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簡單開箱] R9 3900X + MSI B450M Mortar MAX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66176)
|
---|
[簡單開箱] R9 3900X + MSI B450M Mortar MAX
最近更新平常工作室接案用的開發平台,原本先去原價屋買入MSI B450M Mortar MAX,想在UDN用折價券購入3700X即可。
剛好一位朋友經營零售店家,一個學生來他店裡組電腦,勾了3900X + RTX2080S,整台電腦組了六、七萬元,裝機完沒問題就讓這位學生付款,刷卡時可能有簡訊通知,馬上就接到家長的電話,一陣破口大罵後,要他退貨給店家。 我這位朋友是蠻厚道的,一番折衷與同情後,還真的給這位學生退掉3900X。 聽朋友說到這件事,就決定乾脆入手這顆開封半小時的3900X了,朋友也小意思折價300元給我,所以在3900X缺貨、加錢買不到的台灣市場裡,我和這顆3900X算是有莫名緣分,沒怎麼強求就這樣到我面前。 蠻喜歡Designed To Win這個詞。 ![]() AMD現在也像Intel的包裝形式,在包裝盒上除了有可以直視CPU本體的塑料小窗,也有可以查序號和型號的防拆貼紙,因為是二手品,所以我收到時就是拆封的。 ![]() 開箱了,包裝質感是比Intel盒裝處理器精美,但我覺得泡棉很不環保,若能像Intel那樣純回收紙漿緩衝材,應該比較不會有罪惡感。 ![]() 上層的CPU緩衝材拿開後,下面就是原裝Wraith Prism散熱器,特徵是扇葉透明,可以導RGB光,應該是Cooler Master代工的產品,蠻有該司的風格。看得出來AMD已經把自己的桌機CPU定位於玩家市場,附的散熱器就是改裝品的設計。 ![]() 散熱器就是4根熱導管,下吹式結構。 ![]() 因為被裝機過,可以看到底部散熱膏沾得亂七八糟,底部是直觸式熱導管,我一直對這種設計蠻反感,導熱管實在不適合去壓成這種形狀,底部平整度能有多好? ![]() 再來是MSI B450M Mortar MAX ![]() B450裝3900X常被質疑供電會不會出問題,這裡我順便貼給大家看,解釋為什麼我覺得對於MSI這塊B450M Mortar還好。 ![]() 從圖中可以看到MSI B450M Mortar族系的設計是每相用了兩顆55A的SM4337併聯當作上橋,兩顆80A的SM4503併聯當作下橋。這樣做可以讓每相的電流分散由兩路MOSFET供應,因此每顆MOSFET的發熱可以降為四分之一。 Mortar "MAX"的意義是指它的BIOS容量拉上32MB,BIOS是存放在這顆旺宏的SPI Flash裡,MX25U256XXX,這是一顆256MBits(32MB) NOR Flash,所以BIOS的擴充餘裕變大很多。 ![]() 但在刷新BIOS時,我覺得它應該是沒用上Multi-IO做寫入,所以寫入速度不快,刷個BIOS要等蠻久的,不過我在設計電路時也不愛用Multi-IO,因為怕斷料要換料時,別家的SPI Flash的腳位定義和協定可能不相容。 其他的地方就很一般,畢竟就是一顆B450,給的PCI-E Lanes也有限。所以我裝上一塊PM961 SSD在M.2,一塊GTX1080Ti在不鏽鋼覆殼的PCI-E 1上,就把3900X給的20條PCI-E Gen3 全都用完了;跑作業系統的900P 280GB只能插在最末端,由B450提供的PCI-E Gen2上,兩三片PCI-E裝置就直接把所有的PCI-E都耗盡了。 ![]() 我的散熱器是塔扇之王,Thermalright SilverArrow IB-E Extreme,利民的服務真的很王道,寫信去申請AM4 Kit,匯去50元運費,隔天就寄來了。 ![]() 裝上SilverArrow用的AM4基座,也把3900X一併裝上去。 ![]() 至於大家最關心的記憶體,則是延用我原本的G.Skill F4-3200C16Q-64GTZR,芝奇四通道幻光戟64GB,標準時脈和時序就還好,XMP 3200MHz,16-18-18-38,1.35V,但我是自己調整成3600MHz,18-20-20-42,1.35V,Memtest 4 Iterations Pass,跑很久,12小時才跑完過測。 ![]() 最後就一路裝機,沒什麼好看的,直接貼上完成照片, ![]() 開機時看到CPU VCore是1.49V,我有點嚇到,因此在BIOS裡設定了Offset -0.1V,但看起來效能也沒和其他有3900X的人差多少,CPU-Z Benchmark跑起來一樣猛猛的,幾乎和7980XE匹敵,至於電壓最高是單核1.384V,確實調整後比原本低。 ![]() AIDA64的Memory Test也還可以,就是Latency偏高一點,但這應該很難感覺出來。 ![]() Cinebench R20的測試結果,好像也還可以: ![]() 只是我覺得SilverArrow IB-E Extreme搭一顆1600轉 12公分扇的散熱效果不怎麼樣,最近氣溫回升,雖然Offset -0.1V,但CPU閒置時還有45度,全速時可以到80度,蠻可怕的。但是MOS溫度在全載時可以維持在6X度以內,是還不錯,符合預期! ![]() 這個月3950X要上市了,以上給大家參考看看,目前用來畫電路板和編譯程式的感受都不錯,沒有想像中那麼不相容Intel,可能我的環境大多是Open Source,所以對於Intel處理器依賴性沒那麼高。從i7-6900K換成R9-3900X,連Ubuntu 18.04 LTS也沒重灌就可以直接使用,和Win10一樣,省下一堆重灌負擔。 這個組合最可惜的應該只有900P只能跑PCI-E Gen2吧 :laugh: |
