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開箱簡測】Solidigm P44 Pro M.2 2280 PCIe 4.0x4 NVMe 2TB SSD 效能簡測 (圖多)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99178)
|
---|
【開箱簡測】Solidigm P44 Pro M.2 2280 PCIe 4.0x4 NVMe 2TB SSD 效能簡測 (圖多)
過去這段時間,市場問市的SSD大抵是Phision家族是InnoGrit IG5236
主控相關產品居多,一直沒看到可以吸引人想測試的SSD。 SOLIDIGM這個品牌,是Intel將SSD產品線賣給別人後,換名推出的新品 牌。當看到廠商將其產品類別作分類說明,自然不會奇怪。P44 Pro為 目前新品牌的旗艦款,似乎也對它有期許,希望能在PCIe 4.0x4的世代 末期,創造新的價值。 ![]() 廠商在媒體公開的文宣稿,先拿來借用。P44 PRO瞄準的競爭對是SN850 及980 PRO。從這份文宣中,強調它的省電性與電力效率。 ![]() 也強調了它與Sony PS5搭配使用時,比其它競爭對手可以縮短載入遊戲 的時間。 ![]() 電商網站的網站,列示出P44 PRO的產品規格,目前最大容量為2TB,尚 沒有像Phsion主控或980 PRO可以提供到4TB容量,有點可惜。 ![]() ![]() ![]() 以下利用手機簡單拍照,若有傷眼處,敬請見諒。 產品外包裝採紫黑色風格,以便於和P41系列區分。 ![]() ![]() 外包裝背面很簡潔,只有打上5年保固的字樣,其它的被代理商的標籤 所遮蓋。另一邊黏貼的封籤貼紙,與Intel昔日SSD產品線相近。 ![]() 貼紙的另一頭說明,強調環保愛地球,也方便橫擺辨識用。 ![]() 開箱囉,將內包裝拿出。 ![]() 除了透明膠盒包裝外,只有一本說明書。 ![]() SSD本體上面的產品貼紙,不可否認這質感作得還不錯。 ![]() 與980 PRO或SN850產品線一樣採單面布局設計,SSD底部無任何NAND Flash布局,對於某些環境中有更好的使用的搭配,韓國製。 ![]() 將SSD正面的標籤暫時移除,採主控+DRAM Cache及兩顆NAND Flash的 布局風格,算是很簡潔的設計。 ![]() 主控為SKhynix ACNS075,網路上查了很久,一直查不到相關的資訊, 也不知道它是誰幫它設計。突然想到以前Intel SSD主控多採SMI慧榮 的主控搭配,莫非這是只聞樓梯響很久的SMI SM2264變身馬甲版?? 或許在後面的測試中就可以確認其特性與SMI關聯性。 ![]() 記憶體快取為SK Hynix H9HCNNNBKMMLXR-NEE,為LPDDR4-2133速率, 記憶體容量為1GX16以對應於2TB SSD當作快取使用。 ![]() NAND Flash與P41 Platinum 2TB相同,均採取Hynix 176-Layer 3D TLC H25T3TCG8C,單顆容量1TB,合組起來為2TB容量。 ![]() 開箱結束,上機去。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MAXIMUS Z790 Hero BIOS 0502 CPU: i7-13700K oc 5.3G RAM: G.SKILL Trident Z5 RGB DDR5-6400 16Gx2 OS SSD: Samsung 980 PRO 2TB 測試碟: Solidigm P44 Pro 2TB SSD (CPU專屬通道M.2插槽) SSD散熱器: RADIATOR HDM2280-FT 附渦輪扇固態硬碟散熱器 Case: Corsair Airflow 7000D OS: Windows 11 Enterprise 22H2 64-bit Driver: Windows Defaut NVMe Driver 透過CrystalDiskinfo,標示規格為NVMe Express 1.4,傳輸模式為 PCIe 4.0 x4,剛上機溫度為攝氏38度。 ![]() 密閉機殼內透落連續高度負載測試,若有啟動SSD散熱風扇時,最高 溫度為攝氏75度。若沒啟動散熱風扇,很單純的被動式散熱,最高 溫度再升至攝氏78度。 ![]() ![]() HWiNFO64測到的最高溫達攝氏83度。 ![]() AIDA64 Read Test Suite,設定檔案容量為1MB及8MB測試。 