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儲存媒體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20)
-   -   非同步之間的較量 OCZ Agility 4 128GB與Intel 330系列 120GB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84972)

kaza718 2012-09-26 04:52 AM

非同步之間的較量 OCZ Agility 4 128GB與Intel 330系列 120GB
 
在一個涼爽的周末午後,小弟睡得正沉,卻被急促的電鈴聲給吵醒,睡眼惺忪打開屋門,也只見地上擺著兩樣物品。
奇怪,難道是在夢裡又不小心著了那個自動買的道了嗎?但卻也不見物流人員的蹤影,難道不用簽收嗎?
揉揉眼睛看清楚地上的那兩件物品,原來是OCZ的AGILITY 4 128GB跟INTEL SSD 330系列 120GB阿,
同樣都是使用非同步型NAND FLASH的兩者,但使用特性截然不同的控制器,
既然得到這兩樣禮物,那小弟就來與大家開箱分享測試數據吧~~


先是OCZ AGILITY 4 128GB的包裝正反面,使用吊卡的設計



這種吊卡設計通常是破壞性的一次包裝,總是需要使用到凶器(剪刀)來解剖它,
但OCZ的包裝上有兩個卡榫,用剪刀把邊緣ㄇ字型的固定邊剪下就可以重複使用。



內部也就只有一份說明書、大家相當熟悉的貼紙,以及AGILITY 4 128GB SSD。


OCZ AGILITY 4的正反面外觀,容量要從背面標籤才判別得出來。



接下來是Intel SSD 330系列120GB的正反兩面外盒,
Intel的包裝可以說是所有SSD產品裡最大的,究竟裡面賣什麼藥呢?



內盒分為兩層,上層有SSD、工具軟體、說明文件與貼紙。


下層則有相當堅固的轉接架、螺絲、SATA傳輸線與大4PIN電源轉接線。


INTEL SSD 330系列這次直接使用9.5mm標準高的外殼,
而沒有使用7mm厚度本體加增高片的做法,背面則沒有任何標籤,
背面留有金屬打磨過的痕跡也是INTEL SSD的特色吧?



接上電腦之後,可以看到兩個SSD容量上的差異,
因為SandForce控制器會保留部份空間的關係,330可用容量比Agility 4要少些。
小弟使用的主機板是ASUS P8Z77-V Pro,並將兩個SSD接在原生的兩個SATA 6Gb/s進行測試。


接下來的圖如果沒有特別說明,排列在一起的左邊或上面為OCZ AGILITY 4 128GB,
右邊或是下方則是INTEL SSD 330系列120GB。


在HD Tune Pro的寫入測試中,AGILITY 4速度雖然不突出,但330系列卻呈現劇烈的上下大幅度抖動。
另外也觀察到,AGILITY 4的韌體在對寫入控制上也不類似於VERTEX 4,速度呈現是一致的。


這裡三張排列在一起的是AGILITY 4的檔案效能測試,
可以看到無論資料模式為何,得到的結果都是類似的,
4KB隨機讀取有50K IIPS,寫入有72K以上,寫入要比讀取好。


而330系列因為SandForce控制器特性的關係,寫入的資料會先被控制器進行壓縮,
資料型態能被壓縮的,就能有相當好的寫入速度,不能的就會變得緩慢,
從三個不同資料模式的測試中可以看出寫入效能的差異相當大。


接著在ATTO的測試上,因為資料型態簡單,使用SF控制器的產品都可以得到相當好的成績。
而AGILITY 4在寫入上雖然能勉強達到規格上的300MB/s,但讀取在這邊就跑不到420MB/s了。


AS SSD的測試中就由AGILITY 4版回一成,測試總分要比330系列多了276分。
在資料複製測試上也是A4比較快,另外可以觀察到資料壓縮率的測試部份,
330系列要對可壓縮率高的檔案才能有較佳的寫入速度。

而這邊則是將測試轉為IOPS值的數據呈現
330系列的讀取除了4K-64Thrd之外都較A4快,尤其是連續讀取要明顯快上很多,
但在寫入與重要的4K-64Thrd讀寫與A4都有很明顯的落差。


接著是Anvil的部份,先進行預設值的測試比較,結果大致上與AS SSD雷同。


但Anvil很貼心的提供了不同檔案壓縮率的測試,預設是Compression 100%的測試,
也就是說資料已經被完全壓縮而不能再被壓縮,難怪330的寫入成績並不怎麼好,
因此小弟另外進行了46%與8%的測試,來模擬應用程式與文件資料的測試。


在46%壓縮(應用程式)的測試裡,330系列就較有起色了,
但還是AGILITY 4的整體性能獲得較多分數。


8%壓縮(資料型態)的測試成績,當資料可再被壓縮率變高時,330就能發揮出其效能。


額外使用Anvil進行QD32的4KB隨機讀取IOPS測試,
AGILITY 4可以得到接近規格的58K IOPS,而330只有31K。


QD32的4KB隨機寫入IOPS,A4有超過規格的76K IOPS,330則為35K。
可見OCZ的韌體在這方面調教得特別好啊。


而在CDM的部份,A4在隨機、0Fill、1Fill模式的寫入差異不大,
小弟在截圖時,不小心截到還在測試中的隨機測試了,但並不影響成績呈現。

330系列的SF控制器特性,要在0Fill與1Fill這樣單純的、可被壓縮的資料型態才能有出色的寫入速度。


最後則是實際的檔案傳輸速度,小弟特別準備了36.6GB的檔案來實際進行測試。


在都剩下18個檔案需傳輸時,A4的寫入速度為214MB/s,而330系列則是138MB/s。


碼表上計時的成績,A4需要約三分鐘的時間來寫入36.6GB的多媒體資料,
而330系列則需要6分04秒才寫得完,時間差了一倍之多。



小結:

這兩款SSD雖然都是使用非同步型的快閃記憶體,但卻因為控制器的因素而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效能特性。Intel 330系列可以有相當好的循序讀取速度呈現,但小弟個人是比較喜歡寫入不受資料壓縮率影響的OCZ AGILITY 4啦,而且在隨機4KB存取IOPS上,AGILITY 4也是比330系列要明顯來得好。不過每個人著重的需求都不一樣啦,考慮的SSD特性也不同,SF-2281控制器與Indilinx Everest 2(Marvell 9174)也都各有所好,這次的測試數據,大家就參考看看吧。

GERORO伍長 2012-09-26 06:04 AM

光是那個故障率統計我幾年之內都不會考慮這家的SSD :stupefy:

肌肉老爹 2012-09-26 07:43 AM

intel 330非同步?

http://www.coolaler.com/showthread.php/288552-%E3%80%902012%E6%BB%84%E8%80%85%E5%8F%B0%E5%8C%97%E7%B6%B2%E8%81%9A%E3%80%91INTEL%E6%9C%80%E6%96%B0SSD-330-120G-%E5%BC%B7%E6%A3%92%E5%87%BA%E6%93%8A!!!

http://coolpc.com.tw/phpBB2/viewtop...=94649&p=378074


所以330到底是同步還是非同步?

orz在怎便宜也完全不考慮

tvirus 2012-09-26 10:04 AM

OCZ我當玩具,除非很便宜,不然就是好心人丟在我門口,否則別想進我家門 :stupefy:

tommyyy 2012-09-26 11:02 AM

九月初豪不考慮直接買330 :laugh: :laugh: :laugh:

金士頓便宜很多也不考慮~

linczs2000 2012-09-26 11:34 AM

330是同步顆粒

最後的傳檔測試要是用120GB,330保證翻盤

hugow 2012-09-26 07:51 PM

我用OCZ灌的系統回文,算不算日行一善?

kaza718 2012-09-27 02:06 PM

引用:
作者肌肉老爹
intel 330非同步?

http://www.coolaler.com/showthread.php/288552-%E3%80%902012%E6%BB%84%E8%80%85%E5%8F%B0%E5%8C%97%E7%B6%B2%E8%81%9A%E3%80%91INTEL%E6%9C%80%E6%96%B0SSD-330-120G-%E5%BC%B7%E6%A3%92%E5%87%BA%E6%93%8A!!!

http://coolpc.com.tw/phpBB2/viewtop...=94649&p=378074


所以330到底是同步還是非同步?

orz在怎便宜也完全不考慮



感謝大大提出的疑問,小弟再努力做功課之後,http://www.reghardware.com/2012/08/..._120gb_storage/
從這邊發現330是3000 P/E的同步型顆粒沒錯,但是降低了運作頻率,所以效能並不像520系列那樣好,應該是為了做產品區別吧。
330在效能上與真正同步型的520有所落差,所以小弟才會誤以為是非同步的,真是對不起各位看官^^"

kaza718 2012-09-27 02:21 PM

引用:
作者GERORO伍長
光是那個故障率統計我幾年之內都不會考慮這家的SSD :stupefy:


OCZ的整體返修率的確是高了些,但數字高的大多是以往與SandForce配合的舊代產品,目前使用Indilinx韌體的似乎都還滿穩定的,說不定返修率高的問題已不會再有了。

小弟從VERTEX 2 40GB、120GB,然後還有VERTEX 4 128GB都在使用,非常慶幸都沒有發生過問題,倒是朋友的m4卻傳出災情,小弟也趕緊將自己的m4韌體更新。
說故障這回事真的要自己有切身之痛才明白啦,小弟在用htㄈ之前也是很支持它的,畢竟台灣品牌(表面上)、介面又做得相當不錯。但一支手機買了兩個月就給你改款出新一代,接著一年內送修兩次都換了面板跟主機板,現在也還是小問題不斷,漸漸地,我也就對這品牌失去信心...但若它未來還是有出一款真的品質好、穩定度夠高的手機,小弟也還是會考慮買它的,畢竟已經習慣了它的介面。
說了那麼多,也只是在說請不要以舊有的產品來一直認定這間公司就是做不出品質好的產品,親身的經驗也是很重要的,小弟就是沒有遇過問題所以也才一直支持它,據說年末也有真正獨自研發的新控制器產品要上了,我也是滿期待的啦。

但是瑞凡 2012-09-27 03:35 PM

T客邦誤用,王團已經有上課,老師在講有沒有在聽 XD
 
引用:
作者GERORO伍長
光是那個故障率統計我幾年之內都不會考慮這家的SSD :stupefy:


我記得我第一次看到大大說的這個數據是在T客幫,那時候我超後悔我買了OCZ
不過很多網聚都有說到這個是錯誤的引用了,老師在講都沒在聽~~~沒在聽~~沒在聽~~!! XD

其實我和版主看法一樣,誰沒犯過錯,誰沒出過軌,誰沒吃過賽 (威~不是啦!)
我覺得現在來看他的產品真的有變好了,現在還在講這個也太 out fashion了~

馬汪九做這麼爛大家都還是選他了,看在OCZ這麼上進的份上 給次機會吧~

客觀來看這篇寫的很公平阿 各有好壞囉~

我也用HTㄈ,但我沒當過機,雖然一堆水軍團在Mobile01圍毆HTㄈ,不過我沒遇過就是了~~ 但是唉鳳真的有讓我生到火,因為他好長~~(誤)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47 AM.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