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影片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7)
- - [轉貼]電影業者的數位福音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231626)
|
|---|
[轉貼]電影業者的數位福音
雖然大家可能都已經知道大部份資訊
但仍有部份算是較少為人知且有趣的 http://taiwan.cnet.com/enterprise/t...20080421,00.htm 電影業者的數位福音 原著:John Borland 位於加州的華納兄弟電影公司的周圍是許許多多的倉庫與錄音室,而過去與現在就交會於高科技控制中心裡面的資料庫與儲存設備。 就在這裡,華納電影最近透過先進技術,將原先彩色版(Technicolor)的老電影「萬花嬉春」(Singin' in the Rain)轉換成為高度解析的數位電影,在幾年前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工作室的技術長Chris Cookson,在去年底還將此一成果展現給電影中的原班人馬觀賞。 Cookson邊笑邊說,「我當時聽到的評論是,這部影片就像剛剛拍出來那麼新。黛比雷諾茲(Debbie Reynolds)演這部片子的時候可能才19歲,而影片是如此的清晰,讓連她臉上的紋路都看得一清二楚。」 修復1952年的這部經典影片反映了好萊塢電影公司、廣播網以及其他媒體公司正在經歷的巨大轉變,他們將新片和數十年的影像資料數位化,並利用新的傳播通路進行傳播:包括網際網路,高解析度的DVD與電視,以及下一代的電影院。 數位技術也同樣正重新定義著電影製作的本身,新技術明顯的被運用在新電影中,如「海底奇兵」(Finding Nemo),「駭客任務2:重裝上陣」(The Matrix Reloaded)等。利用正確數位科技的幫助,基努李維(Keanu Reeves)能夠與數十個電腦合成的壞人們搏鬥,皮克薩動畫製作公司(Pixar Animation Studios)可以創造一系列全新的3D卡通形象。而「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中的虛擬軍隊也能夠如暴風雨般的攻擊敵人的堡壘。這一切,都不需要額外設備的幫助。 在大銀幕的背後,對於創造與支援這些數位魔幻的工具供應商,如IBM,SGI(Silicon Graphics)、蘋果電腦與湯姆森(Thomson)等公司而言,這代表著數十億美元的生意。或許,這場革命中最具戲劇性的指標就屬資料保存技術。 2003年,好萊塢將花費大約5億美元投資資料保存技術。根據專門追蹤娛樂行業資料儲存使用狀況的Tom Coughlin公司旗下調查顯示,該費用將每年增加70%。 Coughlin公司估計,時至2006年,包括電影公司,錄影帶與電視節目生產公司,以及經銷機構等,每年度所需的資料儲存量將達740千兆位元組(PB,petabytes)或是7億GB。 Envisioneering 集團的首席分析師Rick Dougherty表示,「這股趨勢迫使娛樂行業極端提高資訊技術方面的花費。這對IT公司是塊誘人的市場,讓蘋果電腦,IBM與Sun等公司一旦獲得好萊塢的合同,都會大肆宣傳。」 幾乎所有的動作片,動畫片以及科幻電影都使用了電腦特效或是虛擬角色,這是過去的電影製作不可能單獨完成的。數位成像所需的處理效能、儲存與伺服器資源比例都相當龐大。 例如,在皮克薩動畫製作公司推出的「怪獸電力公司」(Monsters, Inc.)電影中,「Sully」這個角色的毛髮就超過了230萬根,這些毛髮需要高階電腦單獨進行處理。這項繁雜的工作中,每一畫面可能須要耗費80分鐘來處理。類似的複雜工作還出現在「駭客任務2:重裝上陣」中的數十個電腦人「史密斯」(Agent Smiths )的功夫打鬥場景中,包括每個角色的臉部,衣服以及光影效果都需費煞苦心的重複製作。 一小時的數位動畫電影就可能佔據1000 GB或者更多的資料容量,而其中的每一畫面都必須可以隨時被動畫家,導演以及其他電影創作人員所調用、處理。因此,為了完成這些海量的資料處理工作,電影公司必須配備彈性且快速的網路、儲存設備與資料庫系統。 IBM是一直瞄準這塊市場的幾家公司之一,該公司正在申請Lawrence Livermore國家實驗室的超級電腦技術,以研發一種得以快速儲存伺服器系統;這種系統可讓許多人同時存取高解析度電影檔。 同時,IBM也植基Linux的技術,提供廉價、快速與開放的資料儲存系統,作為多數電影製作公司多半使用的專屬系統之外的另一種選擇。目前為止,只有一小部分公司採用了這種系統,如「Threshold」數位研究實驗室等。 Threshold實驗室的需求和其他數位動畫、製片廠差不多,需要將分散在不同地區,如美國加州,猶他州,澳洲或是韓國的動畫製作人員聯繫起來進行工作。在一部即將於明年推出,名為「Foodfight!」的電影中,每個3D角色都將佔用很大的儲存空間,而一旦這些場景連續成為動畫,儲存的數量更將以倍數成長。 該公司使用IBM的伺服器、資料庫與內容管理工具,讓藝術家能交換工作文件,又可獨立作業而不至於彼此妨礙進度。而Threshold的使用意見又協助了IBM開發出一套新版本,未來更有可能被運用於其他領域。 Threshold實驗室首席動畫與技術長George Johnsen表示,「看到那些系統的更新與其它動畫製作公司應用相當有意思,我們需要的大容量資料交換管理系統與網路,在這樣的概念下,與醫療圖像或者保險公司所需要的系統並沒有什麼不同。」 |
