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音樂軟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1)
- - [討論] APE數位音樂和音樂光碟燒錄的疑慮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432888)
|
|---|
[討論] APE數位音樂和音樂光碟燒錄的疑慮
APE音樂號稱是無失真的音樂,
我想這大概讓很多人興奮了起來, 因為終於可以把喜愛的音樂,「無失真」地燒錄到CD-R上面。 不過,從APE數位檔燒錄成 Audio CD 時, 面臨的變數很多, 燒錄機、空白碟片等都會影響到 APE 轉換成 Audio CD 時,在音響上所呈現出來的品質, 搜尋很多文章, 看到眾家推薦的燒錄機是 Plextor 和 TEAC 的機子, 而在 CD-R 方面,則是Kodak金片(絕跡了)、太誘和三菱湛藍Metal AZO。 但這都不是我今天要問的, 我在思考的是, 從原始光碟轉錄成APE數位檔時====>這是無失真的, 但如果是,將APE轉燒成 Audio CD 時, 然後再把這一片 Audio CD 轉錄成 APE 文件時, 這樣子下來,音樂還是在「無失真」的狀態嗎? 如果再將這第二手的 APE 再一次轉燒成 Audio CD 時, 又會有多大的差異呢? 因為從網路上抓下來的 APE 其實我們也不知道那是第幾手的轉錄, 會有這樣的思考,是因為當初抓 APE 音樂時, 轉燒成 Audio CD 時,用的碟片不太好,燒錄的速度也沒控制好, 現在想換好一點的碟片,重新燒起來留存。 因為就我還算靈敏的耳朵, 其實可以稍微分辨出劣質碟片和優質碟片轉成Audio CD時, 在高音頻、低音頻和飽和度上的些微差異(或許只是心理作用,但是就是覺得有差)。 有興趣的學長一起來討論吧, 玩到這裡,我才覺得燒錄真是一門學問, 不然以前就只會燒資料。 |
電腦光碟機一開始從光碟片讀取進硬盤的時侯原音就已經有損失 :think:
|
引用:
APE 壓縮是無失真的,這是指「比對壓縮前送進去給它的數據資料,和壓縮後解碼還原的數據資料,兩者是一樣的」,所以說它是無失真壓縮。 所以你的第一段敘述:「從原始光碟轉錄成APE數位檔時====>這是無失真的」 應該改成,如果光碟機抓出來的音訊資料無誤的話,再經由 APE 壓縮,那麼是的,這是無失真的。 尤以上釐清,很明顯的,你的第二個疑問就會被拆解成三個部分: 1. 如果將這 APE 解碼後,燒成 Audio CD,燒錄的數位資料「無誤」的話 --> 2. 再將這個燒錄後的 Audio CD,其上的資料也「無誤」的再抓出來的話 --> 3. 最後用 APE 再壓縮這些資料,那麼結果就仍然是無失真的。 所以前提是: 1. 燒錄時燒到 Audio CD 上的數位資料必須正確無誤,一般來說這點並不難做到。 2. 抓音軌時,抓出來的數位資料必須正確無誤,這一點也不難做到。 所以結論是,通常來說是無失真的。 引用:
不同燒錄片品質會影響音質,其原因來源並不是因為燒到 Audio CD 上之後數位的資料數據有什麼改變,而是其他原因,所以如果你只是要求 CD 上儲存的數位資料正確的話,也就是 APE 壓縮所需的資料正確的話,那麼只要製作過程無誤,不管轉幾轉都是無失真的。 但是雖然資料無誤,但是燒到光碟片上之後用音響聽聲音就是有差,所以喜歡的片子最讓人興奮的享受方式,還是存錢去購買原版 :) |
引用:
這... 不會吧,一般來說用 EAC 的 Secure Mode 抓音軌,只要光碟片不是損傷得太嚴重,抓出來的數位資料應該是和光碟片上一模一樣才對 :rolleyes: |
引用:
要做到這個「無誤」,多少英雄好漢敗盡家財也求不到 今天用 EAC 轉 XRCD 的「江河水」,再轉 iTune 的 Apple 無損壓縮 結果在多媒體喇叭播放音質還是明顯不如 CD 直接播放的好 絃聲殘響可以感受到沒 CD 播放的聲音來的柔軟………… :cry: 硬到像在刮耳膜一樣 |
引用:
第一.時基誤差 Jitter 未必都一樣 |
引用:
