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教會活動的意義在哪?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85757)
|
---|
教會活動的意義在哪?
每天誦經,什麼狗屁都感謝主??
|
什麼宗教活動都一樣.
欺騙外人說宗教勸人向善, 實際上就是信徒多. 1可斂財 2可發揮人數影響力. |
活動本身的意義就是$$..
不危害大眾.是沒什麼..就當一般商業活動就好. |
多人活動的意義在哪?
|
意義在有別於宮廟也不用遶境。
|
人際關係.....
懂的就懂.... |
還是老梗,泛基督教在臺灣社會傳教應該也超過百年了,而且簡單籠統來說在二戰之後還有美國爸爸的幫忙。
然而有趣的是,泛基督教在臺灣的信仰比例,連美國CIA world factbook 網站公開資料都顯示不超過百分之四。 (印象所及多年前在CIA看到的數據是百分之四點五,近年降到百分之三點九) 泛佛教+泛道教在臺灣社會的信仰比例則將近百分之七十。 我個人長年觀察下來的歸納是,至少在臺灣社會環境而言,泛基督教這類的洋教派, 他們的宗教核心思路是「中央集權」。所以在臺灣體制內,泛基督教會嘗試往中央主管機關發展。 而泛佛教+泛道教的核心思路,依循華人傳統文化,則是各據山頭、各自為政, 因此在臺灣體制內,偏向地方縣市鄉鎮發展。 泛佛教比較偏玄學嘴砲,泛道教則是萬物皆靈,可以瞎掰的故事會更多。 這樣的結果就是比較符合傳統漢文化長年累積下來的思路。 洋教派什麼都 推託/丟給 上帝/耶穌,聽多了其實就無聊了。 我高中生的時間點,有嘗試去瀏覽過 新約/舊約聖經、荒漠甘泉 之類的臺灣中文譯本, 當時的閱讀感受就是,裡頭的論述「不符合」當時的我所認知的 中文/國語, 雖然裡頭的每一個中文字,幾乎學校都有教過,但是這些字所串聯出來的句子, 我就是看不出所以然。 反而佛教經典的中文書籍,我有心是看可以看出所以然。 (只是我沒有興趣看,畢竟小學∼高中生階段,宗教探索不是我的日常生活花費時間的面向) 說難聽一些,泛基督教想要在臺灣社會增加信仰比例,例如想要從百分之三點九衝高到百分之三十九, 「第一步」就是,先把聖經的臺灣中譯本重新翻譯成符合傳統漢文化的「國語思路」, 這裡所謂的「符合傳統漢文化的國語思路」,「並不是」要你翻譯出例如「傻眼貓咪」諸如此類愚蠢的潮流用語, 請不要誤會了。 不過可以想像的是,如果新約/舊約聖經、荒漠甘泉 諸如此類的臺灣中文譯本, 翻譯成讓臺灣一般民眾可以自己買本書回家讀了就懂的話,那許多牧師、神父基本上就要失業了, 因為自己看書就好了,何必找神職人員來講解? 所以許多牧師、神父一定會明著暗著抗議的,堅持要用難以閱讀的舊翻譯版, 這樣他們才會有事做。 於是泛基督教在臺灣社會的信仰比例繼續「不超過」百分之四。 |
|
孤獨的人生是迷惘的
我們要聆聽造物主的旨意 追尋人與人的連結 建立更close的接觸 |
引用:
有一種東西叫籤詩 你的發言前後不通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12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