奔向未來
膠捲影片數位化趨勢主要由幾個因素所引起。電影公司以新技術把新舊電影全部轉換到高解析度格式上,其清晰度甚至超過了目前DVD的影像品質。 為了處理這種影片轉換流程,電影公司正在使用由湯姆森等公司所開發新一代的價值數百萬美元的電影膠捲掃描器,這種掃描器可擷取更多的電影負面資料。此外,這類的工具也可以產生比DVD格式更清楚的數位檔案,甚至是黑白電影也能夠產生影像質與量俱佳的數位電影。 當然技術的提升少不了要付出高成本代價。傳統的單張DVD碟片僅能存儲5 GB的資料,而用高質量的掃描器可以將「哈利波特」(Harry Potter)電影壓成為3 TB(註:1TB相當於1024GB)的資料,相當於500張DVD碟片的容量。如果用其他新的掃描器,整部「哈利波特」電影的資料容量將達到12 TB。 這也是華納電影公司旗下的高科技控制中心,看起來就像某個堆滿儲存伺服器的網路公司的地下室,而不像一般電影製片廠的原因。華納的控制中心有大約80 TB的資料存儲能力,等到今年年底,隨著需求的增加,該中心的儲存容量將達100 TB。 這些伺服器不會用來永久來保存電影。磁性儲存媒體依然沒有十分穩定,但膠卷影片卻可保留上百年,甚至上千年之久。如華納般的電影公司通常將許多檔案電影保存在堪薩斯州(Kansas)一處老鹽礦的深處,或者是賓州(Pennsylvania)的一處廢棄的石灰石礦井中。 電影協會的技術長Brad Hunt指出,「並不是所有的電影都這麼做了。技術的成本現在還很高,電影公司短期之內不會馬上收回投資。但變革還是在進行。」 這種變革也包括電視公司,它們正在利用數位設備將老的錄影轉化為更有吸引力的銷售格式:網路存檔與DVD。使用IBM、新力(Sony)所提供價值2千萬美元的儲存、分類與經銷設備,CNN已經長達12萬小時的檔案錄影片轉化為數位媒體格式。 儘管磁性儲存媒體還不穩定,不可否認,數位化的力量對老電影的翻新工作功不可沒。翻新技術就大大減輕好萊塢的Lowry Digital Images公司的工作困難度,這個公司主要從事老電影的翻新和銷售工作。目前已經翻新了「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齊瓦哥醫生(Dr. Zhivago)等經典老片。當好萊塢的標準與高科技相遇,Lowry Digital Images公司的生意源源不絕。該公司已經處理過1971年的登月記錄片,這家公司的老闆-John Lowry,還是電影「雜訊消除」技術(noise reduction)的專利持有人。 目前,Lowry擁有300台蘋果G4電腦。為了完成一個大項目,這些電腦通常聯合起來,一個畫面一個畫面的處理單部電影,試圖找出不完美的地方。幾年之前,如此人力密集的工作成本對於小型企業而言所費不貲,因為當時流行的SGI工作站的價格相當昂貴。 Lowry說,「10年以前,這個行業根本不存在,只有當個人電腦及其性能發展到目前的階段,才可能讓電影翻新行業有利可圖。」 革命尚未成功 雖然數位化浪潮方興未艾,但電影行業對全面奔向數位時代仍存有些許謹慎,最大的原因是許多電影公司對數位媒體優於電影膠捲表示懷疑。 任何數位儲存媒體僅僅在圖像的解析度方面擁有優勢。但是,DVD儲存比膠捲保存的資料要少的多。另外,數位攝影一開始就限制了影片解析度,因為即使是現在最好的數位攝影機,也無法和傳統的35釐米攝影機相比。 但是,無論電影原來的影像品質如何,膠捲式的電影在電影院上映的圖像效果比數位版本的電影還要模糊不清,因為電影拷貝和放映時會造成影像的失真。影片從負片轉為正片時會造成部分失真,而放至播放機播映時還會再失真一次。 少數少數導演則已開始大力呼應全數位攝影與製作,如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即是。他的最新影片,「星際大戰:複製人全面進攻」(Star Wars: Attack of the Clones)就是第一部全面利用數位攝影機拍攝完成的電影;而盧卡斯正遊說其它影片使用這樣的拍攝模式。 伴隨著全面數位化製作與銷售的流程,電影製作公司理所當然認為,電影生產流程的數位化絕對可以節省成本。但是在此情況下,電影院同時也必須投入幾十萬美元購買數位放映機-而由於經濟情況不好,許多電影院對此心存芥蒂。 華納電影公司的Cookson就是業界裡,對數位化生產表示謹慎的人物之一。在一次示範中,他比較了4種電影模式,其中一種是用傳統的攝影方式完成,另外3種是利用數位攝影模式完成的,比較的結果是:傳統影片的圖像品質明顯優於另外3種數位影像製作模式。 傳統影片的解析度較佳,處理光影的細節也比較完美。也許這只是觀賞者的主觀感受,然而,華納兄弟公司將不會全部採用數位電影製作模式,直到數位製作的模式所產生的影像保存品質能媲美電影負片。 Cookson表示,「關鍵是不能損害最後的影像品質。」 但是,他仍然承認數位技術翻拍老電影的魅力,在看過半個世紀以前黛比雷諾茲的臉部清晰的紋路後,Cookson說,「我們翻新老電影的效果說明,數位技術可能為電影工業產生極大的影響力。」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39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