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ABC 回台潮...台灣會是下一個矽谷嗎?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82929)

Andy84 v.2 2021-02-21 11:05 PM

ABC 回台潮...台灣會是下一個矽谷嗎?
 
https://tw.news.yahoo.com/abc-%E5%9...4xiI2NP0a0GR0z8

ABC 回台潮,不該只是「花錢玩票」而已

Ben 就直言,身邊來自美國、澳洲和加拿大,學有專精、甚至部分已在海外成功創業的朋友,目前全都是因疫情而非職涯規劃決定來台──如何讓這些人在疫情過後仍有動機留下,是台灣留才議題上面臨的根本問題。

Ben 接著感嘆:「這是第一次,有這麼多 ABC 聚集在台灣,想要替台灣做點事,卻都找不到事情做,我覺得非常可惜。」「找不到事情做」的原因有很多,英文不夠普及是其一,而這點也反映在就業金卡上。

「我覺得 ABC 在台灣最大的優勢,就是和國外的連結──我們可以扮演『台灣文化大使』的角色,向西方人介紹台灣,也可以協助台灣企業連結海外的機會,但前提是台灣要先有一個能『外銷全球的品牌』(exported global brand)。」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10119fin006/

【專訪全文】2千位超級創投科技菁英回台 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台灣將成下一個矽谷

台灣的YouTube創辦人陳士駿,上週五(15日)接受本刊專訪時透露,至今已有二千名旅外菁英因疫情返台,「走在台北街頭,就像走在矽谷,隨處都能遇見熟人。」他直言:「如果政府能掌握機會,台灣絕對可以成為下一個矽谷。」

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4...w-york-city-too

別再執著打造下一個矽谷了,台灣人更該學習的對象是紐約

台灣過去二三十年建立的傲視全球的電子霸業,讓台灣在培養軟體創業之餘,有完善的電子與製造產業鏈來支援產品開發。從悲觀的角度看來,台灣既沒有矽谷的科技優勢,又沒有紐約的國際性產業;但若把杯子看作半滿,台灣的產業擁有媲美矽谷的電子業產業鏈(與更完整的製造產業鏈),但卻擁有像紐約一樣的密集人口和傳統產業來支持科技發展。若以紐約科技業著重科技生活化、產業化之思維發展,台灣在未來物聯網經濟(與連帶的大數據經濟)中,其實比紐約更能夠快速開發產品。台灣以小博大,不能比絕對力道,要在產業鏈整合度上取勝。小蝦米對上大鯨魚也是有可能勝出,以色列、荷蘭、瑞典都是科技小國成功案例。

=========================================

高端人才都回來了,低端如我有機會分一杯羹嗎?下個月已經報多益了,不要再成績給我打八折了...

healthfirst. 2021-02-21 11:20 PM

不會講台語喔
沒有台灣價值
台灣不需要你們

水戶黃門 2021-02-21 11:28 PM

小心又有人跳出來說ABC是中國人沒有資格,純台灣是ABT才是

davidxyz 2021-02-22 12:29 AM

有高端人才,那也要有高端產業才行!
問題是台灣有幾個高端產業?
除了少數那幾個外,
台灣主要產業的老闆還是那付德性,
只會用壓榨勞工的方式做低階產品的經營,
這種情況下來什麼人才都一樣.....

netblue 2021-02-22 12:45 AM

整體環境來說,
台灣不是矽谷,也不會變成矽谷

先改變社會觀念、財經體制吧∼

根本上沒有新創產業的發展空間,
也沒有新創產業需要的大量天使基金
一堆傳統的法規限制,資金創投也缺乏相關條件。

EAC212 2021-02-22 12:59 AM

先禁國家是高端人材的夕谷...

knoeatw1990 2021-02-22 01:49 AM

隔行如隔山,我不知道科技業是怎樣的,矽谷也是開車經過看看。
不過我要說台灣很多地方都很畸形,只能逼得我往外跑。
電子業不是很吃電?台灣電力續存力夠用嗎?

