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系統組件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9)
- - 平價6D光學電競滑鼠 - T.C.STAR怪獸e系 M1入手分享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49863)
|
---|
平價6D光學電競滑鼠 - T.C.STAR怪獸e系 M1入手分享
近年來電競,也就是Gaming一詞在Desktop市場極受歡迎
也讓許多電腦品牌紛紛推出中高階定位的電競產品 電競一詞也幾乎快變成產品能在市場上銷售長紅的保證 而平價市場擁有更大的商機,更多的消費族群,也是值得注意的一個焦點 本回分享的為T.C.STAR連鈺電子所推出的電競光學滑鼠 中文名稱為怪獸e系 M1,英文代號為MONSTER M1 共有紅、藍、綠、紫共四種顏色,首先看到產品的外包裝 滑鼠照片中已顯示會發光的區域,6D代表有6顆按鍵的意思 ![]() 翻開後左方為五種特點介紹,右方為滑鼠本體 ![]() 內容物很簡單,正面介紹產品特色與背面保證條款的保固紙卡 再來就是怪獸e系M1滑鼠,圖片中為藍色版本的外觀 ![]() 外型與怪獸e系名稱有些許相似,長寬高分別為121X81X41mm 黑色霧面處有點像近期分享過的Gaming筆電的類膚質塗層,但質感偏硬一些 中央鐵灰色區域採用亮面處理,印著MONSTER M1 ![]() M1左方一覽 三條直線尾端上勾為呼吸燈發光處 中央有兩顆亮面鐵灰色不規則型的按鈕,分別為上一頁與下一頁的功能 ![]() M1右方一覽 左下方五條斜線同為呼吸燈發光處,左方為產品Logo發光處也是較有特色的圖型 右下方有設計出可以分別放無名指與小指的人體功學設計 ![]() M1前方一覽 有些滑鼠對男生的手掌來說會太小,或是設計不夠符合人體功學讓握感不夠舒適 但M1外型設計實際使用起來有不錯的舒適度,左右鍵回饋感輕脆與聲音較小 ![]() 藍色M1在上面字體都印上藍色,紅色款則為都是紅色,整體外觀較一致性 左下鐵灰色小毛邊若可以修得更平順的話,那M1外觀質感會再加分 ![]() 中央滾輪四周也是呼吸燈號的範圍 黑色亮面DPI按鈕,共有800-2400四段遊標變速,每按一次會往上切換 標榜採用日系OMRON按鍵,最高壽命可達300萬次的點擊 ![]() M1底部一覽,這部份外殼採用亮面鐵灰色材質 底部貼紙標示型號為TCN192,還有其他更詳細的產品相關資訊 鼠墊共分為三區,範圍算是很大,有低摩擦設計,讓滑動時更為順暢 ![]() |
照片中線材左方有USB濾波環
抗氧化鍍金USB接頭與黑灰交間的特殊編織線,線材材質還蠻柔軟的 ![]() M1在滑鼠本體、USB線材與接頭在一起的總重量為140克 滑動起來偏向輕快,個人習慣重量輕一點的滑鼠較為省力 當然輕或重每個人各有喜好,有些人會喜歡重一點的滑鼠,反而比較有手感 ![]() 四種顏色在黑暗中發光的照片,類似ASUS ROG系列的惡魔之眼 隨著時間流逝每個燈光區域會不同步地一閃一滅,看起來很有質感 ![]() 安裝在Dsektop PC時,M1在電腦關機後燈號還是會持續一閃一滅的動作 對比Z97高階平台有無裝上滑鼠,關機後耗電量都是2W,並沒有明顯增加耗電量 安裝在Notebook時就沒有此種狀況,在關機後M1燈號也隨著不會閃爍,這是須注意的特性 MSI MSI GS70 2PE Stealth Pro高階電競筆電,紅色M1搭配起來還挺相襯的 ![]() 怪獸e系M1在市場上價位不到台幣400元,算是相當平價的定位 擁有順眼的外觀、不錯的質感與握感、OMRON按鍵、特殊編織線與呼吸燈號等特色 如果有附可以設定功能的應用軟體,相信M1將會更加完善 在入門Gaming Mouse市場中,M1整體表現與C/P值上算是蠻不錯的一款產品 連鈺在台灣市場已經存在許多年,尤其在很多連鎖通路門市都有鋪貨 以往印象是以入門產品的為主打,近期也逐漸開始推出價位再高一點的產品線 加上有越來越多的快換中心,提供三個內故障可換新品服務,保固方面也有在努力加強中 高階Gaming產品擁有追求高用料、高質感、高效能的金字塔頂端的消費市場 然而平價Gaming產品卻能讓廣泛的消費者所接受,有時平價、表現還不錯也是另一種選擇不是嗎? 本文也發表在小弟的部落格WIND3C,歡迎3C同好參觀指教 |
說真的這家滑�**晹釩雃h改善的空間,感覺太偏重外型而忽略人體工學,相比之下I-ROCK的滑鼠握起來就比較舒服點。
|
我現在都找有自訂巨集的
真的比較方便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2:04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