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效能極限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8)
- - [開箱] 貓頭鷹 Noctua NH-L9x65 SE-AM4 下吹式散熱器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42860)
|
---|
[開箱] 貓頭鷹 Noctua NH-L9x65 SE-AM4 下吹式散熱器
雖然 Ryzen 2 CPU 跟 400 系列晶片組推出在即,不過還是進場組了人生第一台 AM4 主機,由於個人偏好,還是選擇 ITX 小板搭配小機殼的組合,也入手了幾款下吹式的散熱器來搭配看看,今天就先來分享 Noctua 針對 AM4 平台推出的特別版中的 NH-L9x65 SE-AM4
同文發表在個人部落格 : http://izaka.tw/openbox-noctua-nh-l9x65-se-am4/ 外殼與配件 ![]() noctua 一貫風格外包裝,並貼紙註明是給 AMD AM4 的特別版 ![]() 相關紙本安裝說明文件放置於內容物最上方 ![]() ![]() 既然是 AMD AM4 特別版,自然沒有支援平台以外的散熱器扣具 散熱器本體 ![]() ![]() 拿出散熱器扣具盒後,就可以看到散熱器本體,出廠風扇版本為 92x92x14,可視需求跟跟機殼可容納散熱器高度自行更換程 92x92x25,以取得更佳的散熱效果 ![]() ![]() ![]() 從各個角度來檢視散熱器本體,做工還是很讓人安心 ![]() ![]() 移除散熱器底部接觸面保護蓋,雖然打磨程度不到鏡面程度,但是也算細緻 散熱器安裝 ![]() ![]() 此款散熱器並未提供專屬背版,而是沿用主機板所提供的背版,但是仍需將原本的扣具移除 ![]() 在背版開口處放上支撐柱 ![]() 散熱器提供 NM-AMB4 與 NM-AMB5 兩款散熱器固定架,可視主機板配置與機殼內風向規劃來選用 ![]() 安裝好散熱器固定架的樣子 ![]() ![]() 使用 NM-AMB4 固定架 ![]() ![]() 使用 NM-AMB5 固定架 效能簡測 主機板 : ASUS STRIX B350-I GAMING 處理器 : AMD Ryzen™ 7 1700X 散熱膏 : Arctic Silver Céramique 測試軟體 : Prime95 監測軟體 : HWMonitor Pro v1.32 溫度 : 13℃, 未上機裸測 ![]() 待機的時候溫度約莫維持在 20℃ 左右,隨著 Prime95 運算,處理器溫度大致維持在 69℃ 上下,此時風扇轉速也來到 2280 rpm 上下,不過基本上並不會產生有噪音的聽感。 |
引用:
這也太誇張了吧 最近台灣平地氣溫最低也才15度而已 |
引用:
測試的時間是在年前那波寒流,那時候室溫就是13度,只是到這陣子才有時間把文章整理出來 :p |
fin的寬度愈寬,所需的風壓就愈高。
和Scythe JITTE JT8039相比, Noctua NH-L9x65 SE-AM4只有強在fin的陣列比較大而已。 對應95w的熱源,用9 cm fan塔式cooler都不一定能達到滿意的境界, 若要下吹式,10 cm fan的產品也很難達到相同的效果,通常要到12cm才會略勝一籌。 (11 cm fan屬特殊規格,沒有量產,自然也無對應cooler。 ) 由於要對mb上的供電模組散熱,我個人極度偏好下吹式, 選產品時一定是10cm fan 起跳, 9.2cm fan以下的都不考慮。 如果你對目前手上的2款cooler都不滿億,建議你直接跳12cm的產品, CoolerMaster Gemin II 風�**�2代 S524 V2 是不錯的選擇。 |
引用:
其實會去選擇或嘗試這類下吹式散熱器,主要還是因為個人偏好小尺寸的ITX機殼,偏偏對於散熱器高度又有限制,再者就是目前使用的記憶體不是 Low Profile (G.Skill),所以 fin 會不會去卡到也都必須一併列入考量,還是很謝謝你的經驗分享 :)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0:43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