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開箱」筆電換上 WD Black2,馬上讓筆電 是F1賽車也是貨櫃車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41637)
|
---|
「開箱」筆電換上 WD Black2,馬上讓筆電 是F1賽車也是貨櫃車
![]() 筆記型電腦 最大的困擾,在於 速度與容量 無法兼顧!常常看到的狀況… 傳統硬碟機種: 1.按下電源開關後,人都去泡完咖啡了,開機還沒完成。 2.執行一個程式甚至執行多個程式,整台筆電就頓在那邊,只能心驚膽跳的等它慢慢開啟。 固態硬碟機種: 1.作業系統加上常用軟體,容量剩下不到幾G,常常需要多帶個隨身硬碟。 2.大部份的檔案還是會先存在固態硬碟中,頻繁使用也擔心使用壽命。 WD 推出WD Black2 雙驅動硬碟產品,這款結合了120G SSD與1TB HDD於2.5吋硬碟,筆者有幸可以開箱體驗,請大家共同來瞭解此一產品。 產品外觀: 外盒 可以說是超級精緻,應該是筆者最過最有時尚感的硬碟包裝,採用抽屜式設計,黑色低、字燙金 看起來就是個頂級產品。 ![]() 拉開來的圖案可以組成一台賽車,真的是有極速的感覺。 ![]() 內包裝 為掀蓋雙層設計… 上層:啟動的USB金鑰及說明書。 下層:硬碟及USB3.0傳輸線。 ![]() 內容物大合照:硬碟本體、啟動USB、多國語言說明書、保固書、SATA轉 USB3.0 傳輸線。 ![]() WD Black2 雙驅動硬碟 正面:由固態硬碟與傳統硬碟組成,表面為黑色鏡面烤漆處理,左邊看得到 SSD的電路板。 ![]() WD Black2 雙驅動硬碟 背面:詳細的規格和標示 Dual Drive 120GB SSD+1.0TB HDD。 ![]() 說明書為多國語言,繁體中文的解說詳細。 ![]() 筆者看到最棒的功能:複製現有的 HDD。 只要下載 Acronis True Image WD Edition,就可以將現有硬碟的 OS及資料,完整複製至全新的雙硬碟。 市面上的 SSD 有附這類程式的不多,每次想到要重灌系統跟備份資料就覺得麻煩,有這個軟體太棒了。 ![]() 安裝程式及複製硬碟 筆者的筆電 硬碟容量為90G的SSD,裝了作業系統及一些小程式後,只剩下 34G左右 的容量。 ![]() 把USB接上筆電後,會自動開啟網頁,引導到 官網下載程式 的頁面。 ![]() ![]() 當然官網也會看到 WD Black2 雙驅動硬碟 的完整介紹。 ![]() ![]() ![]() 點選 Data Transfer Software,會開啟 Acronis True Image WD Edition 軟體介紹。 ![]() 下載時可以選擇 安裝語系。 ![]() 點選 Partition Software,會開啟 WD Black2 Dual Drive安裝程式 下載頁。 ![]() 手上這台筆電有支援 USB 3.0,但是最慘的是單邊只有一個 USB孔,為了不犧牲速度, 當然是要用 USB 3.0,為了怕供電不足,還是小心的先接上了行動電源。 ![]() 執行 Acronis True Image WD Edition,因為是從官網直接下載,應該就是最新版,直接選安裝。 (請注意:硬碟未接上筆電時,此軟體會不能安裝。) ![]() ![]() 安裝完成…直接開啟 Acronis True Image WD Edition,會看到此軟體有超級多的功能。 ![]() ![]() 選擇 複製磁碟,會開啟 複製磁碟精靈。 筆者所複製的方式為 90G SSD複製至120G SSD,所以選 自動。 ![]() 選好 來源磁碟 後下一步。 ![]() 看到 目標磁碟 為 未初始化的 WD SSD,且介面為 USB!再按下一步… ![]() 確定沒問題後,點選繼續。 ![]() 此時一定要點選 重新開機,不然剛剛的選擇就會取消。 ![]() 重開機後…軟體會自動執行,並且會顯示作業進度,選擇 作業完成後關閉電腦。 筆者是使用 USB 3.0,時間約為 7~8分鐘;如果是使用 USB 2.0 的話,想必時間會是數倍以上,請耐心等候。 ![]() 等到複製完成後,筆電自動關閉,就可以更換硬碟了。 ![]() 硬碟更換完畢開機,可以看到 SSD容量 大大增加了! 不過…1TB的HDD 此時還是封印的,必須要先安裝 WD Black2 Dual Drive程式。 ![]() 執行 WD Black2 Dual Drive安裝程式,同樣要先選擇語系。 ![]() 同樣是剛剛從官網直接下載,應該就是最新版,直接選安裝。 ![]() ![]() ![]() 安裝完以後,馬上就能看到 解開封印的 1TB的HDD。 ![]() 測試平台:筆記型電腦 ASUS-A53S WD Black2 雙驅動硬碟 - 120G SSD 測試: CrystalDisklnfo 軟體:會把兩個磁區的認成是單顆硬碟,也沒辦法顯示詳細資訊。 ![]() ATTO 測試:最高效能表現 寫入147MB/s、讀取 474MB/s。 ![]() ![]() CrystalDiskMark 測試:讀取397MB/s、寫入146MB/s,4K表現 讀取:13.84MB/s、寫入:33.53MB/s(隨機)。 ![]() ![]() ![]() WD Black2 雙驅動硬碟 - 1TB HDD 測試: ATTO 測試:最高效能表現 寫入114MB/s、讀取 114MB/s。 ![]() ![]() AJA System Test 測試: ![]() ![]() WD Black2 雙驅動硬碟 優點: ① 完美結合了 SSD的快跟HDD的大,讓筆電不再缺東缺西,也省了帶隨身硬碟的麻煩。 ② 資料可選擇存放在 1TB的硬碟空間,相對的也減少了 SSD的寫入次數,延長了硬體壽命。 ③ Acronis True Image WD Edition 軟體好用,尤其直接 複製硬碟,省了要重灌的麻煩。 ④ 貼心的內附 SATA轉USB3.0傳輸線,讓替換下來的硬碟也不怕無用武之地。 ⑤ 五年保固。 WD Black2 雙驅動硬碟 缺點: ① 市價約落在 8900元,偏高的價位會讓人卻步。 ② HDD 由網路得知是 5400轉,部份消費者可能不會買單,期待將來會有更高轉速的機種。 |
只要其中一個壞了(ssd或硬碟)
整顆就gg了嗎? 那價錢....真的不便宜啊 :rolleyes: |
引用:
:eek: :eek: :eek: :eek: 對耶 到時候要拿到別台機器救資料出來也需要先安裝WD的軟體?? |
請問如果是硬碟全新安裝的話,是否還需使用那個USB金鑰?
|
這種速度也叫賽車?
你是平常都騎腳踏車嗎? :jolin: :jolin: :jolin: |
基本上WD這產品就像早期SSHD一樣, 試水溫..
看市場反應, 實驗性質產品罷了.. 但問題是入門門檻也太高了點... 不錯, 筆電是很適合切入的市場, 問題是.. 一台入門至中階筆電三萬不到.. 甚至一兩萬也有.. 你要User買顆120G八九千台票的SSD? 這太強人所難了... 若非有錢,或生財吃飯的工具才有實際意義及價值.. 可是這兩個族群, 有這本錢何不加到兩萬買顆真正近1TB的SSD? 效能跟爽度豈能相比? 有錢玩家看得上這種半調子貨色? 靠大容量SSD吃飯的人120G夠用? 況且效能還是普普而已... 絕大部份窮苦的玩家或學生, 那就更不可能接受了.. 同樣選擇, 何不花錢買顆效能較高的純SSD跟CP值很高的外接1TB硬碟? 這產品不是不好, 也不是沒創意沒新意, 但很遺憾就是技術不到家... 成本壓不下來, 等著最後降價跳水看有沒人願承接庫存而已.. 如果沒在技術上有所突破, 讓CP值跑出來, 大概就這麼一代產品吧? PS: 剛才查了一下, 不打折的M500 480G 不到7.6K, 960G 16.5K... 我們的Black2 一顆還要8900...(網路價至少也要近8.5K).. 這玩意是打算賣誰呢? 哪個傻瓜要出頭幫WD墊些研發經費? 也許下一代產品... :D |
我花個兩千多買塊128G的SSD,再花個四伍佰買個硬碟專接架套餐就可
以沿用原本的HD鎖在光碟機的接口,原本光碟機變USB外接光碟機。 花費不到三千一樣可以開F1拖個貨櫃車。就算SSD掛掉我也不怕 我的資料跌會消失。 我目前兩台筆店都這樣搞,安心快樂又省錢。 |
現在連硬體也在玩USB金鑰...
|
> 以沿用原本的HD鎖在光碟機的接口,原本光碟機變USB外接光碟機。
不是每個筆電都有光碟機 這一台的誘因大概就在,只使用1個sata 我比較期待toshiba 併購ocz後可以推出像樣的hybrid 產品 |
引用:
坦白說, 畢竟不是每台筆電都保有光碟機, 尤其是13吋以下產品... 所以說這類產品還是有可能有人買帳的.. 但是.. 就我前面分析, 這種價格, 加上容量性能不上不下.. 既吸引不了發燒或有錢玩家, 對於一般玩家或使用者也是難以接受的.. 以目前來看, 沒低於六千, 這玩意兒幾乎沒有競爭力... 問題是低於六千, 只怕整體成本算一算, WD恐怕得認賠殺出... :jolin: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11:48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