終於看到開箱介紹了...真是夢幻的 12C24T
原本也想直上 R9-3900X 的, 不過跟 R7-3700X 的價差還真的不小, 再加上其實我需要的是 64GB RAM + 高速I/O , 錢就省下來等 PCIe 4 x4 NVME 了 是說 NEAL 是 board level HW 工程師 ? |
我記得neal好像是國安單位的公務員
應該是網軍之類的... 以前他有講過考上某國家特考...懶得搜尋 |
引用:
引用:
哈,這好歪樓 :laugh: 我本身是演算法和系統整合工程師,但自己的小事務所接竹科或南科的外包委託案,因為讀書時同時唸了電子和資工兩個學位,所以除了半導體製程沒辦法自己搞,其他東西是可以在自己電腦前摸索出來。 確實以前曾考上國安特考三等,但後來沒去當公務員,選擇去業界工作。 那次事件後,PTT國考版有不少人指責我考上沒去報到的行為,讓落榜生很受傷,所以後來也有繼續通過一些國考,但都以專技高考為主,拿一下執照就好,不會佔別人就業名額。 一些往事啦,不值一提,單身狗晚上時間多,當然讀書準備考試和賺錢的時間也多一點。 :p |
沒想到樓主這麼高階的 CPU 會配 MSI B450M Mortar MAX。
小弟兩片 B450M Mortar MAX 都是拿去搭散片的 R5-1600(板子比CPU貴) 因為撿的 CPU 便宜,原本只打算配約2000上下的板子。(但要有4個DIMM) 後來參考供電狀態,整理出下面的候選清單。(只挑 M-ATX, DIMM*4) https://i.imgur.com/BEEIpG8.jpg 板子後面的數字代表供電能力。1=75A, 2=100A 參考自(只挑 B350,B450) https://i.imgur.com/zGFV74L.jpg 華碩的 IC 是客製的,所以被打上 * 號。 |
引用:
哇,好熱血! 其實除了HEDT平台主機板都貴,沒得選,我在挑板子都不會買太貴的,畢竟主機板上的元件太多,導致它本身就是一種耗材。 因此我不傾向選擇X570這種6000元以上的主機板,光是南橋直接用Ryzen 3000的IO晶片,熱到要再多顆風扇就很糟心了。 是說這是我第一次買MSI的主機板,人生第一張主機板是友通,大學以前用技嘉,大學以後一路用華碩,前台主機板是華擎。MSI這張B450M Mortar我覺得設計和做工還蠻不錯的,處處充滿理性的思考,耐用度就不知道,畢竟主機板耐用度有30%是製程工藝決定,留給時間去考驗。 除了老家HTPC在十年前用過Athlon+785G,這是十年來第一次用AMD平台,也是從國中學電腦以來第一次拿AMD當主力工作平台,我之後在開發應用時,若有相關也會在這討論串分享。 像說AOCC這種AMD最佳化編譯器,蠻想知道它的差異可以有多大。 :p |
引用:
覺得應該要上5000~6000的中階X570版比較好 今天各家廠應該有放出針對X570修正PBO時脈的問題 電壓和記憶體參數應該都有修正了 舊晶片組可能就沒得修正了 昨天林董就有先放出MSI的修正版BIOS了 |
引用:
非熱血阿,只是中間隔很久不組電腦。 突然決定要自組電腦,只好多看些討論,補齊這 7,8 年的空窗期。 文章都是別人找來的。 早期都買 ASUS 板子。30年前有,商家介紹的,當初的 2/3000塊比現在大很多。 曾跳 AMD 配 ASUS 板子踩雷。之後買 AMD 就避 ASUS,配 MSI 的板子。 後來自架 SERVER 後都挑 GA。當時 GA 小板種類多,容易挑到滿意的規格組合。 家裡房間小,架 SERVER 比較不占空間。 雖然知道 GA 對料很摳,但實際使用經驗算是蠻耐用的。 當 SERVER 操 24HR,至少都可以跑 5,6 年以上沒壞。 都是在壞掉前,自己把電腦換掉。 除了最後一次真的遇到問題,懶得查是 CPU 還是板子壞。 原本這次電腦更新,光已經買的 MSI 就有, B450 GAMING PRO CARBON AC B450M MORTAR TITANIUM 所以撿散片 CPU 時想換換別家。 但列出規格(只紙上作業)篩選後,結果還是挑了 B450M MORTAR MAX PS: 友通也曾買過,印象不錯。還有陞技以前也不錯。 對 ASRock 印象跟他們接近,都在大廠競爭下,打出非主流商品。 |
引用:
友通印象很深 當年k8 s939的救星 ultra-d這一塊停止了當機的噩夢 做工好用的很穩 3大廠出的版子穩定性沒一個能打 技嘉用過最久的 目前還在用的就是X58台製的版 到現在老I7都還沒陣亡 好像快10年了 天天開模擬器掛機跑副本 |
引用:
樓主可是交大的精英哥啊 :p 不過"PTT國考版有不少人指責我考上沒去報到的行為,讓落榜生很受傷"是甚麼意思?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39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