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Antec NeoECO GOLD系列750W電源供應器簡介及測試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137520)
|
---|
Antec NeoECO GOLD系列750W電源供應器簡介及測試
NE750G產品特色:
1.連續輸出功率750W 2.混合型先進線材管理,帶狀排線設計,改善系統氣流與減少線材凌亂現象 3.80PLUS金牌認證,最高轉換效率可達92% 4.通過ErP Lot6待機/關閉模式功耗認證,可節約能源並減少不必要電費開支 5.AQ7七年有限保固與全球終身支援服務 6.12V單路設計,可達99%輸出功率配置,相容最新ATX12V及EPS12V規範,並支援SLI 7.靜音12公分風扇,搭配低電壓風扇控制電路,盡可能降低噪音並達到散熱最佳化 8.CircuitShield工業級線路保護,具備OCP/OVP/UVP/SCP/OPP/OTP/SIP/NLO等保護 9.採用全日系電容,確保連續輸出下穩定性及耐用性 NE750G輸出接頭數量: ATX24P:1個 CPU12V 4+4P:2個 PCIE 6+2P:4個 SATA:8個 大4P:3個 外盒正面為凸顯中央Antec商標的風扇護網照片,照片左下有五個特色圖示,分別為80PLUS金牌認證標誌、全日系電容、連續功率輸出、混合先進線材管理、92%最大效率等圖示,下方為產品名稱及瓦數NeoECO 750 GOLD ![]() 外盒背面,以四種語言介紹產品主要特色,左下為80PLUS效率轉換圖表,右下為不同輸出負載下風扇轉速圖表 ![]() 外盒頂部側面,有商標、產品名稱及功率簡寫NEG750W 外盒底部側面,有各種安規認證圖示、管理條碼、官方網址、產地 ![]() 外盒左側面印上另外四種語言的產品主要特色說明、產品名稱簡寫NE750G 右側面標註輸入/輸出規格表、接頭數量表、技術支援網址/聯絡電話、產品名稱簡寫NE750G ![]() 打開包裝紙盒,電源本體以充氣緩衝袋包覆 ![]() 包裝內容物有電源本體、額外模組化線材、說明文件、電源線、固定螺絲 ![]() 保固說明卡,說明AQ7七年保固的產品支援訊息及相關條款,要保留購買證明作為保固起始日期 ![]() 隨附交流電源線為三芯1.25mm平方規格,長度為140公分,採用接地線獨立配置的日本式電源插頭,如果要用在三孔式插座上最好自行準備電源線,確保接地效果 ![]() 隨附四組額外的PCI-E及周邊裝置帶狀模組化線路 ![]() 電源供應器本體使用黑色消光烤漆處理,主要接頭線組採直出方式連接 ![]() 電源本體外殼長度為14公分,長度較短的機身在機殼中可占用較少空間 ![]() 電源左右兩側有Antec NE 750 GOLD字樣裝飾貼紙,並依照電源安裝位置改變貼紙方向 ![]() 從內部安裝的直條型風扇護網,中央有Antec商標銘牌 ![]() 輸出規格標籤,上有商標、產品名稱、型號、總輸出功率、輸入電壓/電流/頻率、各組輸出電流/功率、安規認證標誌、警告訊息、80PLUS認證標誌、產品編號/序號條碼及產地 ![]() 六角形蜂巢網狀散熱出風口,交流輸入插座及電源總開關設置於此 ![]() Antec NeoECO GOLD電源為半模組化設計,主機板/處理器/第一組PCI-E等主要電源接頭線路自本體直出,第二組PCI-E及SATA/大4P周邊裝置接頭線路採可插拔模組化設計,增加使用彈性 ![]() 一組ATX20+4P編織網包覆線路,長度為57公分 兩組CPU12V 4P+4P帶狀線路,長度為67公分 ![]() 兩組分接雙頭PCIE6+2P帶狀線路,其中一組為模組化線路,長度為65公分,接頭間長度為15公分;一組為電源直出線路,長度為70公分,接頭間長度為15公分 ![]() 三組SATA/大4P帶狀模組化線路,其中兩組提供三個直角SATA接頭與一個直式大4P接頭,一組提供兩個直角SATA接頭與一個直式大4P接頭,長度為55公分,接頭間長度為14.5公分 