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VIVO討論區 (數位機上盒)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5)
-   -   [整理]完美的TV輸出 讓您瞭解什麼是S端子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592779)

imggy 2006-02-17 02:58 AM

[整理]完美的TV輸出 讓您瞭解什麼是S端子
 
當今主流顯卡都會提供VGA+DVI+S端子的標準輸出接口配置,可提供完美的TV輸出功能。還記得小編在2000年買的一塊GF2MX400 TVOUT顯卡要比沒有TV輸出的GF2MX400貴出300多元,如今的DIYer可真是幸福呀。而TV輸出都要用到S端子,可您是否瞭解S端子呢?今天小編就為您詳細的介紹一下。
  首先說說S端子的出身,它是日本在AV端子的基礎上改進而來的。從硬件結構來說,S端子實際上是一種五芯接口,由兩路視亮度信號、兩路視頻顏色度信號和一路公共屏蔽地線共五條芯線組成(實際上還有與其配套的亮度、色度分離器)。從其結構不難看出,它是用來將亮度和色度分離輸出的設備。這種設計主要是為了視頻節目復合輸出時的亮度和色度的相互干擾。構成圖像至少需要3個信號(一般是亮度信號與兩個色差信號,既Y/C/R)。但廣播電視信號是需要遠程傳輸的,而且收端不可能用3個接收機來分別解調這3個信號。因此,必須將這些信號「復合」在一起,調製到一個高頻在波上發送,古接收要使用高頻頭。



由於日本的視頻為NTSC制式,所以S端子的最初研發也是基於此制式。以下就用NTSC制式為例介紹一下S端子的視頻處理。


  1:首先用「正交平衡調幅」的方法將兩個色差信號調製到同一個載波上(色度副載波)

  2:用「頻譜交錯」技術將色度副載波壓進亮度信號中。實際上是其中一個色差信號的相位延遲/或超前90度,然後用平衡調幅發調製到同一個載波上(因此,NTSC制式又叫「正交平衡調幅制式」。

  簡單來講,亮度信號由於可看作行頻的週期信號,可知道它在頻域中並不是連續的,而是集中在各次諧波中的,因此只要色度副載波和它錯開半個行頻就可以像兩個梳子戶相插在一起,而又互不干擾(理論上來講)。如NTSC4.43,就用行頻的第283次諧波再錯開半個行頻:15625X283.5=4.43MHz。

  最後,由於電腦、遊戲機電腦等不需要象廣播電視信號一樣考慮遠程傳輸的問題,因此它可以不必將亮/色(Y/C)信號混合,因此採用Y/C分離輸出的S端子由於減少了色度副載波對亮度信號的干擾(亮度信號是清晰度的最重要表現)的清晰度必然比RF或AV有所提高。

  雖然色度信號利用「頻譜交錯」技術盡量與亮度信號互不干擾,但實際上色度信號對亮度信號是有很大的影響的,特別在Y/C分離的時候。早期電視的Y/C分離的方法主要是用一個中心頻率與色度副載波中心頻率一致(帶寬約2.6MHz),很明顯,這樣就會連亮度信號都一起挖出來,使亮度信號的帶寬下降,清晰度就下降了。這種Y/C分離法叫「一次元分離」。再次可見因此採用Y/C分離輸出的S端子有提高圖像清晰度以及色純度的作用。

  經過以上的介紹大家可以瞭解了S端子其實只是一種增強型AV端子而已,無論如何也達不到到色差輸出的效果。但其在顯示卡上的應用已經大大增強了PC多媒體方面的功能。

imggy 2006-02-17 03:00 AM

色差、S端子及線材大剖析
 
  在視頻領域,視頻輸出端子的作用對玩家來說不容忽視,其對顯示圖像的清晰度有著極大的影響。我們常用的視頻端子有復合視頻端子、S端子、色差端子、RGB端子,它們的清晰度也是依照此次序由低到高,對於一般用戶來說對它們的選用意義不是很大,因為復合視頻已足夠使你看懂情節,但對玩家們應盡可能地由高到低來選用。

  對於色差端子和RGB端子在本刊第3期的「視頻玩家」中已經有所介紹。令人可喜的是市場上裝備色差端子的電視機越來越多,筆者最近在北京高新技術產業國際周上看到清華同方推出29英吋彩電凝集了所有令玩家感興趣的新技術,如純平顯像管、掃瞄線加倍、100Hz、色差輸入、電腦RGB輸入等。目前電視機的色差輸入都是瞄著DVD的,其實只要是以MPEG數字編碼的視頻信號源都可以用色差輸出,如數字衛星接收機、數字網絡機頂盒等,遺憾的是目前沒有一台數字衛星接收機具有色差輸出功能。現在對數字衛星接收機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高質量視頻信號來源,市場對其的需求越來越大,在此我要代表玩家們向廠家呼籲給數字衛星接收機增加色差輸出端子,我相信這絕對會成為一個新的賣點。

  我認真對色差輸出與S端子輸出進行過比較,所用器材是飛利浦860DVD機和奧林巴斯(OLYMPUS)OEV202監視器。飛利浦860完全是東芝320的翻版,在日本東芝原廠OEM,糾錯能力略差,但圖像、聲音效果較好,功能齊全。

