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音效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6)
- - 被埋沒的實力派贈品 - ASUS ROG ThunderBolt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42889)
|
---|
被埋沒的實力派贈品 - ASUS ROG ThunderBolt
講到Thunderbolt,大慨第一個念頭是想到Intel Thunderbolt(前名叫Light Peak)
這篇的主題不是新一代的傳輸介面,而是作為ASUSROG Rampage III Black Edition贈品的Thunderbolt 這是一張很有趣的卡,將Killer NIC及USB音效卡作在同一張卡上,卻又完全分離的人格分裂卡 我不玩FPS,Killer NIC自然對我來說沒什麼吸引力,但音效的部分卻有著相當不錯的設計 可惜的是作為高檔主機版的贈品,自然就很少有人能接觸到,埋沒掉他不錯的實力,有點可惜 先來看看外觀吧,著名ROG的敗家之眼,卡上金屬遮罩的外型有點像X戰警的LOGO XD ![]() 背面,在全黑的防焊漆低下是一整片的接地層,跟正面的金屬遮罩形成良好的屏蔽 ![]() 輸出介面,3.5mm的輸入及輸入,SPDIF採用光纖輸出,加上Killer NIC的RJ45接頭 ![]() 輸入端,USB輸入介面及4 PIN MOLEX電源輸入 ![]() 開殼,類比輸出端還有銅片作隔離,卡上的電容大量採用品質不錯的Nichicon FG電容 ![]() 用一顆512KB的FlashROM來儲存Killer NIC的BIOS,ASUS字樣中的0Ω電阻是用來分隔兩塊接地層 旁邊的CM6631為音效的核心,支援192k/96k/88.2k/48k/44.1k 16/24/32 bit ![]() Killer NIC核心,網卡使用Marvell 88E1118R-NNC2,cache使用三星的顆粒 ![]() 輸出端,先用MC4580L作BUFFER,Relay是用來消開機爆音,De-pop noise,就像是喇叭保護器 3.5mm接頭旁有幾顆電容電阻,有看到10R,可能是用來作為輸出接地隔離,避免接地汙染 ![]() 訊號會先用兩顆LM4562NA作一階LPF及瞬態轉變的提升,再用TI的6120A2作GAIN補償增加輸出功率 再過L4562MA作二階LPF,最後透左邊三顆並排電容中,上面兩顆FG 47uF 25V是作交連電容輸出 6120A2可是能在600Ω輸出85mW的實力,不過在這張卡上需要作點修改,避免接上低阻抗耳機會燒掉 ![]() 聲音輸入的部分,先用Relay作訊號切換(MIC IN或LINE IN),最後進入CIRRUS CS5361 114dB,192k 24bit LINE IN使用兩顆MC4580L作二階LPF;MIC IN則是作成HW的GAIN BOOST,真是少見用心的設計0.0 ![]() DAC使用兩顆CS4398 24bit 192k,看用料不得不說作為一個贈品真的下很大的粗本 ![]() 電源處理的部分,作法跟STX一樣,5V用IC升壓成15V,再用7812轉成+12V;5V接MP9141ES提供-12V 其他IC的部分用12V接7805;這樣的作法算是在交換式電源下取得相對乾淨電源的權宜之計 ![]() 以上是硬體的部分,接下來寫一點有關聽感的部分 因為目前定購的喇叭還沒來,再加上用了6120A2這顆,不拿耳機來作AB TEST實在說不過去 使用的耳機為PHILIPS SBC HP1000,為前代的旗艦款,小黃屋特價買的,很超值 這隻耳機的特色是沒什麼音染的耳機,蠻能還原一個系統的本色 拿來比較的自然是手上的STX(改全線性),Thunderbolt拉到機殼外再用ZIPPY的小PSU供電 會這麼作是因為手邊沒有給4PIN MOLEX的線性電源,只好拉出去減少機殼干擾跟網卡干擾 STX雖然有ASIO,但因為CM6631目前還沒能釋出ASIO的DRIVER,使以都使用FOOBAR+KS輸出 測試曲目: 李玟 - The Best Of My Love專輯,硬碟裡少敗錄音品質不錯的WAV原檔,拿來ABT再好不過 裡頭的經典曲目像「我依然是你的情人」 「DiDaDi」等,都是展示過往CoCo清亮女聲的好歌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M4dTUup5qg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UnkE09Yrv8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iUBqol7KXY 兩張卡都是用6120A2理論上聲底的走向也會大同小異,實際上我還真是聽不出來@@" 簡單的形容就是中高頻清亮,低頻受限於HP1000的關係,所以沒什麼低頻的感覺 該出來的細節都有,兩者的背景乾淨,聽起來就是很乾淨的聲音,不會毛毛躁躁的 但STX因為有外接土砲的±12V電源,所以輸出的音量遠比Tthunderbolt大很多(開外掛XD) 一開始Thunderbolt還在44.1k的時候,細節跟聽感的確有各方面都小輸STX一點點的感覺 但是想到可以開192K之後,我仔細聽了很久,實在聽不出來兩者的差異...