大4P接頭無省力易拔設計,也沒有提供小4P接頭或是轉接線 ![]() 將所有模組化線路插上的樣子 ![]() 電源內部結構,Antec NeoECO GOLD系列為海韻代工,與海韻自家Focus plus金牌系列(SSR-FX)電源有相同的一次側全橋LLC功率級/12V同步整流/DC-DC轉換3.3V/5V結構布局,僅在線組輸出端/模組化電路板處有所差異 ![]() 使用HONG HUA鴻華HA1225H12S-Z 12公分12V/0.58A油封軸承兩線式風扇,最高轉速為2200RPM,並設有氣流擋片 ![]() 內部主電路板功能分區如下: 紅色:輸入EMI濾波電路 水藍色:橋式整流及APFC電路 黃色:輔助電源電路5VSB 紫色:一次側全橋LLC諧振+二次側同步整流12V主功率級 藍色:3.3V/5V DC-DC轉換電路子卡 ![]() 主電路板背面,大電流路徑採用敷錫來增大電流承載能力及協助導熱,除了DC-DC轉換電路子卡外,APFC/功率級控制器、二次側同步整流元件及電源管理IC都安置在主電路板背面 ![]() 交流輸入插座後方加上電路板,上方有兩個Y電容與一個X電容,電路板背面有絕緣隔板 L/N電源線及上方的磁環也有包覆絕緣套管 ![]() 電路板上有虹冠X電容放電IC(紅框處),減少X電容放電電阻於交流輸入端產生的損失 ![]() 交流輸入保險絲(右)包覆絕緣套管並採直立安裝,保險絲左側突波吸收器(藍色圓餅狀元件)則未加上套管 ![]() 電路板上具備兩階EMI濾波電路,共模電感及X電容使用固定膠加強固定 ![]() 兩顆裝在散熱片上,採並聯配置的GBU1506橋式整流器 ![]() 固定在散熱片上的APFC功率元件,右側紅框處為兩顆英飛凌IPA50R190CE Power MOSFET,全絕緣封裝MOSFET可避免日後使用時因灰塵/濕氣累積,可能造成打火及短路的狀況,中央後側綠框處為一顆ST STTH8S06D高壓快速整流二極體 左側黑色方形元件是NTC短路用繼電器,電源啟動後該繼電器會將NTC(中央前側綠色圓餅狀元件)短路,去除NTC所造成的輸入功率損失 ![]() APFC電路用控制IC虹冠CM6500UNX安裝在主電路板背面 ![]() 封閉式APFC電感旁邊APFC電容採用HITACHI HU系列400V 390uF 105度電解電容 ![]() 輔助電源電路一次側採用杰力科技EM8569整合電源IC,二次側輸出電容為Nippon Chemi-con電解電容,變壓器上包覆黃色聚酯薄膜膠帶 ![]() 全橋LLC諧振轉換器一次側採用四顆ST P10NK60ZFP Power MOSFET,兩顆MOSFET共用一片散熱片,全絕緣封裝MOSFET可避免日後使用時因灰塵/濕氣累積,可能造成打火及短路的狀況,前方包覆黃色聚酯薄膜膠帶的小變壓器是用來驅動四顆MOSFET的隔離變壓器 ![]() 一次側LLC諧振槽的諧振電感(紅框)、諧振電容(綠框),淺藍色框為偵測一次側電流的比流器,諧振電感與比流器外包覆黃色聚酯薄膜膠帶,並使用固定膠加強固定 ![]() 12V功率級控制核心安裝在主電路板背面,採用虹冠CM6901T6X SLS(SRC/LLC+SR)諧振控制器,控制一次側全橋LLC諧振轉換器及二次側12V同步整流MOSFET ![]() 包覆黃色聚酯薄膜膠帶的主變壓器,負責主要12V功率傳遞及產生-12V ![]() 二次側12V同步整流元件位於主電路板背面,使用四顆Nexperia(原NXP) PSMN2R6-40YS MOSFET(紅框)組成二次側全波整流電路,旁邊銅箔採大面積敷錫來加強電流傳導能力,並導出MOSFET熱量至電路板及正面金屬散熱片 ![]() 主變壓器旁輔助二次側同步整流元件散熱的金屬散熱片,散熱片下方有12V輸出CLC濾波電路用六顆Nippon Chemi-con固態電容 ![]() 其中一塊金屬散熱片上方有預留鎖孔,看來可以再外加散熱片 ![]() 12V輸出CLC濾波電路的兩顆直立電感與Nippon Chemi-con電解電容 ![]() 3.3V/5V