我舉我自己的例子就好:

開個挖土機人家澳洲是有經驗一天,沒經驗是兩天就可以拿到證照,
你他媽台灣要透過什麼訓練班然後等人員足額然後繳一堆學費,
然後還要等什麼時候開班,然後訓練完再繼續等國家考試,
光是靠開怪手吃飯的人等這一年就飽了!還跟你考什麼執照,
靈活度一點都沒有,澳洲有拿到牌的真的都是真功夫真技巧才能拿牌
哪像台灣,剛剛好都相反。有牌的沒技術,功夫好的都藏在民間 :jolin:

我以前在澳洲開怪手,我英文雖然當時不好,老闆看中我的技術
我記得沒兩天就直接送我去考怪手牌了,一天的課程,師資一對一
筆試允許我用翻譯,術科不用講,馬上有牌變成合法工人。
台灣? :stupefy:
你去工地看除了公共工程看看開挖土機師傅哪一個有牌。
超畸形的。
只有比較例外的:吊車

再來,航空業
我先不講我從澳洲轉到美國的辛酸血史,光從FAA轉回來CAA
CAA裡面的考題好幾題答案都是錯的,偏偏答案就是要你選錯的。

再來引言一位在國籍教官的一段
引用:
文章

「台灣的勞動法規有一條很不合理,外籍飛行員雇用,是根據「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的第15條:「聘僱前條外國籍駕駛員之雇主,應培訓本國籍駕駛員,其所聘僱外國籍駕駛員人數總和,不得超過自申請日起前七年內所自訓之本國籍駕駛員人數及該年度自訓本國籍駕駛員計畫人數總和之二點五倍。」也就是說,航空公司只要培訓10名飛行員,就能雇用25名外籍飛行員。
制定「外國人從事就業服務法」時,有其時代背景,台灣民航曾經歷快速發展期,機長短缺很嚴重,所以才訂出2.5倍這個數字。但目前台灣民航發展已經減速了。再加上復航/威航結束營業,也造成許多國籍飛行員失業,或是被迫離鄉背井轉職到國外。在這些國籍飛行員中不乏很多優秀飛行員,但航空公司卻因總總因素,大量聘僱對國內航空環境不熟悉的外籍飛行員,漸而減少或拖延栽培國籍飛行員。

這實在是不公平,外國航空業已經是很成熟的產業,他們有健康的管道步步為營,累積自己的經驗,時數,在台灣並沒有這樣的環境,今天台灣的航司為了經營之便,不但沒有出來捍衛國人的權利,負起社會責任,還不公佈成績,招募結果,跟可以讓我們進步的空間。讓很多年輕人賠了錢,賠錢是小事,很多人賠了自己黃金歲月,都在等待這個機會。希望是毒癮,能夠毀了很多人的一生。」

以上,還有

台灣的海事法也真的他奶奶的超級畸形,

引用:
【台灣人 v.s 海員證】
之前陸陸續續po了幾篇跟申請海員證有關的事情,
因為當時以為只有自己要辦海員證,所以沒整理。
但今天居然有幾位網友來信說因為沒有海員證,
被送上船又被退回台灣。覺得心驚驚,和大家說說我之前花好多電話費得到的資訊。

∆ 以下為不負責分享,只提供我得到的資訊、建議,
有相關問題請自行打電話到政府機關求證。
----
文長,快速總結:
受聘於外商公司,半路出家的台灣籍船員,你需要的是:
你們公司來台辦理手續(類似在台登記)-->
登記完成後,由公司為員工申請海員證 -->
得到海員證 --> 依船籍參加不同規格的體檢、基本安全訓練(基本上自費)
----
以下為詳解:
1. 海員證分兩種,一種是漁船的,一種是海員服務手冊。
會去考漁船的海員證都是漁夫、釣客。各位就別白花錢去考了。
*跑遊輪的人需要的是海員服務手冊(俗稱海員證)。
海員服務手冊申請條件如下:
相信會看到這篇的都是沒讀過航海相關科系的人,所以請直接看到第十項。
一、海事院校航海、輪機或相當系科畢(結)業。
二、高級職業學校以上航海、輪機相關科系畢(結)業任見習生期滿六個月。  
三、國內船員訓練機構乙級船員養成訓練班結訓合格,領有結業證明文件,並上船見習期滿六個月。   
四、曾任甲級船員。   
五、國內船員訓練機構甲級船員養成訓練班結訓合格,領有結業證明文件。   
六、海軍退除役士官兵及其他國軍所屬海上艇隊之退除役士官兵,具有艙面或輪機部門服務資歷二年以上。
七、具有國內航線航行船舶乙級船員一年以上之資歷。   
八、持有漁船漁航及輪機部門幹部船員執業證書。   
九、曾在有公司或商業登記證明文件之餐廳擔任廚師一年以上,並持有證明者,或具備丙級以上餐飲技術士執照。   
十、經雇用人僱用為事務部門或旅客部門(大廚、二廚、廚工除外)之海員。  
十一、服務於具有修理船舶設備能力之船舶修造廠或相關工廠二年以上之技工,持有服務證明文件。   
十二、回國定居華僑曾任國際航線船員。
沒錯,第十項就是我們這種半路上船的人符合的條件。
矛盾的點來了:
中華民國政府規定台灣人要上船工作,需要海員證。
但想要申請海員證,就必須受聘於「台灣公司的船」。
不是受聘於台灣公司的商船,就不能申請海員證!不能申請!不能申請!
2. 所以我又花了很多電話錢打聽像我這種受外商公司所聘的台灣人到底該怎麼辦
方法有二:
一、不要申請海員證,但就無法受聘為正式員工,而只能聘為所謂的contractor(約聘員工)
二、請你們公司來台註冊辦理手續,辦理完該公司就可以幫員工申請海員證了。
於是乎,我們公司再三和我確認繼續待在公司的意願後,就開始辦理註冊手續了。
註冊手續繁雜,有興趣的人可以自己上網看,簡單來說,最快也要20個工作天以上才能辦好。辦好後又要申請海員證。海員證下來後,還要依船籍不同,接受不同的體檢、基本安全測驗等。
我們公司的做法是直接委託代辦公司。
老實說我聽到有公司直接叫員工自己辦海員證覺得有點嚇到,因為我本來也試圖這麼做,然後發現完全不可能。而且公司註冊的時候好像還要繳規費(我不知道多少錢)
3. 如果順利申請到海員證後,還要依船籍接受不同體檢、安全測驗。
這我也是最近才知道,原來同家公司底下會有不同國籍的船,就像駕照跟行照不同一樣。
總之,例如我這次要上英國籍的船,就要通過英國海巡署認證的體檢、安全測驗,才能上船。
這項體檢好貴好貴就算了,重點是台灣沒有接受認證的醫生,所以我得趁著船到香港時,速速下船去接受一萬多塊台幣的體檢(淚
合約結束回到台灣後,還要參加公司規定,台灣港務局舉辦的安全課程,也是一萬多塊。