OEV202是索尼公司為奧林巴斯OEM的,專為美國市場用於醫學影像檢測,獲美國聯邦醫學委員會認證,顯像管為「HR Triniton」,各種輸入端子齊全,其最大的優點是可以用畫面分割的形式將兩路RGB或色差輸入的信號同時顯示出來,特別方便信號比較。我比較的結果是S端子信號比色差信號圖像要亮,圖像邊緣比色差要模糊一些,色差信號看起來色彩要柔和。

  理論上也是如此,S端子就是將亮度信號(Y)和色度信號(C)分別傳送,您別以為C就是單純的色度,實際上S端子的C是兩個色差信號——B-Y和R-Y正交地(相位相差90°)調製在彩色副載波上,PAL制為4.43MHz,NTSC制為3.58或4.43MHz。使用S端子時還要將B-Y和R-Y從彩色副載波上解調出來,增加了信號處理環節,而色差端子則省掉了這一環節。

  復合視頻端子就差多了,因為它還需要一個Y、C分離的環節。觀看復合視頻輸入的圖像,在亮與暗的邊緣部位,你會明顯發現往上滾動的「點」,像蠕動的毛蟲,這就是俗稱的「爬行? 另外你會發現在整塊的彩色部分會有網紋干擾。當然如果電視機的Y/C分離電路好,這種現象就會大大減少。

二、 S端子不一定比復合視頻好

這句話可能會使很多人產生疑問,實際上一點不錯。它告訴我們在使用S端子時,要看提供S端子的設備是用什麼樣的信號體制,換句話說你應對設備及原始信號源的工作原理有所瞭解。

於以MPEG族數字壓縮編碼的信號源,如DVD、VCD、DV攝像機等,原始信號以Y、B-Y、R-Y的色差信號存儲、處理、傳送的,S端子信號絕對有用,因為這可以無任何損失地就分出Y與C。另外對於S-VHS錄像機(俗稱高帶機)、Betacam錄像機(俗稱小1/2機)、松下、JVC系列的S-VHS-C攝像機、索尼Hi-8系列攝像機等,原始信號在錄像帶上Y與C就是分別記錄的,S端子也是絕對有用。

但是對於LD影碟機以及高檔VHS錄像機,S端子就不一定有用。因為它們在影碟上或錄像帶上記錄的原始信號是以復合視頻方式記錄的,它們輸出的S端子信號是經過內部Y/C分離電路後輸出。還有早期採用模擬方式編碼電路的VCD機,芯片只有復合視頻輸出,其S端子也是經Y、C分離後輸出。而電視機輸入的復合視頻信號也要經過內部的Y/C分離電路,此時就要看誰的Y/C分離更好了。

筆者以前有一台早期先鋒CLD01影碟機,為日本本土機,其Y/C分離電路明顯就比我在國內買的松下29三超畫王要好。比較的方法很容易:將影碟機復合視頻和S端子分別輸入電視機的Video1和Video2,播放影碟後用電視機的遙控器進行切換比較。所謂Y/C分離電路其實就是梳狀濾波器(comb filter),近年來,大屏幕彩電的梳狀濾波器技術發展很快,如3D數字P/N兩制式的comb filter應用,肯定比早期的LD影碟機的要好。

三、視頻玩線「燒「更高
  在音響發燒圈裡,玩「線」已經不是什麼稀奇之事。對於換一根線能否聽出音色的差別我實在不敢肯定(至少我的耳朵還不行),但換一根線能消除圖像的網紋干擾卻是太常見了。音響系統與視頻系統有許多相似之處。在音響系統中音頻信號經過信號線到放大器,再經過音箱線到揚聲器放音。在視頻系統中視頻信號經信號線到(視頻)放大器,再作用於顯像管顯示出圖像,顯示器就相當於揚聲器,由電子槍到顯示屏的電子束就相當於音箱線。音響線要涉及信號線和音箱線,而音箱線要相對重要些,對音質的影響主要是信號的衰減、傳輸的均衡性等。在視頻中只涉及信號線,由於頻率高,所以外界高頻干擾、線的阻抗特性尤為重要。

  同樣是RCA線,高檔的視頻線都標出視頻專用。為了與視頻設備配合,高檔視頻線的阻抗嚴格定? Ω,一旦阻抗不匹配,則會產生信號的來回反射,造成重影。普通線由於彎曲窩折,會產生阻抗的變化,而高檔線就不會這樣。好線的屏蔽層可達到三層或四層,其插頭都是鍍金的。另外視頻線一般都較長,會造成高頻的衰減,更需用好線。

  一般說來,玩視頻沒有玩音響的人對線苛求,這是因為視頻在信號源的提高上比線的潛力大多了。但是視頻玩線也有走入誤區的時候,例如視頻線居然還分出了NTSC制和PAL制,未免有點過分了。

imggy 2006-02-17 03:05 AM

其他問題來這找吧
 
http://www.yesky.com/key/1890/161890.html

大鳥 2006-02-17 04:28 AM

很想仔細看看
可是大陸用語實在看不下去XD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53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