囧 兩者在硬體上各擅勝場,STX要土砲大改才有Thunderbolt的乾淨(USB外接的優勢) Thunderbolt在類比輸出上又不如STX來的全面,STX的耳機還可以再調整輸出功率 另一點是,目前Thunderbolt的DRIVER還不夠完備,STX開ASIO就可以真的勝過Thunderbolt 補充一下低頻好了,個人很喜歡Hans Zimmer - Inception OST - Mombasa這首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cihOgHUmz0 也剛好有品質還不錯檔案,這首的特色是速度很快 兩張的表現都不錯,不會拖沙,但在這裡STX表現就有比較好一點點,低音比較集中比較密 兩者的差異很小,小到我認為可能是我聽覺疲勞的關係...但也可能是得利於電源的關係 ====== 手邊STX已經作了破壞性改造,沒辦法提供原版的STX跟Thunderbolt的比較,是有點可惜 等喇叭來看有沒有機會再作進一步的比較...Thunderbolt可熱拔插這一點在作測試很方便XD 至於有人會想問,要是拿Thunderbolt來大改,跟目前的土砲版STX比,哪個會比較好? 沒試過不知道,不過個人猜測可能還是STX小勝一點,甚至是伯仲之間 畢竟STX有ASIO優勢,Thunderbolt雖然是形同外接,但裝到機殼內就會多了Killer的干擾 簡單下一個結論,要輕鬆就有好聲音,Thunderbolt的確是個不錯的選擇(最好能獨立供電) 如果想要可玩性大,音質能更進一步,有ASIO功能的STX的確會比較吃香一點 至於Thunderbolt會不會有ASIO..這就有待C-MEDIA那邊的努力了...= =+ |
這贈品又豪華又怪異 :stupefy:
對於不懂電子電路又木耳的人來說,Hi End音效根本就是錢坑, 不過... 有好心人願意便宜賣這張給我嗎? :D |
STX也可以玩外接阿 :D ----PCI-E延長線
數位流比賽有位參賽者不就是這麼搞嗎 |
引用:
會覺得怪異是有原因的,其實在電腦玩家市場裡KILLER NIC帶來的效益遠比弄好音效還來高 聽說是因為KILLER NIC不能單賣的關係,所以必需搭一點什麼東西才能賣 側面了解,是因為某個在開發的RD也是惡搞一族,所以才在有限資源下作最多的事:flash: 就好像要在有限的PCB裡塞進最多的功能一樣 :laugh: 同是作研發的人,看到這種有技術力的產品出來,會有想好好了解的想法 :flash: 引用:
當然,不過不會比上USB這種天生的外接介面來的方便 :laugh: 其實PCI-E要外接也不是辦不到,Intel Thunderbolt骨子裡就是PCI-E訊號 :D 目前來說,音效處理最好的外接介面是I2S,Thunderbolt的架構會比I2S還要更適合作外接(距離因素) 等Thunderbolt全面上市吧(疑?好像雙關語 :laugh: ) |
抱歉離題一下...:ase
killer 2100這張卡是否像某些介紹說的這麼神, 和內建網卡相比可以減低延遲、降ping? 因為玩FPS有連國外伺服, ping都200~300起跳, 不知用了是否就有如神助不lag? |
引用:
他只有很神的加快在你的主機端的處理~ 出了主機一切都以你的isp為主.... |
引用:
辦不到,區網裡可能有差 要玩連國外的伺服,最好的選擇就是辦CHT的企業方案+固定制,像是16M/8M 這種方案的優先權會比一般家用方案高,降PIN才有實際上的影響 :D |
呼~ 謝謝 HSM、小壞蛋 兩位大大!!! :like:
之前還想從國外拉一張回來,看來可以把錢省下來了。 :agree: |
引用:
有看過香港玩家測試Killer 2100網路卡,裡面討論的內容包含到玩國外的遊戲Ping從300多降到兩多左右,大約降了33%的Ping值。 但是說句真話,就算Ping 200還是LAG啦。 Killer 2100這張網卡玩遊戲真的還蠻神奇的,強是強在官方寫的驅動程式,包含華碩這張音效卡,最好到Bigfoot Networks抓驅動程式來用。 |
不曉得ASUS後續會怎出招.....這張卡的研發成本應該不低,沒道理就只boundle一張高價的主機板....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03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