隨機讀取速率約5682~6018MB/s,算是測過幾款SSD的前幾名。 ![]() AIDA64 線性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線性讀取曲線算平穩,平均讀取速率6101MB/s;線性寫入曲線分為幾 階段,容量值22%前算平穩,傳輸率約莫在5700MB/s附近,容量值23% 後下滑至1800MB/s,之後回復平穩後又再降下,尾端因故意不開SSD 散熱風扇,還是會發生過熱降速的情況,平均寫入速率3425MB/s。 ![]() ![]() AIDA64 隨機讀寫測試,設定檔案容量為8MB。 隨機讀取曲線略有小抖動,整體還算穩定,平均讀取速率5830MB/s; 隨機寫入曲線若有開啟SSD散熱風扇,抖動幅度較小,平均寫入速率 5444MB/s。但若沒有開啟風扇,因為隨機寫入很容易發熱,可以看到 速率起伏就很大,因此還是需要注意散熱。 ![]() ![]() ![]() AJA 設定影片格式為3840*2160 4K RED HD解析度,編碼為16bit RGB, 從256MB~64GB全測一輪,抓取幾項結果。 讀取速率5249~5951MB/s、寫入速率6152~6238MB/s。 ![]() ![]() ![]() ![]()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設為Compress 0Fill或Compress 100% (Incompressible模式),測試皆勾選Write-Thru選項,從1GB~32GB全測 一輪,抓取幾項結果呈現。不論是那個模式,沒有太大差異。 Compress 0Fill 模式。 ![]() ![]() ![]() Compress 100% 模式,循序讀寫速率略慢是Z590本身的問題,4K QD16 的讀寫速率算是相對高。 ![]() ![]() ![]() AS SSD設定檔案大小為1GB及10GB,並測試Copy及Compress Benchmark。 1GB容量,循序讀寫速率5976及5366 MB/s,4K-64Thrd讀取995713 iops, 4K-64Thrd寫入1091902 iops。 ![]() ![]() 10GB容量,循序讀寫速率6014及5726 MB/s,4K-64Thrd讀取888703 iops, 4K-64Thrd寫入1035814 iops。 ![]() ![]() Copy Benchmark 測試項目 1GB容量,ISO讀取速率3436MB/s、程式載入速率569MB/s。 ![]() 10GB容量,ISO讀取速率3759MB/s、程式載入速率555MB/s。 ![]() Compress Benchmark 測試項目 1GB的讀取曲線波動還算穩定,寫入曲線呈波動式下行。 ![]() 10GB的讀取曲線波動更穩定些,寫入曲線略有不穩定。 ![]() ATTO Diskbenchmark設定檔案長度為64K、64MB、256MB、512MB、1GB、 2GB、4GB及32GB,模式設定為Overlapped I/O、0Fill及Random模式進 行測試。 Overlapped I/O,佇列深度4 (QD4)模式:讀取速率最快6.69GB/s、寫 入速率最快6.25GB/s,讀寫速率都算穩定,沒有掉速。 ![]() ![]() 0-Fill模式,佇列深度1 (QD1)模式:讀取速率最快4.64GB/s、寫入速 率最快5.86GB/s。檔案為32GB時,讀取速率略降。 ![]() ![]() Random模式:讀取速率最快4.65GB/s、寫入速率最快5.85GB/s。檔案為 32GB時,讀取速率略降。 ![]() CrystalDisk v8.0.4,選取NVMe SSD測試,測試Default及0Fill兩種模 式,並測試64MiB、512MiB、1GiB、2Gib、4GiB、8GiB、16GiB及64GiB 不同容量。 Default (Random)模式:Seq Q8T1循序讀取速率落在7163~7172MB/s、 寫入速率6260~6691MB/s。4K Q1T1讀取速率95MB/s、寫入速率427~ 429MB/s。 ![]() 0Fill模式:Seq Q8T1循序讀取速率落在7167~7171MB/s、寫入速率6268 ~6710MB/s。4K Q1T1讀取速率94~95MB/s、寫入速率416~429MB/s。 ![]() 選取Default模式,設定為混合模式,挑選1GiB容量來測試。 ![]() 選取Default模式,設定為真實世界(Real World)模式,挑選1GiB容量來測試。 ![]() NetworkDLS - DiskMark採預設封包值64K,檔案容量為2.5G測試結果。 平均讀取速率2.27GB/s、寫入速率2.40GB/s。 ![]() eZIOmeter設為乾淨的全碟環境測試,循序讀取速率平均約6752MB/s、 平均寫入速率約5075MB/s;4K QD32隨機讀取最快可達1596282 IOPS、隨 機寫入最快為1234569 IOPS。 ![]() HDTune v5.75設定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值如下圖。 循序讀寫測試項目:讀取曲線還算穩定,尾端神奇地會飄上去,平均讀 取速率5629MB/s;寫入曲線前三分之一度規律大波動,700G以後降速就 平坦到底,平均寫入速率2608MB/s。 ![]() ![]() 隨機讀寫測試項目 ![]() ![]() 額外讀寫測試項目 ![]() ![]() File Benchmark選項以Block Size 512MB檔案長度為基準,設定50MB、 500MB、2000MB及4000MB,分別測試Zero及Mixed資料型態。 Mixed型態結果。 ![]() Zero型態結果。 ![]() 將檔案設為250GB,寫入曲線平穩無掉速,根據之前其它SSD的測試經驗, 其SLC Cache應該設定超過600GB或更大。 HD-Tach RW 讀寫效能測試,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Long Zone)測試。 8mb(Quick Zone):平均讀取速率2065MB/s、平均寫入速率724MB/s。 ![]() 32mb(Long Zone):平均讀取速率1920B/s、平均寫入速率683MB/s。 ![]() Inhouse Diskbench讀寫測試:循序讀取/寫入速率為5720/5697 MB/s。 ![]() Parkdale v3.06設定Block Size 1MB,把檔案大小從250MB~10000MB全測 過一輪,只抓其中幾項結果。 ![]() ![]() ![]() ![]() PCMark 8測試:分數5109,頻寬為847MB/s。 ![]() PCMark 10測試,分為系統碟及資料碟兩種模式測試。 系統碟分數為4467、頻寬為704MB/s。 ![]() 資料碟分數為8539、頻寬1251.75MB/s。 ![]() 3DMark Storage Benchmark得到3637分。 ![]() TxBench設定檔案長度64MB、512MB、4GB及32GB,測試隨機及0Fill資料 方式的結果。 0Fill資料模式 ![]() ![]() ![]() ![]() 隨機模式 ![]() ![]() ![]() ![]() 裝上Storage Tool工具軟體,在Summary頁面可以看到SSD的基本狀態。 ![]() 韌體更新頁面找不到新版本。 ![]() 也可以選取自我測試選項。 ![]() 看到Secured Erase頁面很開心,按下去照例會出現警語,令人不怨的 是竟然一切都完備等待執行,結果還是不行。 ![]() ![]() ![]() 官方的保固條件設定為1200TBW,或提供5年保固。測試寫入約24TB時, 健康度才會安全,推測總耐寫度應該高於1200TBW。 ![]() 測試至此,作個簡單的測試結論: 優點 1. 對於喜歡SMI主控產品的玩家,這款的運作風格幾乎一模一樣。 2. 不分壓縮或不壓縮環境下,讀取速率差異不大,不像其它主控差異明顯。 3. 讀取速率在多數NVMe PCIe 4.0x4相比,可列前茅。 4. 較大的SLC快取設定,對系統效能有一定的幫助。 5. 官方提供五年保。 6. 單面SSD設計,提供更寬廣的使用環境相容性。 缺點 1. 循序寫入速率或許不是同類主控SSD中最快。 2. 4K QD1的讀取速率偏慢,但是4K QD1的寫入卻是相對快。 3. Tool box還是不支援SSD Secured。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商能見諒, 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2:38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