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測試報告專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80)
- - [測試]新巨EMACS G1-400W GAME EDITION 400W電源供應器簡介及測試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564800)
|
---|
[測試]新巨EMACS G1-400W GAME EDITION 400W電源供應器簡介及測試
新巨EMACS G1-400W GAME EDITION 400W電源供應器簡介及測試
新巨推出的電源供應器品質良好,性能穩定,深受使用者歡迎,但對於外觀較為注重的買家,常常會因為又多又長的各式電源線、以及平實的鍍鎳外殼,減低不少購買慾望,若是擅自進行改裝,恐有破壞保固之虞,這次新巨推出了外觀強化的GAME EDITION,是否能夠在更華麗的外表之下,仍然保持著原有的特性表現呢? 紙盒,表面印刷了POWER各面樣式,金屬表面拉絲效果處理也印的相當清楚。 ![]() 背面有同係機種相關規格比較,以及主要特色,沒有使用中文印刷是較為美中不足。 ![]() 從規格表可以見到GAME EDITION從400W到600W都有推出,並是以HG2、HP2、PSM等傳統機種為基礎進行美化改造。 ![]() 打開盒子後就可以見到各種配件,有電源線、24P轉20P線、說明書、ATE(全自動測試機)測試報告、固定用螺絲以及電源接頭固定扣。 ![]() POWER後方照,屬中規中矩,風扇使用NMB 8*8*2.5滾珠風扇。 ![]() 新增了一個電源指示用LED。 ![]() 電源供應器冷風入口。 ![]() 鐵質外殼上以霧面黑化提升質感,並有新巨電源事業部-EMACS的立體標籤。 ![]() 標籤貼紙,指示各路最大輸出以及總輸出量。 ![]() 圖為EPS 24P接頭、6P PCIE接頭、4P AUX12V接頭,相較於HG2-6400P原始設定,6P PCIE接頭以及8P AUX12V各少了一個。 ![]() 僅提供五個大4P以及一個小4P,較非GAME EDITION機種有八個大4P跟二個小4P是少了許多,但每個接頭改用快速插拔接頭,使用上較為方便。 ![]() SATA接頭則無變化,一樣有四個。 ![]() |
拆殼照,可以見到巨大的散熱片,以使功率元件能有效散熱。
![]() 交流輸入端,並無採用整體式EMI Filter,僅有焊上Cx、Cy電容,且焊接點無套上熱縮套管,保險絲為立式設計,並用熱縮套包覆。 ![]() 交流輸入後便通過兩階EMI Filter,到達左側整流電路以及功因修正電路。 ![]() 功因修正電路以及功率一次電路,控制電路部分則以子板安裝。 ![]() 功因修正電路boost電容使用hitachi 270uF 420V大功率電解電容。 ![]() TOSHIBA 2SK2611 POWER MOSFET,兩顆並聯構成順向式電路拓僕。 ![]() INFINEON 11N06S5 POWER MOSFET,為功因修正電路用的開關元件。 ![]() 隱藏在大型散熱片間的主要功率變壓器。 ![]() 輸出端電源管理/監控電路子板。 ![]() 正面圖,主要使用運算放大器構成比較器/隨耦器,達成各路電壓/電流保護系統。 ![]() 輸出電容器,主要使用Nippon Chemi-con以及CAPXON兩種。 ![]() 3.3V以及5V輸出電容為CAPXON 10V 3300uF。 ![]() Nippon Chemi-con的KZE,使用在5VSB、-5/-12V輸出電容。 ![]() 12V輸出電容,則使用Nippon Chemi-con的KY耐高溫長壽型。 ![]() |
接下來便是上機測試
硬體配備: AMD ATHLON64 3200+ MSI K8N NEO2 PLATIUM ADATA DDR400 512M * 2 ATI X800XT PE AGP 256MB INTEL PRO 1000T SEAGATE 80G * 3 WD 120G * 1 WD 250G * 1 測試配備: SANWA(三和計器株式會社) PC5000數位電表,可跟電腦連線紀錄量測值,用來紀錄運行3D MARK 05的3.3/5/12V電壓。 SEASONIC POWER ANGEL簡易型電力品質測量器,用來量測電源供應器輸入總功、耗用實功、功率因數。 SEVENTEAM電源駭客殺手,量測電源供應器主要電源輸出情形。 測試方式: 測試一:接電未開機時,電源供應器待機功率消耗。 測試二:開機進入作業系統,量測待機電壓、直流輸出總功率以及交流輸入功率耗用情形。 測試三:系統運行3D MARK 05時,量測直流輸出總功率、交流輸入功率以及各路電壓的紀錄圖表。 測試一: 耗用實功率(W) ![]() 耗用總視在功率(VA) ![]() 功率因數(PF) ![]() 測試二: 直流總輸出功率(W) ![]() 交流輸入耗用實功率(W) ![]() 耗用總視在功率(VA) ![]() 功率因數(PF) ![]() 由監測器測量到的各路電壓(V) ![]() 作業系統待機電壓12V ![]() 作業系統待機電壓5V ![]() 作業系統待機電壓3.3V ![]() 測試三: 直流總輸出功率(W) ![]() 耗用實功率(W) ![]() 耗用總視在功率(VA) ![]() 功率因數(PF) ![]() 運行3D05 12V紀錄圖 ![]() 運行3D05 5V紀錄圖 ![]() 運行3D05 3.3V紀錄圖 ![]() |
用料感覺還不錯~~~
整體表現尚夠水準,感謝狼大的分享測試文讓小孩能看到自己POWER的內部構造 !!! (小弟應該沒買錯吧!!!) |
輸出 超穩的 外觀野蠻有質感 可惜是8公分風扇 讓我有點卻步
|
感謝狼大辛苦測試,我最近也剛買一顆,風扇有點吵但是風量大,算是蠻不錯的一顆POWER!
|
沒有12CM確實是美中不足了一點 不然爽度會更高吧
我也入手一顆了 |
品質是沒啥問題
但是8cm*1的設計 假如cpu發熱量大 這時候12cm的優勢就凸顯出來了 幫人裝過這顆....不過下次就不會在裝這顆除非它改設計成12cm |
12公分才會讓人卻步吧...
熱氣有沒有抽出來都不知道 有些機殼位置不對 power跟cpu搶風搶輸 出風口還變進風口... |
沒錯~~之前改機殼(冰山美人)把後面排風的部份整個剪開
排風量瞬間大增~也瞬間看到POWER風扇(海韻S12)從八百轉掉到六百轉 摸著POWER出風口卻發現一點風都沒有,測試才發現變成進風口了 所以現在只好換個轉速低的風扇免的搶風,順便在PCI位子上加個鼓風扇輔助 引用: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7:54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