DC-DC電路子卡,負責將12V轉換成3.3V/5V,DC-DC電路子卡正面配置輸入/輸出濾波用電感及Nippon Chemi-con固態電容,子卡背面安置兩組DC-DC同步降壓電路,每組同步降壓電路使用一顆力智uP1504S同步降壓PWM控制器驅動兩顆力祥QM3004D MOSFET(一顆Low Side,一顆High Side),分別將12V轉換成3.3V/5V ![]() 偉詮WT7527V電源管理IC位於主電路板背面,提供輸出過電壓/欠電壓/過電流保護、接受PS-ON信號控制及產生Power Good信號 ![]() 主電路板輸出線組處採用壓接插針及塑膠框隔離,確保線路彼此之間絕緣良好 ![]() 輸出線組尾端以不同顏色的熱縮套管來區分線路種類 ![]() 模組化輸出插座電路板,上方使用固態電容(Nichicon/立隆產品)來強化濾波效果 ![]() 接下來就是上機測試 測試一: 使用電子負載,測試輸出的轉換效率,同時使用紅外線熱影像相機擷取電源內部運作紅外線熱影像 電子負載機種為四機裝,每機最大負荷量為60V/60A/300W,分配為一組3.3V、一組5V及兩組12V 測試從無負載開始,各機以每1安培為一段加上去,直到達到電子負載極限(12V各26A),3.3V/5V則受限於電源本體總和功率輸出能力 使用設備為ZenTech 2600四機電子負載(消耗電力)、HIOKI 3332 POWER HiTESTER(測試交流輸入功率)、SANWA PC5000數位電表(測試線組末端的各組輸出電壓) 3.3V/5V/12V綜合輸出下各段轉換效率表,於輸出52%時3.3V/5V達到電源供應器最大總和功率限制,故後面測試的3.3V/5V電流就不再往上加 ![]() 各輸出百分比下轉換效率折線圖(橫軸:輸出百分比、縱軸:轉換效率) 80PLUS金牌認證要求20%輸出87%效率、50%輸出90%效率、100%輸出87%效率,Antec NeoECO 750 GOLD於輸出17%轉換效率為88.5%,可滿足,但52%轉換效率為88.6%、97%轉換效率為86.8%,略低於認證要求 ![]() 綜合輸出97%下電源供應器內部紅外線熱影像圖,二次側區域溫度較高,達攝氏85.6度 ![]() 純12V輸出下各段轉換效率表,這時僅對12V進行負載測試,3.3V/5V維持空載,3.3V/5V電壓於12V輸出0%至100%之間減少10mV ![]() 純12V輸出各百分比下轉換效率折線圖(橫軸:輸出百分比、縱軸:轉換效率) 80PLUS金牌認證要求20%輸出87%效率、50%輸出90%效率、100%輸出87%效率,Antec NeoECO 750 GOLD輸出19%轉換效率為89.2%、50%轉換效率為90.7%、100%轉換效率為87.5%,均符合認證要求 ![]() 純12V輸出99%下電源供應器內部紅外線熱影像圖,最高溫處仍是二次側區域,達攝氏81.7度 ![]() 測試二: 使用常見的電腦配備實際上機運作,使用SANWA PC5000數位電表透過電腦連線截取3.3V/5V/主機板12V/處理器12V/顯示卡12V的電壓變化,並繪製成圖表 此測試電腦配備CPU/GPU/機械硬碟於全負荷運作下,其直流耗電量約在600W左右 3.3V電壓記錄,電壓最高與最低點差異為12.9mV ![]() 5V電壓記錄,電壓最高與最低點差異為11.8mV ![]() 主機板12V電壓記錄,電壓最高與最低點差異為30mV ![]() 處理器12V電壓記錄,電壓最高與最低點差異為62mV ![]() 顯示卡12V電壓記錄,電壓最高與最低點差異為90mV ![]() 測試三: 使用示波器搭配電子負載進行靜態負載下低頻及高頻輸出漣波測量及動態負載測試,動態負載就是讓輸出電流於固定斜率及週期下進行高低升降變化,並使用示波器觀察3.3V/5V/12V各路電壓變動狀況,目的是測試暫態響應能力 使用設備:Tektronix TDS3014B數位示波器 示波器中CH1黃色波型為動態負載電流變化波型,CH2藍色波型為12V電壓波型,CH3紫色波型為5V電壓波型,CH4綠色波型為3.3V電壓波型,CH2/CH3/CH4垂直每格50mV 