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CDVD數位科技討論區
(https://www.pcdvd.com.tw/index.php)
- 七嘴八舌異言堂
(https://www.pcdvd.com.tw/forumdisplay.php?f=12)
- - 健保作假的喔?
(https://www.pcdvd.com.tw/showthread.php?t=884089)
|
---|
健保作假的喔?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7/78/1ziex.html
手術弄破膀胱 台大判賠441萬 更新日期:2010/01/27 04:11 〔記者楊國文、王昶閔/台北報導〕林姓婦人因輸尿管結石到台大醫院動手術,指控泌尿科醫師陳淳發生醫療過失,手術中不慎弄破膀胱引發敗血症,導致她膀胱功能永久喪失,終身須以人造管排尿。高等法院昨判台大醫院、醫師陳淳需連帶賠償林婦四百四十一萬多元,全案可上訴。 判決指出,九十年八月十三日,當時六十五歲的林姓婦人因下腹部不適,前往台大醫院就診,醫師陳淳診斷為左輸尿管結石,安排林婦接受取石手術。 林婦曾在七十二年時,因子宮頸癌將子宮和卵巢切除,以致膀胱黏膜較脆弱容易出血,在該取石手術中,她曾出現大量血尿。 婦人終身須以人造管排尿 醫師陳淳為林婦以多次食鹽水灌注膀胱沖洗血塊,但一直沒效果。後來,陳淳為她進行膀胱鏡手術,又弄破膀胱,接著未立即施以必要治療,導致林婦發生敗血症,膀胱功能永久喪失,如今必須坐輪椅。 林婦認台大醫院及陳淳草率治療,沒有問病史,手術過程頻頻出錯,控告台大醫院及陳淳應負連帶賠償一千一百多萬元。 但台大醫院和陳淳皆指稱,手術過程沒疏失,林婦沒告知病史,責任不在醫院。但高院合議庭認為,醫生有責任詢問病人的病史,判台大醫院及陳淳應連帶賠償林婦四百四十一萬多元。 陳淳:名譽受損將上訴 陳淳表示,對於此項判決結果他實在不能接受,將繼續上訴。陳淳說,當初病患來醫院時,是性命交關、敗血症的狀態,是他緊急開刀救了她一命,如今卻被反咬一口。這是他行醫三十四年來第一次被告,賠錢事小,但名譽受損至此,情何以堪。 健保不是會連線?病患的病歷都可以看的一清二楚,為啥開刀要病患主動告知,而非醫生主動提醒? 如果這樣都可以凹,那以後醫生開刀責任可以減少很多 反正病患沒講,就是病患的錯 醫生開藥也不需要問病患是否有xxx過敏,因為病患沒問,吃死算自己的 這是所謂的不問沒事,問了以後問題一堆嗎? |
引用:
你確定醫院可以只用你的建保卡就可以看到你在其他醫院的病歷資料?! (就醫紀錄=/=病歷資料) 先去確認上面問題的答案在來討論接下來的問題 OK?! |
健保卡連藥物過敏紀錄都不會有
1.各醫院系統資料不一.無法共用. 2.醫生其實並不信任其他醫院紀錄.就算你的帶著其他醫院報告給他.他也只是參考. 3.有些病症變化很快.上週的x光片或其他儀器紀錄.沒辦法顯示現有病情. 4.隱私權問題.有民間團體反對將太多紀錄納入健保卡 健保卡只是證明你有繳健保費.部份醫療支出由健保支付.而不必全額自費而已 |
引用:
我搞混了~抱歉~ 以前在醫院打工的經驗~主要病歷由紙本轉成電腦記錄~就誤認是全部一起連線@@"抱歉 原來我們的健保不過就只有就醫記錄@@"我高估了@@" |
我贊成把個人健康紀錄,
由健保局納入資料庫統一管理, 可以避免許多誤診,重複看診,用錯藥的問題. 想要保留隱私權的權貴份子, 則開放可以選擇不參加健保. |
引用:
你講的東西,其實跟電子病歷交換有很大的關係 小弟不才,但剛好碩士的時候是研究這個,所以我算是野人獻曝 這個雖然技術上絕對不成問題 但是有很多因素,到現在連個最簡單的SOAP(一種簡明記載病歷的標準格式)都很難做到跨院電子交換 現在就我的了解,如果是同一個體系的醫院,例如長庚,他們或多或少都有在做 但是跨不同體系醫院,或是三級醫院之間交換,衛生署很努力的去推,不過進展我看是很慢 衛生署做很多事情了,不是沒做,請不要罵衛生署都在睡覺 :laugh: 可以看這個網站 http://emr.doh.gov.tw/ 不過說真的,衛生署連自己的署立醫院都搞不定了... 應該有不少東西可以看 至於如果你問我為甚麼做不到 我個人認為,遠因:很早以前醫療資訊系統都是大家各自做自己的,如果要整合,不容易,儘管我們已經有標準健康資訊交換格式(例如HL7、DICOM...) 近因:各家醫院藩籬很高,比如說,台大跟榮總體系交換?我看很困難,還有一定要花錢做這些東西,請問誰付錢?國家?還是各家醫院自己攤?再來就是安全性、隱私的一堆議題... 所以我覺得樓主的問題其實是好問題 我們都會想,健保都是資訊化的,為甚麼做不到連線就可以看病歷 理論上如果可以交換,對醫療品質是有益處的,比如說你連在山區衛生所都可以看到完整病歷,基本上對醫療照護很有幫助 但是無奈的因素也很多 有興趣再討論 |
電子病歷全台各大醫院早就自己在做了,現在的問題在於幾點:
1. 交換標準在哪裡? 以誰為準? 2. 讀寫怎麼認證才能做到不可否認性? 3. 有些資料還無法數位化,那病歷如何做到完整性? 舉例:地區醫院的檢驗報告還是傳統紙張輸出,無法交換,那怎麼確保完整病歷資料。 先寫比較易懂的三項,還有很多問題有待解決呢 |
所以平常看病還是固定的地方看比較好
老是換來換去真不知哪天會出問題 我有一次是因為藥物過敏 只好跑回開藥的那家拿藥單 跑去給別家幫我看是哪種藥出問題 就不想再回之前那間看病了 |
引用:
1. 早就有了,文數字最有名的就是HL7,醫療影像則是DICOM,台灣基本上就是用國際上最通用的標準。但是目前的問題是,醫療語彙的標準例如LOINC、SNOMED,這個似乎還在台灣推廣(以上那些縮寫都可以用Google找,如果有興趣可以去搜尋,中文資料都有的,不深入談的因素是這些也有很多學問,再者,我醫療資訊標準比較不熟 :D ) 因此標準是有,但目前的問題是推廣還不夠多,不夠深 2. 衛生署規劃是要採用HCA,也就是醫事憑證管理中心,這個也就是醫療所使用的PKI,衛生署是規劃用這個做電子簽章,達到你要的不可否認問題,相關資料可見 http://hca.nat.gov.tw/Default.aspx 不過,能不能做到100%沒問題,或是說建立這個東西有沒有用,我不知道,而且現在發展到第二版,可是除了醫事卡的發放之外做的比較多之外,各家醫療資訊系統應用HCA就我了解還在發展,應該還要時間來看HCA的效果。不過HCA的建立有必要,不然很多醫療資訊相關應用都不能做 3. 這個議題就是所謂的舊病歷管理,這個問題目前不是醫療資訊主要討論的領域,我個人是猜,對許多醫院來說,系統都沒做完,光是系統管理問題就很頭大,舊病歷的問題多半都是先放著。舊病歷要看的話,就用老辦法吧,也就是看紙本病歷 再者,我以前聽過醫生很少會讀老病歷,除非,要做研究,一般來說要看病的話,醫生都只看比較近的病歷資料,不過這點我是不知道細節就是了 至於做法我看過幾種,最簡單的,就是掃描成PDF檔,或是OCR等等 |
引用:
麥克兄,你說的我也都知道, 只是你從理論面切入,我是從實務面切入, 有機會你可以問問看有哪幾家醫院的電子病歷有遵循HL7的, 倒是近五年的PACS都有遵循DICOM,只有這點比較不用擔心, 現在全台各大醫院的資訊中心都在推ISO27001,就是衛生署推動的, 主要就是要藉由ISO27001為基礎來推動電子病歷, 不過現在ISO27001很多家醫院都通過了,但電子病歷還看不到影子勒 :ase |
所有的時間均為GMT +8。 現在的時間是06:40 AM. |
vBulletin Version 3.0.1
powered_by_vbulletin 2025。