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奇萊山之 「 邱高事件 」 , 登山時真的有這麼容易迷路嗎!? [疑問]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928012)
|
---|
奇萊山之 「 邱高事件 」 , 登山時真的有這麼容易迷路嗎!? [疑問]
看了最近的山難事件
想到這個連屍體都找不到的才可怕:think: http://cbs.ntu.edu.tw/threadread.ph...:5894:5898:5949 之前在東森的關鍵時刻也有看過 出動了上千人次去搜尋翻遍了山,三個人卻都"一起”人間蒸發 連最後的遺體都找不到 山裡面真的有這麼容易迷路嗎? 不是一直往下山、低的方向走就好了嗎? 會去爬這種高山的應該都有一定的經驗和程度了 迷路時不是都會有一些基本的判斷方式? 不是可以沿路做記號? 幫自己記路也讓搜救人員看到後容易找到你? 像這個「邱高事件」 ,就算被野獸吃掉附近也會有血跡或殘渣之類的 三個人同時讓人找不到也太離奇了吧 會迷路到讓一千人找了幾個月都找不到,而且沒留下任何可能的去向或痕跡?? :confused: |
引用:
一、新聞上登山網友說一直往下山、低的方向走就好了嗎等於是給自己找死路 二、我也在想到底有沒有做記號。 如果是我上山,基本上我會帶以下配備: 一、彼此帶30公里以上的對講機 二、瓦斯瓶、打火機 三、開山刀或獵槍 四、攜帶足夠的乾糧 我因為住在山裡面,對山情有獨鍾,但山上有山上的危機,如果帶足夠的配備,山難不容易發生的,我會帶以上配備的原因,以及使用方案: 一、30公里以上的對講機-起頭不開機,直到危險發生時再開機,這時還有電力,應該有很長一段時間的聯絡信號。 二、瓦斯瓶、打火機-真的走投無路時,簡單,到山頂上放火燒山,讓人看見;只要燒掉一個山頭,沒有人找不到你的。 三、開山刀或獵槍-做記號,殺野獸來吃,這樣既可避免危險,食物來源也可以稍微解決。 四、攜帶足夠的乾糧-不足夠就避免走遠,這是很重要的登山守則。食物不足要遠征,不是給自己找死嗎? |
往山下或往低處走?!
開板的你有爬過山嗎 :flash: 你怎麼會知道這次的下坡是不是為了另一個高峰暖腳咧 :think: |
我也是很納悶的想
怎麼這些登山的都沒有帶無線電 山上的收訊應該很好才對 以前住台東市常常用跟高雄的聊天 :flash: 帶個無線電加衛星定位儀應該可以及時求救以及定位吧 |
雖然我上山一定會帶無線電,但不是隨時都有用
不論是VHF還是UHF都會受限於物理特性,只要被山壁阻擋就很難繞的過去 所以145.000無效,不表示431.000就一定可以用 山里地形複雜,不是往下走就能脫困,崩壁與破碎帶到處都是,許多時候只能高繞 你在平地學到的迷路判別方法,在山上全部都要重新磨練一次 除了判斷方向之外,你還要有能力判斷路跡與獸徑,這些不是打打字就能學到的 台灣搜救能力還落後的很多,國家公園管理與山區管理制度 甚至是大眾給登山運動的偏見,再再顯示我國不重視山林教育 有興趣可以找本書來看,叫做「山中最後一夜」,看看外國是怎麼做山區管理的 一、30公里以上的對講機-起頭不開機,直到危險發生時再開機,這時還有電力,應該有很長一段時間的聯絡信號。 大家上山都是這樣節省電力的,但無線電不是你說要有多遠就有多遠,訊號情況良好的時候我們都開1W,緊急的時候只能開5W,如果還是連絡不到,就只能請附近工作站固定式機台連續發信 二、瓦斯瓶、打火機-真的走投無路時,簡單,到山頂上放火燒山,讓人看見;只要燒掉一個山頭,沒有人找不到你的。 369山莊後面那片黑森林就是因為這樣的因素而消失的,再者山上用火要非常小心,一半的機率是任何東西你都燒不起來,另一半的機率是你無法掌控燒起來的範圍 三、開山刀或獵槍-做記號,殺野獸來吃,這樣既可避免危險,食物來源也可以稍微解決。 野生動物幾乎都比你敏感,他們不會在你能經過的路徑上停留,根本不會讓你有機會遇到他們,而你能遇到的,一半以上都比你兇,另一半可能不能入食或者特定區域才有的水鹿 四、攜帶足夠的乾糧-不足夠就避免走遠,這是很重要的登山守則。食物不足要遠征,不是給自己找死嗎? 人在有生存意志與保溫的情況下,不進食可以活上60天到120天,但不能不喝水,就算食物帶充足,通常也為了避免進入缺水逆境而下切溪谷,何況許多路線是從頭到尾的缺水路線,水要很省著用... 衛星電話我也有使用過來呼救,在台灣應該只有學校社團等級以上的規模能負擔的起 另一篇亂戰一通就不回了.. 但提供一個觀念,在台灣只要你是合法去到任何地方,政府都有義務提供必要的協助 有關於公共設施,不論是硬體還是人力,並沒有使用者付費這回事 所以對山難的搜救與品質提升,都是理所當然且應該的,不但是為了登山客,也是為了資源開發與水土保持 至於此次事件說要國陪,我覺得也是有空間,但不太可能成立 國家賠償法規定國賠條件必須要有人的過失或物的過失,造成個人法益之損失,且有足以信賴之保護 單就這次事件看來,政府沒有救災能量是不爭的事實,可能可以說是公務員的過失 但相關立法根本無法可據,所以公務員完全是依法行政,幾無過失可言 最後回覆迷路這個問題,山區氣候變化很大,路跡判讀不易 迷路是常有的事情,一般來說都會教一些方法使自己不要進入險境,在來就是Hug A Tree之類的行為 真的,山林活動不是平常待在電腦前打打嘴炮的人可以了解的,卻是每個人應有的權利 |
