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新聞] 湖口建高架橋 公聽會砸椅、拍桌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1022600)
|
---|
[新聞] 湖口建高架橋 公聽會砸椅、拍桌
1個附加檔案
轉貼自 聯合新聞網
湖口鄉爭取設置中山路跨越省道台一線高架陸橋,以解決尖峰時塞車,鄉公所昨天舉辦第一場公聽會,反對設置民眾指「為牟工程利益建高架橋」,連串質疑,鄉長張春鳳動怒,雙方爆爭執,抗議者砸椅、拍桌,說明會「吵吵」結束。 張春鳳說,她謀求的是全鄉鄉民交通便利,她被質問建高架陸橋後,如無法改善交通怎麼辨?她回答「隨便妳…」,抗議者連砸5、6張椅子,氣氛火爆,因場面秩序失控,鄉公所宣布「說明會結束」,近百民眾陸續散去,在中午前結束。 湖口鄉公所昨天首辦公聽會,說明湖口因人口增多、王爺壟都市開發完成,目前每天從中山路跨過台一線到新竹工業區、中山高湖****流道的車輛多,因停等、回堵造成塞車,估計未來還有5千就業人口進入,交通會更塞。 鄉公所因而向營建署爭取3億餘元,計畫做跨越台一線高架陸橋改善交通,目前已做地質鑽探,也向軍方交涉,盼取得土地改善彎角,讓轉彎更順暢,另外,也有交流分流的配套措施,近日會做出詳細的計畫。 戴姓、曹姓等人起身表不滿,指改善交通方式很多,不一定要蓋高架陸橋,指塞車是因穿越高速公路下方涵洞造成回堵,批陸橋的規畫失當,是「為工程利益蓋陸橋」,並罵「鄉長天理、良心在那裡」。 戴要求張春鳳「保證蓋後能改善交通」,張回稱「保證能改善…」,戴再問「如果不能改善,要怎麼辦?」;張回答「隨便妳…」反對民眾指鄉長說法不負責,罵蓋陸橋是黑箱作業,並砸椅、拍桌洩憤。 他們也批散場時鄉公所發給與會民眾點心是「走路工」、「收買」,鄉公所職員說,因無法確知公聽會開到何時?預估到中午,因而準備點心,並不是走路工。 張春鳳說,會持續溝通;反對民眾揚言:將誓死抗爭! 【2013/08/20 聯合報】@ http://udn.com/ 全文網址: 湖口建高架橋 公聽會砸椅、拍桌 | 桃竹苗 | 地方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8...l#ixzz2cgs62nr5 Power By udn.com [YouTube]http://youtu.be/66ztqXhSN8c[/YouTube] http://www.pcdvd.com.tw/attachment....achmentid=81170 有網友是每天經過這理 上下班的嗎 哀 最近都失眠 夢到家被拆了 |
有些車要走中山路高架直達中湖路 有些車走平面往八德路中山高
分流ok阿 路就這麼大 不爽拆屋拓寬阿 或高架直達工業區也可阿 順便在拉個交流道直通中山高 笨!!!! |
很好啊 還先爬升讓後續的山壁路段截彎取直
害我都想開Cities XL來蓋高架橋啦 恐怕是在省道交叉路口的居民 怕車流減少、影響生意才反對的吧 :rolleyes: |
引用:
要看實際上塞在哪 若塞在八德路 - 中山路的話有用 若原本是塞在中湖路則無用 還跨越軍事營地.... |
引用:
非也!這樣直通過去一樣塞,只是開個 "高價" 塞車路,因為進入通過國道的地下道過小 且為90度彎道,出地下道後不久又一個紅綠燈,這裡才是重點。 上下班時間我實在不敢走這條路。 :jolin: :jolin: :jolin: 若要解決必須再直接穿過國道進入工業區北端。 |
引用:
高架整個從我們這邊住戶門前口過 並要拆除這邊房子面積快3/1,詳細多少忘了,鄉公所給的 資訊老實說不是很多,聽縣議員說他去要資料,還不給他,只知道要花3.7億蓋約500公尺左 右的高架橋 我個人不否認也有影響生意 房價 美觀 所以反對 |
1個附加檔案
引用:
基本上是主要是塞在進軍功路的國道一高下面的涵洞,這裡只有兩線道,而省道及中正路等車 輛都往這裡走,所以塞車 我一直認為 在上下班時間 這可能會是一個高架停車場 |
引用:
所以那條路是八德路還是中湖路 高架不行 就挖地下道吧 方法是想出來的 只是要多破壞一點地形跟很多錢而已 |
引用:
3億7千萬 夠多了八 八德路一段376巷=中湖路 省道的話是八德路 因為有變更過路名 GOOGLE MAP 沒有改 |
塞車主要應該是那個高速公路下的函洞造成的吧 :tu:
而且以前涵洞一出來只能右轉中湖路往新湖口的方向,後來左邊也有路後出那個涵洞T字路口還真有點危險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48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