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開箱簡測】J2C Type C 急速 2.5吋 USB3.1 外接盒(圖多,不喜勿入)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90772)
|
---|
【開箱簡測】J2C Type C 急速 2.5吋 USB3.1 外接盒(圖多,不喜勿入)
繼之前Neutrino 冰極光 U3.1 2.5" 外接盒測完後,又在網購平台看到這咖也是Type C接頭的外接盒。J2C第一次用它家產品是小容量SLC隨身碟,市面不常見,多曝光於網路平台居多,會去買它是看上它的線較長。
![]() 以下為簡單手機相機拍照,若有不清楚傷眼處,請見諒。 外盒就是這麼簡單的環保紙盒,右下角出現MIT字樣,外面以熱縮膜縮住,外盒側邊很樸素沒有什麼文字。 ![]() ![]() 開箱了,外接盒也是以軟質塑膠袋包覆著。移開外接盒就只剩一條Type C轉Type A的線,只是沒看它特別標記是否真的可上到USB 3.1。 ![]() ![]() 外接盒本體採霧黑色鋁合金設計,也增加一點鋁擠散熱效果。底部很樸素, 沒什麼花樣也不易沾染指紋。 ![]() ![]() 背板長這樣,就一張IC板直接連上去,有以前ICY DOCK USB 3.0產品的風格,只要SSD接上去就可以直接塞進外接盒內,為Type C連接埠,通電或讀寫時會亮藍燈。 ![]() ![]() USB 3.1橋接板的正反面長這樣,不意外的也只有ASmedia 1351可選擇,不像之前USB 3.0外接盒Device端,還可以有多家產品可選擇。 ![]() ![]() ![]() 拿出SSD裝上去並套進去就可以再鎖螺絲固定背板。 ![]() ![]() 開箱至此就實際上機。 測試環境簡述: M/B: ASUS P9X79 WS BIOS 4701 CPU: i7-3930K oc 4.6G RAM: Team Xtreem LV DDR3-2400 4G*4 SSD: Samsung 850 Pro 256G OS SSD: Fujitsu FSX-240GB SLC SSD 接在H710P上 Raid: Dell H710P 強制掛上LSI MegaRAID 9265-8i Driver USB 3.1 控制卡: Akitio MP-HU316A-AKT v1.0 測試碟串接法: 直接把線接在擴充卡擋板 OS: Windows 8.1 Enterprise x64 本篇測試僅提供Windows 8.1 USB 3.1測試圖並於文後附上Windows 8.1 USB 3.0/USB 3.1 UASP與SATA 6Gb/s耗損率差異比較,Windows 7 BOT測試日後會再出篇多家外接盒效能PK比較文詳載,測試及整理圖表需費時,敬請稍候。 AIDA64 Extreme Edition的Read Test Suite,分別設定Block為1MB及8MB來測試。 ![]() AIDA64線性讀寫測試,設定Block Size為8MB作為測試基準。 USB 3.1環境循序讀寫速率還算穩定,沒出現大幅抖動或起伏。 ![]() ![]() AJA 設定2048*1556 10-bit RGB從128MB~16GB全測一輪,讀取速率約513MB/s、寫入速率約490MB/s。 ![]() Anvil's Storage Utility設為預設Compression 100%模式,把容量 值從1GB~32GB針對不同格式全測試一輪,強制設定採取Write Through 模式進行寫入測試。循序讀取速率約509MB/s、循序 寫入速率約478MB/s。 ![]() ![]() ![]() ![]() ![]() ![]() ![]() ![]() AS SSD全測過一輪,並測試Copy Benchmark及Compression Benchmark。 ![]() ![]() ![]() ![]() ATTO Diskbenchmark v2.47針對了64K、64MB、256MB、512MB、1GB及2GB分別測試,本篇僅測試Overlapped I/O模式,Neither模式日後再公開。測試圖型看來還算正常,沒有什麼爆衝或急跌的情況。 ![]() Crystal DiskMark採Default分別挑容量值50MB、500MB、1G、4G、8G及32G等六組參數測試。 ![]() NetworkDLS - DiskMark拿來試看看,平均讀取速率約277MB/s、平均寫入速率約255MB/s。 ![]() HDTune 設定檔案容量為8MB,各測試選項結果。 線性讀寫測試,讀寫的曲線還算平順。 ![]() ![]() 額外讀寫測試(Extra Test-Read/Write),這段時間測了幾條USB 3.1線,若不穩的USB 3.1線串接,Extra Write的Cache線形會掉速很明顯,很差的線會掉到連30MB/s都不到,這回J2C附的Type C轉Type A的線過關。 ![]() ![]() 隨機讀寫測試(Random Access-Read/Write)。 ![]() ![]() File Benchmark選項則是以Block Size 512MB檔案長度為基準,設 定50MB、500MB、2000MB及4000MB,測試資料型態為Zero及Mixed。 ![]() ![]() HD-Tach 讀取效能測試,分別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 (Long Zone)測試。 ![]() ![]() HD-Tach RW 讀取效能測試,分別針對8mb(Quick Zone)及32mb (Long Zone)測試。 ![]() ![]() InHouse DiskBenchMark。 ![]() Parkdale v2.95根據Block Size 64K或1MB,把檔案大小從250MB~ 4000MB全測過一輪,本篇測試先PO出Block Size為1MB的圖表。 ![]() ![]() ![]() ![]() PCMark 7測試。 ![]() PCWizard 2014測試。 ![]() 最後作個簡單的測試總表,若把所有SATA 6Gb/s偏弱測試選項加入,USB 3.0/3.1勝過X79 SATA 6Gb/s;若把SATA 6Gb/s於測試軟體 中不相容的項目剔除並加以比較,USB 3.1外接速率損耗率與內接相比 約20%,若接回USB 3.0環境的損耗率約41%。 ![]() ![]() ![]() 測試結論 優點 1. UASP環境下的循序讀寫速率已近於內接SATA 6Gb/s。 2. 支援目前市上多數 9.5mm厚度的2.5" SSD/HDD。 3. 被動式鋁合金外接盒散熱速度及簡便式安裝。 缺點 1. 4K/4KQD16或4KQD32讀寫仍較弱。 2. 未附Type C對Type C線。 3. 未附安裝螺絲起子,對於沒有那種可以鎖細小螺絲的人會挺麻煩。 以上不專業之簡單測試到此結束,下台一鞠躬,一切的批評希望廠商能見諒,本文不作筆戰用,若有指教歡迎大家一起來討論。 |
謝謝分享..............
前幾年買了一個 J2C USB3.0 64GB MLC 破百碟, 過了一段時間後使用只要copy檔案進去馬上就出問題, 想要申請維修在官網上點選"聯絡我們"卻無法顯示網頁, 官網上完全找不到連絡申請保固的方式,那時花了1499元的東西就放著沒再用了, 正好看到您介紹"J2C"的產品...只好多嘴一下了................... :think: |
:nonono: 未附安裝螺絲起子
這不是掏寶買東西才有的專利嗎 :laugh: :laugh: |
某陣子有看到J2C以SLC隨身碟當主打
後來MLC也是標榜比其他家快速 後來就沒再看到J2C 我還以為收攤了 原來還在 |
引用:
之前買一個第二硬碟(看起來像淘寶貨) 有附小螺絲起子 :like: |
伽利略 DigiFusion 就有附....
引用:
|
引用:
這我就要請樓主 解釋 每一次的螺賴霸,品質都差不多嗎?! |
嗯~~~這是個好問題,但我不知要怎麼檢驗螺賴霸的品質??
引用:
|
引用:
http://twypage.com/sd-190497-C-%E5%...C%E5%8F%B8.html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54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