太好了,我一直想要研究這個現象.... :D 之前就常常聽到有人說播放 APE 和 CD 兩者的聲音有差,我一直很好奇,為什麼會有差別。 我想抓音軌能夠做到正確無誤,應該是無庸置疑的?不信你可以反覆重複抓音軌十幾次,比對每一次抓下來的資料一不一樣。通常來說,都是完全相同。總不會每一次抓,錯都錯得一樣吧 :D 其二,用 CDP 播放光碟片,以數位輸出,直入電腦,比對抓音軌的數位資料和 CDP 輸出的數位資料,也是一模一樣。總不會 CDP 數位輸出也剛好錯得一樣吧?不然的話其後接收的 DAC 要怎麼辦呢? 其三,CD 上的數位資料是有經過編碼的,也有硬體層的偵錯糾錯機制(C1/C2),所以若是讀出來的資料有誤,其表現的形式絕對不會只是「聲音柔不柔軟」的這種差異,而會以爆音的形式表現出來,尤其是電腦上的播放器並不會做內插補值,爆音會更明顯。 其他還有許多證明,就不一一列舉,所以我想光碟機抓音軌能夠得到正確無誤的「音訊」資料應該是無庸置疑的? 注意我強調是「音訊」資料,至於時間資訊 jitter 的問題,和下面想要探討的數位資料的處理無關,所以沒有考慮進去。 接下來,我想分析一下為什麼 APE 或者其他無失真壓縮格式,和直接播放 CD 片相比,發出來的聲音會不一樣。 我想要比較兩者一不一樣,必須做到來源相同,中間處理的路徑相同,最後輸出的方式相同,然後才可以比較。 所以我想您比較的時候,應該是: 1. APE/無失真壓縮方面,有正確的抓音軌,正確的壓縮,正確的播放,播放時以沒有 SRC 問題的音效卡數位或類比輸出,接到後端的機器設備,如前級或喇叭上。 2. CD 方面,即時播放以數位抓音軌的方式播放,資料由 IDE 傳輸,最後輸出到音效卡上,音效卡到後端的處理和上面 APE/無失真壓縮 那組相同。 如果是這樣比較,還會不一樣,那麼確實很奇怪,值得好好研究為什麼會不一樣。 如果不是這樣比較,而是 1. 例如 CD 以 CDP 播放比較,那麼會和在電腦上 APE 播放的不一樣,是「正常現象」。 2. CD 以 CD-ROM 播放,但不是以數位抓音軌的方式播放,而是由 CD-ROM 類比輸出,或者數位輸出至音效卡或 DAC/前級,那麼聲音會不一樣,是「正常現象」。 3. CD 以 CD-ROM 播放,而且是以數位抓音軌的方式,透過 IDE 傳輸數位資料,但是 CD 和 APE 的播放軟體不一樣,播放的設定不一樣,例如播放軟體有 DSP, EQ, SRC 等處理,或者像 iTune 播放 48KHz 的音源時會出現奇怪的失真現象,等等由於播放軟體的因素影響,造成聲音會不一樣,那麼這也是「正常現象」。 最後,「江河水」這張 XRCD 是 XRCD24 的規格喔 :D |
引用:
你的流程與所謂的"無誤"測試完全不同, 就連還原的方式 也不同, 要怎麼做評比啊? 人家是說 CD(XRCD) -> CDROM -> EAC -> WAV(1) 然後再 WAV(1) -> EAC -> CDRW 再 CDRW -> CDROM -> EAC -> WAV(2) 將 WAV(1) 與 WAV(2) 相比, 若數據(data) 或 checksum 完全相同, 則可證明這個流程可達到無失真, 反之則證明有問題... 您將 CD -> CDROM -> iTune -> lossless 然後 play lossless 要證明 與 play CD 是不相同的? 這這這, 用了不同的 player 來還原就算是相同的東西, 結果也可能不同啊! 您的流程最多可以證明 iTune 在還原 lossless 時有問題罷了... 在 digital 的世界, 0 就是 0, 1 就是 1, 只要每次抓的 data 相同, 沒理由會產生誤差的吧? |
引用:
這就要去研究光碟機讀取燒製的方塊流程及影響因子……這個我是大外行 :ase 聲音柔不柔軟只是個形容詞,天曉得它在數位方塊當中有何差別 我聽的結果是光碟放出來的聲音的確比硬盤放出來的更近真實樂器,背景也更安靜多 不過我覺得先要有二個觀念 物理世界絕對沒有一模一樣的東西 每片光碟對光的干擾反射和迴轉平衡精密度影響也不盡相同,世界上最好的光碟也不可能做到 100% 完美 所有事物都是會隨時間變化的 電源可能會不穩,讀取頭可能老化,光碟可能刮到,外部電磁干撓,光碟機轉速可能變快或慢 數位的東西:雖然有光碟有糾錯的機制,硬盤應該也有,但為什麼要有糾錯……就是因為上述的理由可能會寫錯 但是時間是不會等讀出正確的數位資料才會流去 「讀取一次成功正確動作」 與 「糾錯100次才成功讀取,正確動作」 儘管輸出終究正確,聲音播放時基上會不會就有因些差異了,尤其是對低電平的聲音 實際上不理想的地方,一定會比我舉出的例子更多 電腦燒製改善除了母片光碟可以多讀幾次,光碟機買好一點的 其它地方我們還能做什麼嗎 :confused: |
引用:
上列式子每個【 - >】都是有文章,雖然我不是很了解,但起碼確定的是 【CDROM -> EAC】的【->】可以重覆無限次讀到OK 【CDRW -> CDROM】的【->】只有一次的機會 CD(XRCD) -> CDROM -> EAC -> WAV 條件不等於 WAV -> EAC -> CDRW -> CDROM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57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