引用:
:shock: 放火燒大樓都不一定逃的掉了...還放火燒山頭 :jolin: |
引用:
要保險是帶衛星電話...但通常也要高點才打得出去 前面那個放火燒山的...小心把自己也烤熟了...雨季你點得起火就很厲害..乾季真的是可能會燒掛自己...燒狼煙應該是比較正確的作法...但也要有人看得見 另外鎂塊會比打火機好用...但用鎂塊點瓦斯又是另一種藝術了...XD 山上容易迷路有幾個原因 1.除了主要山徑外有很多小徑 ...可能是獵徑...也可能是獸徑(這個現在很多)...因為政府這十幾年來保育做得其實還不錯...加上颱風的摧殘...很多路徑其實沒有以前清楚..就算是早期可以開卡車的林道也一樣...更何況林道上本來就有很多地圖上沒有的造林支線..保線支線...老手都會走錯了...更何況有的是新手 2. 墜落...台灣的山徑很多都有崩塌...容易發生墜落事件...雪季/雨季也都容易發生 3. 摸黑... 4. 不要說...很可怕 以大濁水南溪上游河谷往南湖東南峰/馬比衫山的路來說...小弟第二次去也是跟嚮導在那邊找了很久的路...這還算大眾路線 |
如果要入山的人都發個衛星定位器之類的東西回來再交還
這種方式可不可行 :confused: |
引用:
訊號要有足夠瓦數打到近地軌道,這樣的定位器不知道要多少錢多重... 可能還是封山比較實際XDD 很快的全台電力系統就崩解,水資源規劃書丟垃圾桶,大批大批山老鼠進駐山坡地 國家不做山林教育與國土資源調查是很扯的事情... |
引用:
看了下面這篇新聞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稍微可以了解家屬要求國賠不是沒有原因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7/78/2qioc.html 搜救 不能光挑好走的路 自由 更新日期:"2011/04/27 04:11" 「救援人員不能說謊」 〔自由時報記者林俊宏/台北報導〕「救援人員不能說謊!」山友「阿諾」黃國書認為,每個搜救區塊有無徹底搜索,都須記錄,以避免失蹤者苦苦等待救援卻等無人的憾事發生,並避免浪費救援資源;他建議,未來山難救援應採「責任分區制」,這樣救難人員才不會有敷衍了事的心態,專挑好走的路尋人,難走的路就扯謊編說「找過了」。 今年五十一歲、具有阿里山鄒族原住民血統的黃國書說,十年前在干卓萬山區取水時摔傷腳踝,被人輪流背了十小時才脫困,從此他發願要在山上幫人回家,張博崴父親原本要給的五十萬元尋人獎金,他一毛都不要。 南湖大山罹難者也是他找到 四年前,黃國書就在南湖大山的南湖溪尋獲新光人壽登山隊員李俊生,他舉此例說,在他下切溪之前,有兩個搜救隊員跟他說,「不必往下找,我們已下切溪找了兩個半小時,遇到一個大斷崖過不去」,但他走了四十五分鐘,就發現李俊生的背包及登山杖在溪谷中間;倘若先前徹底搜救,李俊生就命不該絕。 黃國書說,他並非以通靈能力找人,而是靠耐心、多年爬山經驗及人性觀察,加上分析失蹤者最後接觸對象的說法,綜合研判失蹤者可能位置,一旦鎖定區域,連腳印、垃圾、衛生紙或攀折樹木全都不放過,逐步追蹤才能找到人。 他還認為,搜救人力不必多,但如果每趟只找三天,而且集中在步道找,他建議「那就不必來了」,至少要兩人一組延長搜索路線,也可避免二次山難發生,例如南湖溪山難,誰能想到李俊生在溪谷走了十五公里? 「民眾遇山難,第一時間都找消防局報案」,參與這次搜山救援張博崴行動的「神鷹山區搜救隊」大隊長張志榮說,但遇到能救的,消防局就搶功自己來,救不了的或遇上困難地形,消防局就交給民間組織來做,造成第一現場被破壞,消防隊員雖有打火和救人專業,但山區救難和平地大不相同,官方和民間單位應協調,才能有效整合資源,達到救人目的。 這樣救那樣救 都領同份錢 新竹市救難協會前理事長陳熾旺表示,除了專業能力,「心態」是最大問題,因為一份工作做久了就會煩,加上警、消領的是公家薪水,這樣救和那樣救都領同一份錢,有些縣市於是出現警消和民間救難單位格格不入,這是因大家都有想當老大的心態,各自為政,卻害了受困民眾。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4:52 P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