少年安的奇幻郵輪工作記


幹,台灣身為島嶼國家海事法卻那麼智障
逼得我還要從荷蘭考試拿荷蘭的海員證,
除非我有錢有閒花個十萬台幣我去上三個月的一些「課程」
有時候真的不知道要怎麼講 :tu: :think: :stupefy:

菁因回台?我看他們會被台灣法規氣到再次出走
要留人要有相對的空間跟靈活度,矽谷辦的到,台灣可以嗎?
我還滿好奇的

我雖然不敢稱自己為菁因,只敢說我是見識比較多的藍領
台灣都可以把我氣走了,那何況那些菁因族群呢 :nonono:

Andy84 v.2 2021-02-22 08:15 AM

引用:
作者knoeatw1990
恕刪


謝謝,正想以後往遊輪走。

davidxyz 2021-02-22 10:16 AM

引用:
作者knoeatw1990
隔行如隔山,我不知道科技業是怎樣的...


因為我不是航空或海事相關,所以不清楚,就自己的問題提出

也許法律是這樣訂的(只要培訓10名飛行員,就能雇用25名外籍飛行員)
但法律並沒有規定因此就一定要雇用多少個外籍飛行員啊!
至於雇用那邊划算(便宜).....這就是公司選擇的問題,
換做你是公司,你也會用便宜(應該是國內的)的那一邊吧?
還是說現在航空公司如果缺35名,
就會選擇培訓10名然後外加25名外籍?
我看新聞好像都是航空公司有缺,
國內飛行員自己去航空公司應徵的?

海事方面.....我也不知道荷蘭或其他國外是怎麼規定的,
台灣要求要有相關學歷或上過船員訓練機構才能申請海員證,
乍看之下沒什不對.....
還是說荷蘭和其他國家都是隨便一個人不是海事畢業也沒上過課,
就可以申請到海員證?
至於文中說到,想要申請海員證,就必須受聘於「台灣公司的船」?
可是第十一跟第十二並沒有說必須是在台灣公司啊?
至於如果是負責餐飲,
第九條跟第十條,根本看似是直接申請就可以不用上海事訓練的課!
(畢竟只是負責餐飲,船怎麼開跟他無關)

海員證這種東西本來就是每個國家自己的證件,
自國的海員證要拿到別國用須經過一些轉換手續......這很正常啊!
台灣駕照可以拿去國外開車嗎? 不行啊!
有些國家或該國的州規定要重考,
有些只要轉換成國際駕照即可,
有些很麻煩有些很簡單,
這很正常吧?

BALA 2021-02-22 10:25 AM

台灣沒啥天使投資人
有關係的人才有天使投資人 通常也是自己人

另外 台灣工廠土地取得困難
海規高階人主要是回來躲疫情的
沒有甚麼適合他們的工作
除非自己有本事當老闆
那又另當別論

:ase :ase :ase :ase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5:52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