啟virtualDub後....
在一開始的viriable birate mode就有四個選項..
1-pass,
1-pass quality based,
2-pass first pass,
2-pass second pass
這四個個有什麼分別呢??

key frame怎麼插比較好啊?又有什麼功用呢??

右上角那一面好像只有選1-pass,2-pass first pass才能用...
不過我還是看不太懂....:confused:

至於左下角的default postprocessing level不用調可以嗎??

catch 2001-12-26 06:19 AM

我自己用MS mpeg4 v2試轉了一下DVD的東西,
發現birate開到最大跟開3000時,開最大時(710KB/s,640*480)影像跟原來的差不多說..

birate3000(5xxKB/s)時有人物邊緣色塊!
只是目前我不會用divx4.12的2pass,無法比孰優孰劣說....
聽說divx就是MS mpeg4 v3的hack版...

PS:為啥大家用xmpeg時都不把流量開到最大??都只開一千多...??with 2-pass時..

Alfa2000 2001-12-26 04:54 PM

引用:
最初由 catch 發表
我自己用MS mpeg4 v2試轉了一下DVD的東西,
發現birate開到最大跟開3000時,開最大時(710KB/s,640*480)影像跟原來的差不多說..

birate3000(5xxKB/s)時有人物邊緣色塊!
只是目前我不會用divx4.12的2pass,無法比孰優孰劣說....
聽說divx就是MS mpeg4 v3的hack版...

PS:為啥大家用xmpeg時都不把流量開到最大??都只開一千多...??with 2-pass時..


理由很簡單。
因為開太大,兩片CD裝不下啦!
通常用到1400 ~ 1800 畫質就挺不錯了。

星際浪者 2001-12-26 10:10 PM

DivX v4.12 比 v4.11 好太多了, 在同樣 320x240 1-pass 960k 流量下, 4.12 幾乎沒有人物邊緣色塊(但在全場都有人物動作時, 稍微有點色塊), 本來想用 VirtualDub 1.4.7 要把聲音也壓縮成 mp3, 但卻會掉格, 所以我在 mmc7.5 用 DivX 4.12 去錄製節目, 錄好後再丟給 VirtualDub 去壓縮聲音成 mp3, 這樣平均每分鐘的電視節目約只佔 8.x mb, 之所以用 mmc 是因為可預約節目...

Alfa2000 2001-12-27 02:08 AM

引用:
最初由 星際浪者 發表
DivX v4.12 比 v4.11 好太多了, 在同樣 320x240 1-pass 960k 流量下, 4.12 幾乎沒有人物邊緣色塊(但在全場都有人物動作時, 稍微有點色塊), 本來想用 VirtualDub 1.4.7 要把聲音也壓縮成 mp3, 但卻會掉格, 所以我在 mmc7.5 用 DivX 4.12 去錄製節目, 錄好後再丟給 VirtualDub 去壓縮聲音成 mp3, 這樣平均每分鐘的電視節目約只佔 8.x mb, 之所以用 mmc 是因為可預約節目...


你畫面這麼小,應該用600K就嚇嚇叫了吧...

星際浪者 2001-12-27 07:22 PM

引用:
最初由 Alfa2000 發表


你畫面這麼小,應該用600K就嚇嚇叫了吧...

在 mmc7.5 中根本無法去對 DivX 作設定, 而在 VirtualDub 中如設的太低, 則會有較明顯的色塊產生, 雖然只有 320x240 但放大至全螢幕看還不錯(1024x768)...
之前我有用過 mp4def 可對 DivX 3.x 作整體設定, 一設定好不管哪個程式都會套用此設定, 但改成 4.x 後就無法改了(有出現選項但卻是灰色的無法選), 不知哪有較新版?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29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