於3.3V/12A、5V/12A、12V/52A輸出下12V/5V/3.3V各路低頻漣波分別為52.8mV/34.8mV/15.2mV ![]() 於3.3V/12A、5V/12A、12V/52A輸出下12V/5V/3.3V各路高頻漣波分別為22.4mV/25.2mV/12.8mV ![]() 各路動態負載參數設定 3.3V與5V:最高電流15A,最低電流5A,上升/下降斜率為1A/微秒,最高/最低電流維持時間為500微秒 12V:最高電流25A,最低電流5A,上升/下降斜率為1A/微秒,最高/最低電流維持時間為500微秒 藍色/紫色/綠色波型在黃色波型升降交接處擺盪幅度最小、次數越少、時間越短者,表示其暫態響應越好 3.3V啟動動態負載,最大變動幅度為196mV,同時造成5V產生72mV、12V產生56mV的變動,3.3V電壓變動大幅震盪維持時間在50微秒 ![]() 5V啟動動態負載,最大變動幅度為122mV,同時造成3.3V產生42mV、12V產生58mV的變動,5V電壓變動較大幅震盪維持時間在50微秒左右,加上負載電流時會出現比較明顯的小幅上下波動 ![]() 12V啟動動態負載,最大變動幅度為260mV,同時造成3.3V產生50mV、5V產生52mV的變動 ![]() 本體及內部結構心得小結: 1.短機身設計比較不占用機殼空間 2.風扇護網從內側安裝,沒有拆開外殼下使用者無法自行拆除清潔 3.因目前小4P已幾乎不使用,NE750G決定捨棄配置小4P接頭 4.僅使用油封軸承風扇,依照保固時間應至少選用到液態/液壓軸承等級會比較適當 5.內部怕震動的元件有點上固定膠,需要加強絕緣處也使用絕緣隔板、包覆絕緣套管或是聚酯薄膜膠帶,電壓較高的APFC/一次側Power MOSFET採用全絕緣封裝,可避免後期灰塵濕氣累積造成對散熱片漏電的情形 6.交流輸入端突波吸收器未加上套管 7.主電路板背後的二次側同步整流元件應可加裝導熱貼片與外殼接觸,協助散熱 8.電解部分為全日系品牌,符合其標榜的"全日系電解電容",固態部分除在模組化插座板上有兩顆立隆(原松木高分子)外,本體均全面使用日系品牌固態電容 各項測試結果簡單總結: 115V輸入下要符合80PLUS金牌認證,其輸出百分比及轉換效率要求分別為20%輸出87%效率、50%輸出90%效率、100%輸出87%效率。Antec NeoECO 750 GOLD純12V下輸出19%轉換效率為89.2%、50%轉換效率為90.7%、100%轉換效率為87.5%,均符合認證要求。不過綜合輸出下只有輸出17%轉換效率為88.5%符合要求以外,52%轉換效率為88.6%、97%轉換效率為86.8%,兩者均略低於認證要求效率,推測應是3.3V/5V輸出略微影響整體轉換效率 此電源採用二次側同步整流功率元件裝置在主電路板背面的設計,透過傳導至電路板及正面散熱片兩種方式來散熱,從內部紅外線溫度圖來看,滿載輸出下二次側附近區域整體溫度偏高,另外主變壓器與橋式整流處也都有較明顯溫度 實際使用電腦配備測試輸出負載能力,各路電壓於測試開始/測試中/測試結束時,顯示卡12V最大變動幅度為90mV,處理器12V最大變動幅度為62mV,主機板12V最大變動幅度為為30mV,3.3V/5V最大變動幅度分別為12.9mV/11.8mV 輸出漣波測試,電源供應器於3.3V/12A、5V/12A、12V/52A靜態負載下的低頻漣波表現分別為52.8mV(12V)/34.8mV(5V)/15.2mV(3.3V)。動態負載測試方面,12V有比較大的變動幅度260mV,3.3V/5V的變動幅度分別為196mV/122mV,3.3V/5V電壓變動尖波維持時間在50微秒左右,另外因為3.3V/5V均透過12V轉換而來,所以其中一組加上動態負載時會有出現彼此輸出略受影響狀況 報告完畢,謝謝收看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3:22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